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本文是繼《「乖孩子」背後的力量 ——玄鳥書屋2018年春季學期教學札記一》、《興趣里的堅持 ——陪伴銘宇八年級自主研究(二)》之後的第三篇文章,歡迎閱讀。
作者:吳文冰
首發:玄鳥書屋故事(公眾號)
天生「乖」的孩子沒有問題,你無需去做什麼力圖改變,天生「不乖」的孩子也不是問題,關鍵是去觀察去讀懂一個孩子的「乖」和「不乖」所表達的意涵,然後自然就知道該如何去陪伴了。
1
小原
「哇,小原好乖好帥啊!」
2歲多的小原一定會定定地站住,非常堅定地大聲吼道:「我不乖,我是壞人!」
有時候玩著玩著,甚至走著路,會忽然停下來,「哈」一聲:「現在,我是壞人!」然後很兇狠的樣子比劃著武打的樣子,或者一腳踢開喝完水的礦泉水瓶子。
然後很舒服的樣子,結束這個壞人演習。
小鷺
「哇,小鷺好漂亮啊!」
小鷺小時候對見面就這樣讚歎的叔叔阿姨從來就是極其憤怒地反饋回去:「不漂亮!」
讓對方和我都感到極其尷尬。
如果說小原的反抗是堅定的,那小鷺的反抗就是帶著痛苦的憤怒。有一段時間很困惑,這孩子是不是太不會領會別人的表達了?
這憤怒來自哪裡?
後來慢慢領會,小鷺是一個邊界感很強的孩子,希望得到尊重的需求感十分強烈。而這個忽然蹦出來的「你真漂亮」越界了,打擾到了正在認真走路或者正在聊天,正在看風景的她。即便說的是一句讚美的話,但是那個更本質的正在欣賞風景或發獃的「我」沒有被尊重到,因此引來了反感和憤怒。
不是所有的時候小鷺都是這樣強烈反抗的。有一些阿姨,在比較恰當的時機,比如正在小鷺渴望交流時,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小鷺好漂亮啊」,就會得到小鷺羞澀的一笑。
表哥銘宇
表哥銘宇雖然沒有專屬的手機電腦,卻是一個技術控,家裡基本上與手機,電腦,相機、印表機相關的東西交給他,他都樂滋滋的搞得巴巴適適。
表哥遇見得體或不得體的表揚,基本就是不受影響風吹過一般。
同一屋檐下,三個孩子天生來就很不一樣。
2
表哥銘宇在華德福從幼兒園上到七年級,一路都是乖孩子,很安靜,不愛運動,有一段時間對相機感興趣,搜集了好多舊相機,買了各種攝影書,還經常去實體店看相機,最後搞清楚了自己對相機的興趣超過了攝影。從七八歲開始,他周末和假期自己琢磨著學日語,阿拉伯語,還特意去買了大學教程。就這麼混混沌沌到了七年級,渴望自學的願望明顯地呈現了出來,那就從學校課程體系里出來自學看看會怎樣吧。終於有了能深入學習的時間空間了,然後他發現他感興趣的是對學習日語這個過程有興趣,而不是對日語感興趣。類推,他對阿拉伯語也是如此。有一位拉丁語教授很想收他為學生,建議他學拉丁語或德語,認為日語不過是次生語言,阿拉伯語不如拉丁語,學好拉丁語歐洲語言不在話下。面對權威學者,他依然淡定地堅持自己的感受,他不在乎哪種語言更有現實價值,他就是對學習日語阿拉伯語的過程覺得有興趣。我們看到的乖孩子有他自己的堅持,基本上不受權威的影響。無論覺得多麼完備的教育體系,如果不觀察獨特的個體,就很難激發這個獨特個體的潛在能力,嚴重的甚至浪費阻礙這個個體潛能的發揮。
小鷺從小就愛畫畫。多動,對一切都很好奇。凡事喜歡較真,要強,有極強的規則感和邊界感。基本的社交沒有問題,但會有很大的精力消耗在了較真上。晚上睡眠不是很好。上了小學一年級,幾乎每天都有噩夢。7歲智性開始發展,生活中的自相矛盾困擾著她。比如老師說了的規則,有同學違背但老師卻沒有去處理或者寬容,她就會很難受,有莫名的憤怒無處可表達。在二年級結束,離開了同齡大班級來到幾個混齡孩子的小團體,經過幾次情緒大爆發,情緒越來越平和,晚上也睡得很安穩。自由畫畫的時間也多,用各種材料嘗試創作,以她本來的樣子往前走。和表哥很不同,小鷺10歲才開始獨立閱讀文學作品,一讀就熱愛與沉迷。表哥六歲半就自己學會了認字並開始獨立閱讀,但對文學作品的內容沒有呈現出著迷,隨著時間推移閱讀熱情在減弱,大部分時間和熱情逐漸被其他方面的學習佔據。表哥不善於畫畫,尤其讓他自己構圖創意,基本上很難,看了哥哥五年級臨摹的埃及亡靈書,小鷺都笑了,哥哥的畫像一年級小朋友的。小鷺喜歡畫畫,尤其喜歡自己創意,比如十歲這年,隨手提筆,在各種紙片上畫了各種生動有趣人像。但對於音樂和數學不敏感。非常喜歡運動,也喜歡書法,尤其喜歡茶道。表面看運動和書法茶道一個動一個靜,但其中都有一個很強的規則性,都是通過反覆練習找到那個身心合一。這符合小鷺規則感極強的本性,因為運動和書法茶道能很好的滿足那個規則感,她能在一次又一次練習中做她自己,體會身心合一那個本然的樣子。所以,她會表現出極大熱情。在對小鷺興趣愛好的設想中從來沒有想到過她會對茶道有迫不及待的興趣,而且越專業越嚴格的老師讓她越覺得有力量。說不定茶道中的「克己復禮」練習,最後她就遷移到了社交中,自然就突破了自己的局限?這就叫順其自然吧。
小原身上有股野性,有著超乎尋常的自信。比如在2歲開始,被人問他幾歲了,他基本上都說8歲。這個8歲背後的潛台詞是:我長大了,我有力量。他有著超強的觀察力和模仿力。他說他8歲是有道路的,他能說話之前,經常和姐姐一起出門,姐姐經常被問到多大了。姐姐回答8歲。當他能說話時,他的回答就是「我8歲。」這是對姐姐模仿的結果。有一天,他認真刷牙了,他說:「媽媽,我刷得和姐姐一樣乾淨了。」小原對一切都好奇,會想辦法去玩各種東西,經常伴隨著破壞性。有時候想搞破壞了,會先宣布「我現在是壞人了」,「砰」把紙箱踢得飛落。基本上不受教。有一天和爸爸聊天說,不喜歡媽媽,因為媽媽要讓我乖。我喜歡爸爸,爸爸不讓我乖。他對「乖」這個詞理解得很清晰。要讓他順從的乖,他一定反抗。但他知道乖還有另一個意思。有時候又會溫柔地抱著媽媽說:「媽媽我是小乖乖,我是小狗狗。你是狗媽媽。」家裡如果一會兒沒有聲音了,一般就是他拿了一堆繪本書坐在姐姐房間的墊子上翻,可以安靜一兩個小時,直到累得不得了。如果中間想讓他停下基本上不可能,再惹極了會大發脾氣來述說自己的態度。他的專註不容打擾。一天,我在讀鹽野七生的《文藝復興故事》,小原爬到我腿上來說:「媽媽,讀給我聽吧。」我就讀了一段關於佛羅倫薩經歷戰爭後的一小段。小原聽了一小段後從腿上下來,說不聽了。在地上走了兩步,忽然說:「媽媽,死亡怎麼咬人呢?「嗯,在生活中咬人,咬死了又活了。」走了幾步若有所思又說「在生活中旅行,就會遇見死亡的危險。」當時把我驚住了,雖然小原經常說出用詞準確貼切的話,但這次實在是太出乎意外了。小原的記憶力驚人,能記住一歲多前的事,而且在不到2歲就開始說「我想」,「我要」。鑒於小原的天性,他很難總是服從一個整體的節奏。為保護他的專註力和野性,最後我和他爸決定不送他去幼兒園。就讓他在玄鳥書屋的野生院子里摸爬滾打,中午就回家吃飯睡覺,一覺醒來差不多姐姐和媽媽就回家了。
3
盧安克說,他沒有什麼教育理念,他做的就是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情況生髮出課程來。
我的十年經驗教訓也是如此,觀察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形成課程。教育其實很簡單,也很有趣。天生「乖」的孩子沒有問題,你無需去做什麼力圖改變,天生「不乖」的孩子也不是問題,關鍵是去觀察去讀懂一個孩子的「乖」和「不乖」所表達的意涵,然後自然就知道該如何去陪伴了。
要能觀察,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成見。比如你腦袋裡裝著「一個人就應該讀大學不然以後社會階層堪憂」,你就看不懂那些不熱衷競爭的「乖孩子」,覺得他這個樣子太沒用了。或者看到孩子有好強性格,就忙慌慌地把孩子往前推給父母掙得一個個看起來亮錚錚的「榮譽」,等等。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將在這個世界上奉獻出自己的能量。世界因他們而豐富多彩。
2018-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