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oan Almon | 譯自 《面向創造性和人性的教育》 泰國人智學啟蒙小組 | 配圖:Panyotai學校
1995年8月至1996年9月期間,Joan Almon在泰國曼谷舉辦四場演講。由Janpen Panosot把演講內容編輯成書,泰國人智學啟蒙小組出版。
「我驚嘆這樣一個事實,樹在開始的時候長得越慢,它的核心長得越結實! 我想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人類。我們不希望孩子過早成熟,在幼兒期就催促他發芽生長,就像迅速長成的木材,質地鬆軟、易壞。我們寧願孩子開始的時候長得慢慢的,好像在艱難的掙扎著,因此才會長的結實和完美。這樣的樹,即使到了老年,仍然以幾乎同樣的速度在伸展。」 亨利 大衛 梭羅
一個善、美、真的世界
參觀華德福幼兒園的人常常會問:「這裡好像是過時的地方,各種各樣的電動玩具在哪?各種現代的學習材料在哪?各種練習冊在哪?電腦在哪?在華德福幼兒園裡,你們好像生活在19世紀。」當一個人走進華德福高中,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科學實驗室、電腦室、學生製作的精美圖書。人們會問:「你們是怎樣創造這樣一種現代教育,培養學生適應20世紀?」
這是同一種教育,只是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採取不同的形式。它就像弓和箭,如果你想把箭射向遠方,就得把弓往後拉。也可以把它比作蛹,它可以變成美麗的蝴蝶。我們不能拿著蛹,把它的翅膀拉開。我們一定要等待時間的到來,讓蛹先織出繭,然後漸漸地蘇醒,變成一隻蝴蝶,在陽光下自由飛舞。
對孩子的教育也極其相似。如果我們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最初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緩慢,就像蛹在一個繭里那樣,讓孩子充分經歷童年的各個時刻,然後漸漸地開始自由地成長,最終張開雙翼,作為獨立的個體準備迎接現代社會。
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創辦於1919年的德國,魯道夫·斯坦納是當時聞名的科學家和教育家。華德福香煙廠的工人聽了他的關於教育的演講,深深地被打動了,他們請他為孩子們辦所學校。斯坦納帶領著一群預備做教師的人,發表了重要的演講,內容包括人類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成長,以及怎樣創造一種教育,能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滿足孩子的需要,並滋養他們。
魯道夫·斯坦納1925年逝世,這時的學校從幼兒園到12年級已經有900名學生,華德福學校也在歐洲的其他國家開始出現。從那時起,華德福學校不斷發展、壯大,至今在48個國家共有1100所華德福幼兒園。其中,又有600所幼兒園有小學,許多學校還有高中。最近幾年,尤其在東歐、非洲、南美髮展較快,目前亞洲正在興起。
當一個嬰兒來到塵世,他希望找到一個天堂,一個美的地方。來到人世間的孩子確實有三件事情是他們盼望的:在地球上的生活是善、美、真的。不幸的是,我們的孩子經常感到失望。但這取決於熱愛孩子的我們,我們成人要竭盡所能給予他們一個善、美、真的世界。
在生命最初的7年,善的原則對孩子尤其重要,他們觀看我們和周圍的世界——這個美妙並充滿創造的世界,他們的內心會感到這個世界是善的。7至14歲的孩子接近這個世界,並尋求美,他們發自內心地想要創造美——繪畫、唱歌、朗誦詩,他們享受各種美的事物。14至21歲期間,他們尋求真,他們在世界範圍尋找真實和真理。21歲左右的年輕人達到了自身的成熟,現在他們面臨要為別人創造善、美、真的挑戰。如果他們在童年和少年體驗過善、美、真,他們為別人帶來善、美、真就容易得多。讓我們回到生命的最初七年,看看我們怎樣符合善的原則,為孩子創設環境和生活。
孩子出生後,他感覺到和父母親、兄弟姐妹以及生活在他周圍的家庭成員,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家裡人張開雙臂歡迎他的到來,他對世界的第一個印象是親切的善意。孩子與生俱來擁有模仿周圍世界的神奇天賦,尤其是模仿周圍的成人,他深受這些成人每一種情緒、每一個動作的影響。如果孩子不會模仿,我們不得不教他一切。我們要教他怎樣走路、說話,怎樣思考。但所有這些奇妙的事情,孩子是模仿周圍成人學會的。
當你觀察一個孩子的成長,你會看到1歲前的孩子努力地掌握自己身體的平衡,學會坐起來,然後用四肢爬行。漸漸地,他能抓住東西自己站起來,向前邁出生命中的第一步。這是出自孩子內心的一股力量驅使他要走路,然而如果他沒有看到周圍成人的直立行走,他是不會走的。
人們曾經在印度的叢林里發現被家人遺棄的孩子,他們被動物收養,如狼或猴子。這些孩子生存下來,動作敏捷。他們和動物一起奔跑。由於他們從來沒有看到人的直立行走,沒有看到一幅人的形象,他們不能像人一樣站立。每一位新生兒的內心深處,都有要在大地上站立起來的強烈願望,但只有看到人的榜樣,他的願望才能成真。
相同的原則也適用1至2歲發展語言能力的孩子。內心想與人交流的渴望,與外在聽到人的說話聲音,兩方面的作用使得孩子學會說話。如果孩子從沒聽見人們交談,他們也發展不出人的語言。全世界的嬰兒以相同方式呀呀學語,他們發出相同的聲音,無論是亞洲嬰兒還是非洲,或美國的嬰兒。嬰兒期他們的聲音是一樣的——用英文說是babbling(呀呀學語)。
曾經有位德國皇帝想到:如果嬰兒從來沒有聽見人說話的聲音,他們就會說出聖經上提到的地球上出現的第一種語言。在語言分為成百上千種之前,聖經上談到人類先有一種語言。這位皇帝想,如果嬰兒從來沒有聽到人類的語言,他們就會說出很久以前,所有人都說的第一種語言。他的實驗結果令人震驚又悲哀。他請人精心照顧嬰兒,但不允許人在嬰兒面前說話。孩子沒有發展出任何語言,事實上他們全死了。
生命的第三年,孩子開始使用語言組織他們的經歷,並加以思考。孩子的心智(mind)開始發展。現在孩子了解足夠多的辭彙,能把一種動物和另一種動物區分開來,他們也能分別不同的人,他們開始以極其原始的方式思考這個世界,從思考和他們的印象中來理解世界。
孩子帶著奇妙的潛能降臨塵世——具備走路、說話和思考的潛能,具備以多種不同方式發展自己的潛能。能夠讓這些潛能充分實現的唯一方式是,他周圍的成人提供榜樣。缺乏健康的榜樣可以模仿,小孩子是不會生長開花的。就像一棵植物,沒有得到充分的雨水澆灌和陽光的照射,他們的生長會受挫。在生命的第一個七年尤其是如此,因為孩子內在的姿態就是模仿周圍的世界。
在華德福圈子外,人們很少聽到模仿是一種學習的方式。一位朋友曾經告訴我,她撫養頭三個孩子時,從未聽說過小孩通過模仿來學習。儘管她是學前教育學碩士,並且自己在教孩子,她竟然沒有看到小孩的模仿。她以為孩子學習生活僅僅是成人「教」出來的。等到她第四個孩子出生後,她遇到了華德福教育,接觸到了模仿的觀點。就像眼罩從她眼睛上掉落,她驚喜地發現她的孩子在多麼大的程度上是經由模仿來學習的。她意識到她什麼都不需要「教」孩子。她只需成為一名仁慈、主動的媽媽,發揮榜樣的作用。
在華德福幼兒園,我們儘力遵循模仿的原則來工作,我願給你們幾個例子來加以闡釋。7歲之前的孩子具備模仿他們所見的神奇能力,他們模仿我們的勞動,直接來幫忙,但他們也模仿我們對待工作的整個態度,以及我們有目的的意志活動,然後他們把看到和感受到的轉化到有目的的遊戲中。他們在三個不同的層次上模仿成人。第一個層次,有些孩子願意走過來和你一起幹活。在我的幼兒園,孩子玩耍時,我可能正在縫一個偶戲用的偶人,或做一個娃娃。有些孩子會走過來對我說:「你在做什麼?我也想做。」他們坐在我的旁邊,跟我做一樣的事情。幼兒園裡,我們確保有足夠的材料放在一旁。如果我在做針線,孩子也想要縫,身旁的針線盒裡總會有足夠的布。
第二種模仿形式是他們會走進遊戲屋,照看娃娃。或者我正在烤麵包,在他們的遊戲角,突然你會看到他們也在烤麵包。成人的工作是孩子遊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補充。
這兩種模仿是明顯可見的,但還有一個更加微妙的層次。它是最不可見,也是最重要的模仿層次。當成人工作時,孩子不僅模仿你的工作,還模仿我們對待工作的專註神態,以及投入其中的熱情。他們會把這些帶進遊戲。如果我幹活時緊張、煩躁,孩子也會變的緊張、煩躁。如果我安寧、平靜,你能想像出孩子也會安寧、平靜,他們能夠沉浸在遊戲中。這就是模仿。當汽車來回賓士,人們走來走去,空氣中瀰漫著不安的氣氛,孩子也容易變得不安。外界的干擾會以負面的形式反映在他們的行為中。
在我自己的幼兒園裡,我一次次的看到,如果我以敷衍了事的方式忙碌——這裡做一點,那裡做一點,孩子們看上去都還不錯,但他們絕對不會沉浸在遊戲里。他們會在這裡玩一會,到那裡玩一會,絕不會深入到他們的遊戲中。但當我專註的從事烹飪、清潔、藝術工作時,孩子們會沉浸於遊戲中。當然我的耳朵會留意孩子們的聲音。
你們知道我談論的不是一種複雜的方法,如果我能用這樣的方式來說的話,它是神給與孩子成長和學習的方法。它是簡單的、意味深長的、非常美的,而我們現代人總是在違背它。我們沒有意識到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沒有意識到我們要成為一個主動的、善於創造的、仁慈的榜樣。我們以為在七歲之前我們必須不停地教孩子字母、數字、電腦,以及許多他們需要知道的事情。但實際上7歲之前他們有許許多多首先要學會的事情。
在華德福幼兒園,當我們考慮孩子的成長,我們追溯到出生的時刻,所有的一切從出生開始。魯道夫·斯坦納是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他說教育的指導原則之一是以敬畏之心接納孩子。這意味著我們內心對孩子出生之前的世界的敬畏,以及對出生之後的世界的敬畏。我們不會和孩子直接提到他們來到世間的非凡旅程。但我們經常以故事的方式來呈現,例如在孩子生日的時候。
在幼兒園慶祝生日時,我們會講一個簡單的故事,它可能是這樣開頭的: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有個孩子住在金色的房間里,草地周圍是金色的圍牆,牆上有個很小很小的洞。孩子喜歡從洞里向外張望地球上的花園。孩子希望能在花園裡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晚上她希望能夠回到家裡,爸爸媽媽等待著她。也許我們可以說孩子的天使得知了她的願望,拉著她的手,一路領著她來到地球上空,為這個孩子尋找合適的家庭。他們對母親悄悄地說:「一個嬰兒要誕生了!」爸爸和媽媽為即將到來的嬰兒做好各種準備。月亮漸漸變大,月亮漸漸變小,月亮變化了十次,每個人都在等待嬰兒的到來。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天使把一些非常特殊的種子放進了孩子的心田(child-seed),來到地球上的孩子將要完成特殊的使命,這是她帶給地球的一份特殊禮物。當萬事俱備,天使打開了出生的大門,把孩子送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裡,爸爸媽媽高興極了,他們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是她的名字。
如果你的班級有二十個孩子,一年之中你就得講這樣類似的生日故事二十次。每一次孩子們坐著安靜地傾聽,好像他們在說:是的,我就是這樣來到地球上的。有時候某些孩子內心有特別的願望,想在世間做某件事情。如去年一位6歲男孩對我說:「你知道我喜歡土地,喜歡石頭、植物,我還特別喜歡動物。我就是喜歡動物。」然後他以一個孩子的聲音又說道:「等我長大了,我要到動物園工作。」
在有關出生的故事裡,無論是傳說還是神話,都會出現彩虹。當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經常把彩虹和出生聯繫在一起,儘管他們不是有意識的。例如一位四歲男孩和媽媽看著天空中出現的彩虹,他說:「噢!看!媽媽,彩虹!一位嬰兒誕生了!」我知道還有一位住在西班牙鄉村的男孩,他的家鄉十分乾燥,很少出現彩虹,一天他說:「媽媽,在西班牙孩子怎麼出生呢?天上沒有彩虹。」幼小的孩子經常畫彩虹,不是因為有人告訴他們,也不是因為我們講的故事,而僅僅是因為彩虹的形象深深植根於他們內心。
經常會有媽媽夢見她的孩子要來了。一位4歲男孩的媽媽告訴我,她懷孕時做的一個夢。在夢中她看到兒子就像充滿陽光的發光體,他越長越大,越來越明亮。當他6歲時,她看到兒子被放進一個盒子里,他所有的光芒開始越來越暗淡。她明白這意味著兒子上學時,光芒開始變得暗淡。她要為兒子尋找一所學校,好讓這光芒越來越強烈。漸漸地她發現了華德福學校,終於把兒子送了進來,現在她自己也想成為那裡的一名老師。
當我想到在教育範圍內我們所做的事情,我覺得,孩子上學就像把他放進盒子里的比喻是很恰當的。孩子來到幼兒園渴望學習,渴望探索整個生命,然而取而代之的是給他們練習冊,他們的意識越變越狹隘。他們被放在電腦面前,他們的意識變得更加狹隘,直到有人開始覺得,他們是從一個盒子里來看待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