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如何迈向自由之旅——我的华德福教学实践与思考之二

有好些人对华德福教育的印象是华德福教育认为知识不重要。如果这里的“知识”偏重于“经验讯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但如果“知识”包含了处理、运用讯息的能力,那么这种印象就是误解。

撰文:2012年09月10日  配图:pinterest

2:知识不重要?

有好些人对华德福教育的印象是华德福教育认为知识不重要。

如果这里的“知识”偏重于“经验讯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但如果“知识”包含了处理、运用讯息的能力,那么这种印象就是误解。7岁之前的玩耍中所获得的能力是书本无法给予的,7到14岁,艺术化地体验文化的活动所给予的是对世界的兴趣本身和行动的意志力的相关知识。当然,这个阶段的内容将逐渐和书本和思考融合。在十二岁之后如果孩子对书本知识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和7岁前的玩耍渴望没有得到满足一样的不健康。

华德福教育提供的知识体系是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说整个人类文明就是教学素材。面对这样的教材,很难不产生绝望。教师和家长的“无知”会被对比得如此清澈。所以有朋友对我说,华德福老师的知识水平让人质疑,甚至觉得在用艺术化活动作为借口,掩盖自己知识水平的缺陷。

我不想辩解什么。作为实践者,我渴望成长的激情正在于此。我之前从来没有涉足过矿物领域的知识,因为需要教授这门课我才开始做准备,一开始完全是抓到书就读,临近开课时间了才终于在一片混沌之中理出了一些线索。上帝总是乐意为叩门的人开门,灵光一闪,多年前了解的一个人的故事被回忆起来,整个课程被一种生命之光照亮。是的,我仅仅是一个矿物学的初学者而已,而我竟然给一群11~12岁的孩子上了这门课,我不会掩饰我在知识方面的欠缺,我也不会掩饰我的慌乱和种种困惑,但我对这门学科的热情依然照亮了孩子们的热情,很出人意料吧。在我看来教育的微小却又有意义的作用恰恰就在这里,那就是兴趣的点燃,剩下的一半路,孩子只能自己去走完。在阅读写作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希尔弗斯坦的《桥》。“这座桥只能带你到半路,剩下的一半,你必须自己去完成”孩子们对此完全心领神会。不过这种情况有时候真的很像是在为自己知识的缺漏找借口。我也希望我在跨进教室之前的好多年就已经作好了充分的知识,这样,我带领出的热情和思想的深度将会是另一层次的。但我依然不觉得过分惭愧,而是充满感激,我知道我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将会持续关注这个领域,而我的学生,比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老师的学生或许他们剩下的一半路程会相对难走一些。(不过也不一定,我的一个学生告诉我,老师的不怕失败,勇于面对困难对他来说是更有力量的榜样。)

观察小小孩就会发现,大部分小孩都更乐意走不寻常路,明明有大路,他却喜欢走路边栏杆,那种不确定性让他觉得十分有趣。所以那一半剩下的更难走的路对孩子们来说也许并不一定是坏事情。

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完美幸福的家庭,充满爱的学校,我们尽其所能,这是我们的责任。进入心理学领域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优秀者出自单亲家庭或艰难的童年青少年,意志力和坚持爱的信念经受住了考验之后会变成真正的发光体。对于“善”的理解,不仅仅是友好,平安,其中应该同时包含“挫折”“痛苦”。

我会从命运的角度来看待我在教育中知识缺陷这个事实。我尽力了,而不去掩饰自己的无知,所以我的羞愧才不会那么厉害,反而是对这份教育工作更加充满激情和敬畏。

但是到了孩子十四岁之后,知识变得越来越专业和慎重。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到达了“求真”的阶段,如果没有某个领域的真知最好就别揽这活。我对自己的自知之明,教学工作只限于八年级之前。有家长对我盲目信任,邀请我加入高中教育行列,我婉言谢绝了,仅就写作的话,似乎还勉强可行,还别说自然科学,就是文史哲领域我也是不能胜任的。

所以,知识重不重要?我的回答是:当然重要!当然,理念也同样重要,如何认识人的本质是重中重。但是如果没有知识,这个理念如何能得以体现呢?比如一年级的课程,如果你仅仅知道童话的理念,但是你并不熟悉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更没有思考过故事背后的精神图景,你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实现你的理念?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