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些人對華德福教育的印象是華德福教育認為知識不重要。如果這裡的「知識」偏重於「經驗訊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但如果「知識」包含了處理、運用訊息的能力,那麼這種印象就是誤解。
撰文:2012年09月10日 配圖:pinterest
2:知識不重要?
有好些人對華德福教育的印象是華德福教育認為知識不重要。
如果這裡的「知識」偏重於「經驗訊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這麼說。但如果「知識」包含了處理、運用訊息的能力,那麼這種印象就是誤解。7歲之前的玩耍中所獲得的能力是書本無法給予的,7到14歲,藝術化地體驗文化的活動所給予的是對世界的興趣本身和行動的意志力的相關知識。當然,這個階段的內容將逐漸和書本和思考融合。在十二歲之後如果孩子對書本知識的渴望沒有得到滿足,那麼就和7歲前的玩耍渴望沒有得到滿足一樣的不健康。
華德福教育提供的知識體系是整個人類的文明史,也就是說整個人類文明就是教學素材。面對這樣的教材,很難不產生絕望。教師和家長的「無知」會被對比得如此清澈。所以有朋友對我說,華德福老師的知識水平讓人質疑,甚至覺得在用藝術化活動作為借口,掩蓋自己知識水平的缺陷。
我不想辯解什麼。作為實踐者,我渴望成長的激情正在於此。我之前從來沒有涉足過礦物領域的知識,因為需要教授這門課我才開始做準備,一開始完全是抓到書就讀,臨近開課時間了才終於在一片混沌之中理出了一些線索。上帝總是樂意為叩門的人開門,靈光一閃,多年前了解的一個人的故事被回憶起來,整個課程被一種生命之光照亮。是的,我僅僅是一個礦物學的初學者而已,而我竟然給一群11~12歲的孩子上了這門課,我不會掩飾我在知識方面的欠缺,我也不會掩飾我的慌亂和種種困惑,但我對這門學科的熱情依然照亮了孩子們的熱情,很出人意料吧。在我看來教育的微小卻又有意義的作用恰恰就在這裡,那就是興趣的點燃,剩下的一半路,孩子只能自己去走完。在閱讀寫作課上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希爾弗斯坦的《橋》。「這座橋只能帶你到半路,剩下的一半,你必須自己去完成」孩子們對此完全心領神會。不過這種情況有時候真的很像是在為自己知識的缺漏找借口。我也希望我在跨進教室之前的好多年就已經作好了充分的知識,這樣,我帶領出的熱情和思想的深度將會是另一層次的。但我依然不覺得過分慚愧,而是充滿感激,我知道我在以後的生命歷程中將會持續關注這個領域,而我的學生,比起有更豐富的專業知識老師的學生或許他們剩下的一半路程會相對難走一些。(不過也不一定,我的一個學生告訴我,老師的不怕失敗,勇於面對困難對他來說是更有力量的榜樣。)
觀察小小孩就會發現,大部分小孩都更樂意走不尋常路,明明有大路,他卻喜歡走路邊欄杆,那種不確定性讓他覺得十分有趣。所以那一半剩下的更難走的路對孩子們來說也許並不一定是壞事情。
我們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完美幸福的家庭,充滿愛的學校,我們盡其所能,這是我們的責任。進入心理學領域我們也會看到,很多優秀者出自單親家庭或艱難的童年青少年,意志力和堅持愛的信念經受住了考驗之後會變成真正的發光體。對於「善」的理解,不僅僅是友好,平安,其中應該同時包含「挫折」「痛苦」。
我會從命運的角度來看待我在教育中知識缺陷這個事實。我儘力了,而不去掩飾自己的無知,所以我的羞愧才不會那麼厲害,反而是對這份教育工作更加充滿激情和敬畏。
但是到了孩子十四歲之後,知識變得越來越專業和慎重。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到達了「求真」的階段,如果沒有某個領域的真知最好就別攬這活。我對自己的自知之明,教學工作只限於八年級之前。有家長對我盲目信任,邀請我加入高中教育行列,我婉言謝絕了,僅就寫作的話,似乎還勉強可行,還別說自然科學,就是文史哲領域我也是不能勝任的。
所以,知識重不重要?我的回答是:當然重要!當然,理念也同樣重要,如何認識人的本質是重中重。但是如果沒有知識,這個理念如何能得以體現呢?比如一年級的課程,如果你僅僅知道童話的理念,但是你並不熟悉古今中外的童話故事,更沒有思考過故事背後的精神圖景,你如何在教學工作中實現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