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我們時代的教育

成都華德福學校創辦到今年九月十年。這是創校初本傑明老師為成都一個教育刊物寫的文章。今天讀來並不過時。今天也是成都學校理事會正式成立,對照檢索,那顆星星沒有變。

作者:澳,本傑明·切瑞   翻譯:李澤武

教育是當今世界的一個主要問題,儘管這個問題在西方最先表現出來,但現在卻幾乎是世界普遍的問題。為什麼很難讓孩子傾聽,特別是男孩們?為什麼許多孩子被趕出學校?為什麼青少年自殺和吸毒人數百分比會這樣高?什麼導致孩子的暴力?現今的教育標準實際上比前輩們低嗎?這是怎麼成為可能的?

其實我們能夠把這些所有問題歸結到一個問題:教育是否真的適合我們時代的需求?

如果要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外在地看,世界對年輕人有什麼樣的普遍要求;內在地看,孩子是怎樣從出生到長大成人。而這兩者又是神秘地結合在一起的。

從外在方面得到的是大家所熟悉現代工業社會的要求——為學術目的的學習;有用的技能;基本的社會倫理等等。當今所有的教育方法都回答這些問題。儘管在不產生影響孩子健康的壓力的情況下這些東西越來越重要。但這些只是基本的東西,還遠遠不夠。

世界上有覺察的人們認識到在人類發展中我們正處在一個關鍵的階段,太多的東西被發展,也包括從未有過的巨大災難、氣候改變、社會動蕩、暴力、新疾病的流行、經濟形勢的嚴峻、環境的破壞、貧窮、動亂和恐懼。我們在每一天的新聞中遇見它們,儘管科技信息的資源富足對我們來說還相對有利。在許多工業國家物質繁榮的背後,我們親證了文化價值的衰退所引起的震驚,以及不時發出的心理和社會失序的警報。同樣地,孩子中的學習困難者的人數看起來遠多於從前。

因為我們總是關注於零散的事件和表面癥候而忽略了這些問題出現的總背景。用通常的態度對待這些世界性問題不能成功,因為我們弱化了相關的真實部分,並丟失了我們人作為整體的圖景。一種以前從沒有過的,去發現自然和我們自身新關係的需求產生了,它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意識之上,同時沒有被物質觀所局限。世界中有數不清的人們認識到這一點,並且想出無數的辦法來達到科技的人性化運用,以及在經濟和自然方法中的合作精神。

總而言之,我們發展著一種更寬廣和更豐富的人類圖景,它由這些變化所發生的使命召喚,有人會描述它為一種普遍的精神探索,不是抽象教條和信仰形式,而是以一種鮮活的,實踐的,意識科學的形式,它可以被論證,同時被施用,像另一種知識。

主流科學常常面對物質的存在,但無法承認它們,因為它被物理化的機械闡釋所局限,像人們生命中的內在問題和體驗,從不可見的心靈深處涌動出來,有時以散亂的形式,同時我們不能與另外的人分享它,因為我們缺乏一種被接受的心靈科學,它願意去認識正在發生什麼。這些都是世界變化的表現,它沒有被理解也沒有被承認,它是人類新生階段的接生鉗。

當我們用這樣的方法來看外部世界對我們的要求,我們傳統中的教育假設就成了問題。我們面對的是通過考試,我們的聰明才智不再被充分地認識,並且也把考試作為教育內涵的風向標準。

我們感到痛苦,畢竟從沒有過一個時代會像我們一樣有這種聰慧和能力,我們能夠通過手指就得到信息。當然,儘管這本身對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或發現生活的意義並不意味著更好。學術成就是非常重要的,但並不是全部,如果沒有得到平衡,它就會只是具有理論性,它必須由人類其它能力所補充,比如道德責任、社會意識感、勇氣、辨別力和終極的愛。相比而言,這些更不容易教。

幾乎我們作為現代人都被鼓勵去發展一種新的思考能力,它既是道德的,也是實踐的;既是創造的,也是邏輯的;既是可靠的,也對更高的靈感所開放。它是頭與心的思考聯繫到整個大腦,理智的大腦,左半球以及藝術和直覺的大腦右半球。

要它在未來成為可能,我們就必須本質地去拓寬和深掘我們關於教育的概念。我們應當學會關注人,不僅僅只是一部分大腦和肌肉,而是心和手,感觀,情緒,社會交往,習慣和當今青年的個人抱負。這是幾乎整整一個世紀以來,從事魯道夫·斯坦納[Rudorf Steiner](華德福)[Waldorf]教育的人們在世界範圍內的先鋒行為所承擔的任務。由於它在十分寬廣的多元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的真正價值,這種不懈的努力,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承認。

今天,我們絕大多數人被教育去相信我們能夠通過感官觀察到的才是唯一真實的東西,只有取得物質的勝利對我們的生活目標才有意義,不管這樣的代價會是什麼樣的,並由此來對在每日生活中所發生的作用的我們的態度、理想、想像、觀察、判斷、思考與感覺進行評判。華德福教育不僅僅承認這些人類的不可見的特質,也把它們用在每次教學和學校管理中,使它們有辦法全面地結合起來。

世界上許多獨立學校在教育中都有其核心價值,並由其特定的課目體現。我了解到華德福學校之外,還沒有學校試圖使每一種課目都成為生活的完整和具有意義的表達方式。這不是一周教一次兩次孩子精神性的和文化性的價值,然後又繼續用抽象的物質主義的辦法去教數學、科學、歷史和地理,還能去發現精神的和人類的特質。在每一門課程中,實際的生活和明白外在的教學把這些元素聯繫起來。當然,這是很大的挑戰。不過這樣做,教育就成為一種豐富的和獨立的孩子的探索歷程,它會充滿意義和溫暖的感受。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