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优律司美及活力农耕工作坊体验(三):活力农耕

我痛苦地发现我已经无法仅仅通过思考来学习人智学了,逻辑上我能明白,甚至记忆上非常清楚,可是所学的却成为一堆死的知识堆在心里,我没法体会它们,没法 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而那时,我才才真切体会到我的成长经历是如何严重侧重于我的头(思考),而忽视了心(感觉)和手(意志)的发展。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伍丹(博客撰文:2014年6月24日

一起学习的朋友都已经又参加在重庆的活力农耕工作坊了,我才慢吞吞地开始回味上个月在成都的活力农耕体验。

但让我先说两件在学校发生的尴尬而又好笑的经历。

去年9月,大概在米迦勒节左右,学校的农场主Harald在一次集体庆典上邀请大家跟他去做一件很特殊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过去一看,可惊呆了,竟然是要往牛角里填牛粪!虽说这粪没有什么异味,可好歹也是“粪”啊,在我以往的经验中,那必须得是保持足够距离才行的。现在如此近距离接触,心理上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我几乎是用指尖夹着一片木板在填牛粪,生怕身上弄上一丁点。但往周围一看,我真怀疑是不是只有我在填牛粪,怎么其他人都干得那么毫不在意、热火朝天呢?!我们的老师Brian在铲牛粪的时候,不小心落了一块在外面,他很自然地就用手抓起来填回去。我简直震惊了。难道这不是……粪?要一个多月后,我才开始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而要等到大半年后的此刻,我才能开始带着敬意看待这个过程。

另一件经历,是我在学校学习园艺课的故事。在RSC,我对所有的课都非常感兴趣,学得特别带劲,满意度远远高于平均值,唯独园艺课让我上得很痛苦。从Harald开始给我们介绍活力农耕的背景和精神哲学基础开始,我就处在半昏睡半神游状态,不知所云;进入农场工作时,我也是完全摸不着北,拿着工具傻愣着,不知道该干什么。在我过往的成长经历中,这是头一回,家务都没多干,更何况农活。我跟同学抱怨,这还不如让我回去读几个小时Steiner的书呢!但大半年后,我痛苦地发现我已经无法仅仅通过思考来学习人智学了,逻辑上我能明白,甚至记忆上非常清楚,可是所学的却成为一堆死的知识堆在心里,我没法体会它们,没法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而那时,我才才真切体会到我的成长经历是如何严重侧重于我的头(思考),而忽视了心(感觉)和手(意志)的发展。头一回,我从内生出了强烈地愿望,想去更多地用我的心和手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我多想再学习一次活力农耕,从新/心认识我与天地及四界(矿物、植物、动物、人)的关系啊!

老天也许是听到了我的诉求,让我能够参加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活力农耕工作坊,重新开启这扇被我自己关上的门。

学习的内容很多,对我而言困难也很大,选择一些印象比较深的记录下来。

首先是歌德观察法。

1)Trust 信任自己的感知。

2)Different Perspectives 从多方面、层次、角度观察

3)Phenomena only; no thinking 不想象

4)Serious strong thinking––come up with your personal questions 认真、强力地思考,与对象产生一对一的个体的连接,从内产生出自己对它的疑问

5)Offer more than one idea, think two or more things 提出不止一个想法

6)Bring your own personal thinking to the phenomena; observe yourself quietly in the meeting place 面对对象,带入自己的个体化思考,并在自己与对象相遇之处,(超脱“我”的视角)冷静地观察自己

7)Face and recognize the idea 直面并识别出想法

(以上内容由Harald老师分享,特别感谢成都华德福学校张涌老师的精彩翻译。内容很难理解,几乎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老师求证后,才找到了贴切恰当的中文)

原来观察,还有这么多步骤!而我们第一个观察的,是一块石头!一两分钟后,我就已经要注意力涣散了,而教室内也开始了很多想象和推论的讨论,很多朋友也已经远离了观察本身。这就回到了上面所说的第三点:不想象。为什么要不想象呢?其实仔细观察自身,我们并不是主动地在想象,而是不知不觉就被跳跃的思路牵到老远的地方了。也许当自己抛出一个结论时,还真没好好看上观察物一会儿呢,不过是落入了自己的陈见和惯性思维而已。因此Steiner建议大家每天练习集中注意力的练习,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增加对思路的控制,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想什么,而不是像梦游一般到处飘。而至于上面的第4点、第6点、第7点,涉及到“物”和“我”的关系,由观察世界而了解自己,我隐约能感觉到背后更深的东西,但现在道不清讲不明,只能让它们留在体内慢慢“发酵”了。

第二次观察植物的过程非常有意思,老师摘取了一株植物上不同时间的叶片,我们从最基本的观察开始,了解这株植物在时间中的“形变”(Metamorphosis)。一开始的叶片更圆润,而后面生长出来的植物则有更清晰的轮廓,而到某一个节点时,原来生长叶片的地方仿佛突然决定不要叶片了一样,生生地开出一朵花来。那么所以呢?这不是很正常吗?但Harald老师追问着我们问什么,让我们去体会植物生长能量的变化以及它所想表达的,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变成了一个一个奥秘。Harald老师仅仅透露了一点点,就让我们很多人从此改变了对植物的认知。大多数植物的初生叶片,跟大地的关系更紧密,它们的生长方向往往更水平,也更圆润,这都是大地能量的体现。而后生长的叶片,更有着从大地向宇宙进发的势头,它们长得更挺拔,也接受更多宇宙之光的塑形力量,及至花朵,则是一株植物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另一段旅程,更有动物性的旅程。这些内容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让我们以后在每看到一株植物的时候,可以去问些问题,去体会背后的奇妙,这也是华德福教育所追求的结果之一,保留对生活的新鲜和热情。课后分享时很多朋友都感叹要是自己从小是这样了解植物的,那他们的世界会很不一样。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