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兒童繪本之我見

童話中的邪惡,也是孩子內心邪惡的投射。

城市裡的家庭,每家都會給孩子買繪本,有的孩子才2歲,家長已經買了近一百本。有時我和家長們討論繪本,為了與更多的人分享,我還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出來。

我的女兒已經很大了,記不清她小時候我是如何為她選繪本的。我對繪本的真正關注,其實來自於瑞典的愛迪特老師。她70多歲的高齡,每次來中國幫助我們,都會帶上幾本繪本。

愛迪特老師在一次講座中說道:「孩子看到的圖畫必須非常美麗,色彩、內容應該健康、積極、美好。卡通、漫畫、可怕的怪物盡量不要給孩子看,他們不理解那是什麼。『圖畫』在德語里是榜樣的意思,孩子看到的畫面會內化成他的一部分。畫面和諧,內心產生和諧。漫畫、卡通、可怕的怪物不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和諧。」

愛迪特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她心目中最美的繪本是什麼樣的,而且她把最美的繪本留給了我。可惜我不會拍照放在文章里。繪本的色彩是鮮艷的,但又是柔和的,像一幅幅藝術作品,不是電腦製作的色彩。畫面中的形象是朦朧的,整個畫面也是朦朧的,是水彩畫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童話里才能出現的夢幻世界。

還有一本愛迪特老師推薦的繪本,是關於毛毛蟲變蝴蝶的故事,沒有什麼故事情節,文字是瑞典文,看不懂,但欣賞畫面時就能明白。講述的是毛毛蟲從出生到化蝶的一生,她遇到過樹葉、花朵、雨水、彩虹,經歷了白天和黑夜,她見到蝸牛、螞蟻,還不小心被蜘蛛纏住,眼看快要被吃掉,天使來解救她了。最後毛毛蟲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向著蔚藍色的天空飛去。我非常喜歡這個繪本,色彩淡淡的、柔柔的,毛毛蟲畫得小小的,當然不是小得看不見,而是作為主角的毛毛蟲,作者沒有為了突出她的地位刻意的張揚。每幅畫面讓人感到毛毛蟲是生活在大自然懷抱里的,她在自然中是小小的、寧靜的。

相比之下有些繪本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動物,把人或動物畫得大大的。這樣彰顯人或動物的畫法,我有點不喜歡。當然出於情節需要,個別畫面突出重點人物或動物也很好,但如果整個繪本都是這種風格,我感覺作者是在突出自我了。

小小毛毛蟲的畫法,讓我感到作者的態度是收斂的、謙卑的,尊重大自然和兒童的,不想凸顯作者的意識,或者把作者的自我藏在了畫面之外。我感到這樣的作者,是為了兒童,或站在兒童的立場進行繪畫創作。而那種整個繪本都畫得很誇張的作者,我感到是投射進了很多作者主觀的理解,或者作者的用意是體現自己的想法和風格,我看這樣的繪本時,感到作者的自我撲面而來,有些咄咄逼人。作者沒有把小讀者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了。

華德福的教育觀點不贊成給孩子看卡通類的繪本。澳大利亞的湯(Than)老師認為對於成人來說,卡通可以是一種娛樂形式。但幼小的孩子吸收環境中的一切,卡通人物是對人的扭曲、變形、嘲笑,孩子把這種形象吸收進去,就會變成他的一部分,或他會努力要往這方面發展。我們要給年幼的孩子提供真實的、具有藝術品味的圖畫。給予孩子美好的東西,孩子就會對美好的東西心生嚮往,他的心靈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有的媽媽在孩子不到一歲的時候,就開始讓孩子看繪本或卡片,這麼做我覺得不太妥當,還是先讓孩子對周圍真實的人、動物、大自然產生興趣,而不是先對繪本或書本產生興趣。我聽說有的孩子太早認識卡片上的蘋果,結果真的看到蘋果,他不知道是什麼。繪本或卡片或書本都是人造的,畫面再美也美不過大自然的造化。請問一個真實的蘋果,一幅蘋果的畫和「蘋果」2個字,哪種方式給你的感覺最豐富?真實的蘋果有色、香、味,還可以拿在手上,用嘴來品嘗。而畫中的蘋果只能在平面上展現形狀和顏色,文字就更加抽象了。

愛迪特老師講過她切身經歷的兩件事情。她的班上有一位6歲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時,聞到花的香味,她說:「太香了,像香皂一樣。」另一位5歲男孩在愛迪特的幫助下,做了一個農場模型,裡面有房子、柵欄、雞、羊等。過一段時間,愛迪特帶班上的孩子參觀農場,這個男孩激動地說:「快來看!和我們做的一模一樣。」愛迪特問自己:「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

從此,她認識到應該先讓孩子看到真實的動物、農場,然後再照著做。最好先讓孩子聞到真正的花香,再聞到香皂的香味。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