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儿童绘本之我见

有的家长说,我给孩子选的绘本他不喜欢,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的绘本。我觉得不能完全依照孩子的喜好来选择。目前不少的绘本,就像商品一样,设计得很讨孩子喜欢,可是却没有品味、质量低劣。孩子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难道麦当劳、肯德基因此就成为营养食品了吗?某种程度上,孩子不知道什么对他是有益的,他往往是被外在的色香味吸引住了。我想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家长为年幼的孩子选择绘本。当然,孩子越大,可以给他多一些的选择。这就要求家长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对绘本的鉴别能力。

我曾打算做小学老师,因为自己绘画方面无能,就有意收集了一些绘本。其中有别人推荐的,也有我自己在网上买的。网上买的,由于不能看到里面的图画,有些绘本买回来就后悔了。

有些绘本,我是可以留给自己看的。比如《小房子》((美)伯顿著)《桃花源》(蔡皋绘)、《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庄》((日)小林丰 文/图)《爱心树》等。这些绘本,我觉得适合小学生。我还很喜欢无字绘本《青蛙和男孩》((美)梅瑟.迈尔),比较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

我特别喜欢苏博士(Dr.Seuss)的绘本,将近二十年前我就买过他的中文版《万用衣》,书中不仅画面奇异,他创编的故事也非同凡响、趣味盎然。后来,我收集过他的英文版绘本,我觉得这是小学生学习英文的最佳读物之一。苏博士的想象力和绘画实在是太独特了,让我痴迷。苏博士的绘画不是那种美丽朦胧童话的意境,而是充满着活泼的童趣和大胆的无与伦比的想象,读后,又给我这样的成年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几年前,在寻找绘本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是国外的绘本,有没有中国的故事用中国的绘画风格来表现的?我去了一次北京最大的书店,只看到有黑白连环画的中国故事,或者是用卡通形象表现的中国故事。我好奇的向一家出版社询问,为什么不出版中国的绘本?编辑回答因为绘画成本太高,甚至高于进口图书。后来,我发现有了毛毛虫童书馆的系列,全是以往中国画家画的中国故事绘本,还有最近出版的中国百年文学经典图画书(紫图童书),都是我所喜爱的。有的新近出版的中国故事绘本,故事的内容被改动了,加进不少现代元素,我不太赞赏这种做法。我宁可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我不反对改动,但不能改的面目全非,或故事情节彻底变了样。

一位瑞典的华德福老师曾对我说,中国的孩子一定要用中国的故事来滋养。2010年的冬令营,我准备了年怪、灶王爷和门神的故事。营员的年龄从5岁到12岁,我有些担心,信息爆炸的年代,这些故事是否孩子都听过了?我能吸引住他们吗?讲述前,我先问有谁知道年怪的故事?有几位孩子听说过但不记得了,唯有一位说记得,但站起来讲述时,开了头就讲不下去了。于是我放心地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们的孩子不能只知道唐老鸭米老鼠,只知道奥特曼,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不是仅仅由于黄皮肤讲汉语,还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传统,这个传统不仅仅是书本里写着的经典,也应该包括口口相传的中国民间故事。

华德福教育建议给孩子听多一些民间故事,少一些的现代作家写的故事。现代作家必定带有现代的意识,而孩子的意识状态更加接近古代人的意识。格林童话最早就是来自德国的民间故事,我们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足够我们去选择适合孩子的中国民间故事。

我还想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看太多的绘本。在华德福幼儿园一个故事重复讲2到3周,起初我不理解为什么,但想做华德福就只好照办。最近几年我越发感到一个故事反复讲述的深刻含义。孩子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故事,就像太多的色彩让人目盲,太多的故事会让人心乱。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妈妈说最多的时候曾给孩子一天讲过8个故事。现在的家庭,到了晚上家长有时不知和孩子玩些什么、做些什么,孩子喜欢听故事就一个接一个的讲。我不能说仅仅是因为故事讲得太多,孩子才会注意力缺失。但太多的故事会让孩子思绪纷乱,脑海里的念头一个又一个。

台湾汉声出版社的林淑丽老师,给我讲过她的一段经历。女儿小的时候,她的工作实在太忙,整天没有时间陪伴女儿。但汉声出版的童书,她是一本本买回家给女儿看。等到女儿长大成人,留学美国,她想女儿快30岁了,不需要童年时代的绘本了,就送给了一位朋友的小孩子。万万没有想到,女儿得知后非常生气,一定要妈妈把那些绘本要回来。林老师万分尴尬,送给别人的东西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女儿说:“那些绘本陪伴我度过童年,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当我们准备掏钱买下绘本的时候,不妨想一下,是否能够陪伴孩子成长?值得留念一生吗?

我不是研究绘本的专家学者,只是出于对儿童教育的关心,浅浅的涉足绘本领域。我看过的绘本及其有限,肯定还有许多我没有看到的精彩绘本。我的这篇文章免不了有局限性,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家长来讨论分享儿童绘本。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