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的言行,就是對孩子最好也最即時的教育。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8年5月26日
出生後到七歲之前的孩子是完全的感官,完全的模仿:外在世界呈現什麼,孩子就反映什麼,不管是不是透過傳媒。
孩子的模仿完全沒有篩檢能力;孩子在這樣的模仿中,讓母語/環境中經常出現的語言成為自己的天性,不學自會──因為用全身吸收與學習,所以孩子也讓環境完全架構也決定了自己。
事實上,零到七歲的外在——環境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因為孩子的身體結構也在「對環境的忠實模仿」中形成自己──環境的任何因子都會進入孩子的身質/身體結構,深及臟腑;孩子器官的強化與弱化,被出生時到七歲的環境決定。
〔補充說明:所有的感官都會形成孩子內在的流動,充斥孩子的全身,所以孩子可以成為全身都是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皮膚……,這些感覺/感官輻射成孩子的整個存在。〕
〔舉例說明:社會出現許多草莓族,在責怪孩子之前,請先看到孩子零到七歲之間接觸的所有成人,草莓不草莓?〕
也因此,如果意識到孩子這種全然的模仿原則,所有出現在孩子身邊的成人,就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慎重,因為自己也在無意識中影響了孩子的命運。
七歲之前的孩子沒有善惡、是非、輕重、緩急的概念,孩子只是做出別人做出的、環境做出的,孩子讓自己成為環境的鏡影與迴音……因為孩子也在學習讓自己的存在成為環境。
孩子貪婪吸收著一切,甚至吸收在我們意識/注意(力)之外的東西;孩子(甚至)吸收著成人如何思想……早期的照顧與教育,絕對不能忽視與排除「模仿」能力,因為沒有什麼能躲過孩子的法眼。
當這時期的孩子粗口、言語暴力,甚至行動暴力時,我們該看到的,是我們到底示範出了什麼給孩子,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候。
〔補充說明:「否認」(沒有給出孩子這樣的示範與環境)改變不了什麼,「否認」只是為了不想深入看到自己。〕
打罵/責罵無濟於事,因為當你打罵/責罵著孩子,你其實更該打罵/責罵你自己、打罵/責罵孩子周圍的成人。
孩子會言語暴力,是因為孩子看到成人情緒就是那樣表達、環境/社會情緒就是那樣表達,孩子努力同化、社會化著自己。
(成人)改變自己的言行,就是對孩子最好也最即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