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着理解。它像梦境一般,说不清道不明,但却实实在在发生着。
那么这对老师而言,有什么意义呢?
这意味着作为老师,一方面我们要支持孩子发展健康的韵律系统,比如课程安排讲求呼吸,比如和家长合作让孩子的生活作息更有规律,另一方面,甚至是更重要的一面,就是我们不要给孩子灌输定型的、僵化的理解。我们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增加这种“有生命的理解”,而不是把鲜活的思考活动钉死在唯一的“答案”上。就像我们给孩子讲故事,如果讲完故事我们加一句“你看,我们要学习主人公。。。”,这个故事的生命力就死了。但相反,如果我们不去进行道德解读和说教,而是让故事沉淀进孩子的生命,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琢磨和体会(哪怕孩子是无意识地在进行这项工作),那么这个故事会成为生命之泉,一直在孩子体内涌动着,而孩子则会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从中提取他们所需要的养分。这时候孩子所获得的道德力量(Moral Impulse),就不再是僵化的,不再是在外部压力下被迫选择的,而是个人自由意志的愿力。
三、有行动力的记忆(Memory)
在这个讲座中,施泰纳先生谈到了两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如何形成记忆力,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形成记忆力。
记忆的形成和信息的觉知恰好处在身体的两极。我们的视觉信息主要通过头部获取,而它的记忆却发生在四肢系统。换言之,从头脑进入的图景要沉淀进入身体。我们的听觉信息通过身体的边缘(Periphery)吸入,但它的记忆却在头脑之中,就像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某个旋律一直萦绕在脑中,挥之不去。但不管是在头脑还是在四肢记忆,我们所调动的力量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意志。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在孩子的觉知过程中调动他们的意志。有了意志的参与,我们才能形成记忆。不过这个讲座并没有彻底从生理学上讲解原理,这需要我们在别处继续学习。但我们却可以带着开放的心态去试验施泰纳先生所说的内容。比如当我们给孩子很多视觉信息后,做一些调动四肢的活动,看看是否更有助于孩子记忆(关于如何加强听觉信息在头脑中的记忆,我还没有想到具体的做法,琢磨中……)
但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施泰纳先生所谈的为什么要记忆。他在《如何认识更高层的世界》一书中,说过这么一句“我们的记忆是为了让我们不断看到事物新的一面。”而在这个讲座中,他也一句话提到“我们要让记忆充满生命力,给我们的内在带来新的动力。”他并不是在谈“死记硬背”,他并不希望我们的教育只是为了让孩子堆积无数的知识去膨胀他们的自我,而是让记忆化为行动力。我所记住的,不是为了把我捆绑在僵化的认识中,而是成为一个一个新的台阶,去突破视野的局限,去看到事物更广阔多元的一面。我所记住的,不是为了让我某一天可以炫耀博学,而是要让它触动我的灵魂和精神,形成一种内在进步的动力。作为老师,我们很容易追求某个结果,比如孩子是否记住了乘法表。一方面,一些记忆是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是很必要的,也能加强孩子的意志,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停止自问:为什么我想让孩子记住这个内容?它是给孩子带来生命力,还是多一层束缚?
而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中需要不停自问的。我们是否为了记住而记住?我们的日常行为、内心状态是否有所进步,还是只是多了一些谈资?我们是否“记住”了施泰纳对儿童发展的理解,而把它程式化地套在孩子身上,还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华德福教育,在心里升起对儿童的敬意,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让这个新的内在动力引导我们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