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有感于某位会计系学生呛历史无用有感而发

只要我们抱持着“自己就是一个世界,虽小却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含着全人类的轨迹,此刻,当我们在学习世界史的当下,就是将深深地被埋藏在自己内在的过去挖掘出来的瞬间”这样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着学习得当下“我们邂逅了从前”,这就是学习历史的本质,华德福教育对于如何和过去相遇这件事,被认为是历史教育中最重要的本质。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萧语谦
撰文:2017年6月22日

施泰纳曾经论述过宝石的本质,他提到;假设我们在看宝石的绿色,我们看到的其实是这绿色为我们显现的——【当世界未曾分成陆地和海洋时的太古时代的过去】——我一直对这个说法印象深刻,好长一段时间,总是不断地思索着这句话的意义,后来我才理解到,当我们在体验各种颜色时,在我眼前呈现的颜色,从太古时期就开始出现在这个世上,而我通过那些背负着过去的色彩世界和“现在”相遇,施泰纳称这样的体验是“遇见了太古的从前”。

七十岁的人和十岁的孩子相遇,在相遇的瞬间虽然是此时此刻,但也可以说这位十岁的孩子遇见的是对方七十年的人生;同样的,当我们在学校学习世界史时,例如: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或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等等,我们要学习的不只是和自己不同的时代而已,如果是一位真正了解的历史老师,应该会让每一个上课的孩子,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正站在自己的过去上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所谓的世界史(历史),就是在学习这些东西的人,个人史的延长, 所以,譬如;当我们在学习汉唐文化的时候,也就是在回想起,曾经生在汉唐时期的自己,学到古代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时,就会忆起曾经活在纪元四世纪时的自己,世界史(历史)的学习,基本上就是回想起从前的自己的过程。

只要我们抱持着“自己就是一个世界,虽小却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含着全人类的轨迹,此刻,当我们在学习世界史的当下,就是将深深地被埋藏在自己内在的过去挖掘出来的瞬间”这样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着学习得当下“我们邂逅了从前”,这就是学习历史的本质,华德福教育对于如何和过去相遇这件事,被认为是历史教育中最重要的本质。

施泰纳在论述到轮回转世时总是不断地说着;常常思考着自己死了之后会怎么样的人,也就是将轮回转世和未来连在一起设想的人,这样的人追求的只是如何让自己认同的利己主义者,而真正能获得轮回转世智慧的人,则是慎重地思考着生之前的自己的人(※请注意,这里可不是要鼓吹什么前世今生、催眠的说法!)。换句话说,总是设想着自己将来会如何如何的人,在某些部分上其实是很容易和自己的欲望连结在一起的利己主义,而能够谨慎地思量“生之前”的自己是怎么一回事的话,则越能够纯粹地接纳并正视现在的自己。

教育也是一样,虽说孩子拥有无限的未来,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孩子也拥有无限的过去,为了要让孩子拥有多彩丰富的内在心魂,我们就该审思,该如何让孩子与自己无限的过去相遇,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怎么做,才能将孩子的记忆内容成为值得回忆的印象,唯有这样的记忆内容,才有力量让孩子的内在安定,并接纳理解所有的人际关系,以及正面积极地接触社会,也才不会有闲暇的时间去想去问:“为什么不能杀人?”这样的问题,和过去完全隔离的孩子,对于为什么不能杀人?或是为什么不能欺负弱小?这样的疑问完全没有任何自觉性,对于人类的心来说,未来是非常贫瘠的,因此身为父母师长的,越是将我们的心朝着孩子的未来望的话,孩子的心将会越来越贫瘠。

相反的,当我们带领孩子回头看向过去,孩子们将会发现许多惊奇,因为他们将理解到人类是经过了各式各样的经验才走到现在的道路上,传统、环境、前辈、朋友、文化、文明……每一项都成了孩子们可以接纳的事物,因此过去与未来该是教育的最前线课题才是;而后,感官感觉的培育则如同前述所论,透过现在和过去相遇将会是最直接也是最佳的体验,

孩子们诞生在这个星球时,最初就是透过感觉支持着他们的生命,透过双眼而知觉到光暗,经由嗅觉感受到母亲的乳房,触觉则让孩子感觉到母亲的存在,渐渐地透过感觉的延伸而知觉到广大的世界。

经由感觉可以把握到的就是空间,然而空间中却有无限的过去刻印在里面,知觉到空间时,孩子们一定也能遇见某些时间性的存在,每一个矿物、动物、植物,每一件人类所营造出的文明及文化,所有的存在莫不背负着过去而存在于此时此刻,感觉就是与这些存在紧紧相系着。(关于记忆、情感和历史的关系,请参阅一厘米最新刊物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