如果我們可以不帶成見地去看孩子內在的心理需求的話,我們可以知道大人的「教」的過程,其實是讓孩子變得被動,而孩子的「玩」卻可以讓他們變得主動積極。 作者:蕭志暉老師(台灣) 絕大部份人們的童年記憶,玩游
三個七年的發展階段
7歲以前鍛煉意志、7-14歲豐富情感、14-21進入思考 譯自:Why Waldorf Works 配圖:pinterest 第一個七年:模仿力 還在母親雙臂環繞之中的嬰兒,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無法學
與孩子一同成長——《學校是一段旅程》閱讀手記
在許多成年人的記憶中,兒時最初的學校生活是與緊張、膽怯聯繫在一起的。剛剛發矇的兒童要端坐在教室里,跟著老師學習複雜的字母、數字和文字,不能有任何出格的舉動。而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和幻想的孩子,經常
如何呵護幼小生命的成長
編者註:本文是刊發在《中國教育報》(2009年1月15日版)上的一篇系列文章,共由四篇構成。四位作者從不同的視角去分享自己對華德福教育的感受,真實而鮮活。雖然已過去多年,華德福教育在中國的發展也已經今
華德福兒童早期教育的本質
本文提供給老師或家長,時時用來評估自己是否達到華德福教育的本質 所有教育都是自我的教育。作為教師,我們能做的僅僅是為兒童的自我教育提供一個環境,我們要給予兒童的最好的環境是:以我們自身作為橋樑,使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