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项工作的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儿童的道德发展更多时候不是取决于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也并非出于天性,而是首先由孩子的生活以及教育条件所决定。
编者注:昨天我们刊发了本观察总结的上半部分(阅读),引发了很多朋友的关注,今天将下半部分发布,非常欢迎大家有感评论。
本文由HiWaldorf翻译、首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作者:E.O.斯米尔诺娃
译者:赵雪莲
备注:根据华德福教育分析资料撰写
普通幼儿园和华德福幼儿园的孩子们之间的人际关系
研究学龄前儿童之间人际关系的传统方法是社会测定学的儿童方案。比如,向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提这样一个问题,他想和谁一起住在一间漂亮的小房子里(或者一起乘坐一艘轮船,或者做好朋友),而又不想和谁呆在一起,宁愿他离自己远一点。一般而言,孩子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会说出2-3个人的名字,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个所谓的儿童群体结构:一部分是得到了大多数正向选择的孩子,他们居于“明星”或者说“首选”的地位;另一部分是谁都不想与其做朋友或者住在同一间房子里的孩子(主要得到的是负向选择),他们属于被排斥和被抛弃的群体,第三种孩子基本上没有得到任何选择,他们属于那部分不受人注意的(孤立的)群体。在普通幼儿园就是这种情况。在华德福幼儿园则完全是另一种情景。在这里既没有明星,也没有被排斥和孤立的人,基本上不会出现负向选择。
如果说在普通幼儿园负向选择达到了一半(48%),在华德福幼儿园则只有4%。对于“你想让谁住在远离你的另一间小房子里”这个问题,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想和谁一起住在一间漂亮的房子里——孩子们的回答是一长串的名单,既包括大孩子,也包括小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一些孩子还会这样回答:“所有人都去漂亮房子里住,还有您!”结果,几乎每个孩子都得到了相同数量的正向选择。
这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事实。它说明了一个班级带有着集体善意,每个人都得到了其他人的同等关注。当然,在这个班级中也存在选择性依恋,有或多或少关系亲近的朋友,但重要的是,在这里只有朋友,没有敌人,也没有不受关注被孤立的人。很显然,与带有传统的生硬结构的集体相比,班级中的这种氛围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来说是颇有益处的。
我们在华德福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所采用的另一种方法显示出了孩子对于同伴所表现出的同理心特点以及他们提供帮助的意愿。在这种方法中,我们让两个孩子依照样图将小手套涂上与样图一样颜色的轮廓线。我们把彩色铅笔平均分配给两个孩子,这样他们就必须交换铅笔使用,互相对同伴做出让步。整个过程中成人对每个孩子的表现都给予了数次评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提出意见或夸奖)。整个自然的试验中能够体现出孩子行为的以下几个特点:
- 对同伴所从事活动的兴趣及对其态度如何;
- 孩子如何回应同伴提出的把铅笔交给他的请求;
- 孩子对同伴受到表扬和批评时的反应如何。
我们认为,以上这些指标反映出了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特点:关心和善意,帮助他人并向他人做出让步的能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依据以上这些指标,让我们看一看,华德福幼儿园和传统幼儿园的孩子各自是如何表现的。
应当说明的是,两个班级中几乎所有的孩子对同伴的工作都不是漠不关心的——他们时不时地看上一眼并评论上几句。但是,这些评论的内容却大相径庭。传统幼儿园中的绝大多数孩子的话语(70%)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嘲笑和挖苦同伴的工作,对自己的成果极尽赞美。“看我这个多漂亮,你的多像个靴子,哪里是手套啊!”“看我已经超过你了,我比你画得快画得好,你的都画歪了画弯了……”而在华德福幼儿园,这种故意引人注意的评论一次也没有出现过。相反地,孩子们对同伴的工作给予夸奖和支持,就像在像他人学习一样:“你画得真好,就像画上画得一样!”“等我们画好了手套,我就把自己的送给你,这样你就有一副了,因为手套没有单只的呀。”
当同伴受到表扬和批评时,孩子们的反应也表现出同样的区别。当成人表扬一个同学时,传统幼儿园里70%的孩子会反驳并将注意力引向自己:“您看看我的,我比他画得还好!”“您看看,他画得是歪的,我画得多直啊。”诸如此类的话。当同伴受到批评时,孩子们也会有相同的反应——他们乐于相信同伴什么都做不好,然后又拿自己做榜样。在华德福幼儿园完全是另一种情形。首先,大概30%的孩子对成人给予的评价完全不在意——成人的表扬或批评并未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也没有影响到他们对同伴的态度。其次,大多数情况下(70%)孩子们乐于接受对同伴的表扬,而当成人对同伴提出意见时,他们会为其辩解:“她只是把颜色画反了,但这样一来倒是更好看了。”“他还没来得及整理,他会画得更好的。”
当需要把铅笔借给同伴时(别忘了,不交换铅笔就无法完成作业),普通幼儿园中50%的孩子开始商量甚至讨价还价。(比如:“你把黄色和褐色的给我,我给你红色的。”“啊,你太狡猾了,我要先全部画完,然后我们再交换。”)还有一些孩子(30%)直接拒绝交给同伴铅笔,结果他的手套也没有画完。华德福幼儿园中90%的孩子在把铅笔交给同伴时没有丝毫犹豫,也不讲任何条件。许多对儿孩子直接将铅笔混在一起,共同使用起公用的铅笔来。
由此,通过以上观察和试验可以看出,华德福幼儿园里的交流特点和人际关系与传统幼儿园相比有着很大差异。最显著的差异就是这里不存在竞争和刻意引人注意的行为。如果说在传统幼儿园同伴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象征着敌人和竞争者,是用来超越和战胜的,那么在华德福幼儿园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别的孩子——就是一起活动的伙伴,是朋友,是谈伴。如果说在第一种情形下,孩子们尽其所能地拼命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那么在第二种情形下,这些优势和长处都是聚焦于活动本身或是聚焦于他人身上。因为参与我们这个小规模研究的孩子都是来自同一个小区,甚至来自于开设有华德福班级的同一所幼儿园,所以我们研究得出的这些差异并不能用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来解释。很显然,正是教育体系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最后,我们要试着探讨一下,是哪些原则和教育环境促成了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差异。
最重要的——远离评价和自我评价
华德福教育的基础原则与当今公认的教育宗旨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使教育人性化,让孩子的个体能力得到创造性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致力于心灵道德品质的培养等提法频繁被诸多教育观点和纲要所引用。但是,传统教育和华德福教育在实践这些教育原则的方法上却有着本质区别。
最大的区别大概就在于华德福老师不会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在这里,老师不会评价孩子们的工作成果,也不会将其相互比较,更不会试图强调一个人的优点或者另一个人的不足。传统幼儿园正与此相反,形成正面的自我评价、表扬、批评和树立正面典型是他们的主要教育方法。一般认为,早期的自我意识发展和正面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增强其心理舒适度,促使他们努力成长为正面榜样。所以,通行的道德培养方法就是形成等同的道德自我评价,也就是说,让儿童对自己是否符合正面的道德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这些方法指导下,道德行为(假设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出道德行为)就变成通过确认自身与正面榜样相符来进行自我肯定的手段。这种道德行为的焦点集中在自身,致力于自我完善和增强自我的正面评价。而其他人此时就成为了我个人生活的环境,他们或可促进,或可阻碍我的顺利发展,可以表现出对我应有的态度或者没有任何表示。其结果就是孩子只注重自己的感受,确切地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我(自己的评价、自己的品质以及自己的优点)。自我的屏障仿佛遮挡了其他人,将自己与他人分隔开来,只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因此看不到也听不到他人。自我肯定、表现自己的优点以及竞争成为了儿童行为的主要动机。
在华德福幼儿园,孩子们不受这种屏障的影响。他们不以自我为中心,注意不到自身存在的目的,更不用说别人的存在。自我肯定和自我证明不是他们行为的主要动力。这使他们能够看到和听到其他人,而不受自己的期待和评价的影响。对于他们来说,同伴不是进行自我肯定的工具,而是具有自我价值和自性圆满的人。如果说竞争关系让孩子们疏远,那么共享关系和对对方事务及公共事务的参与关系则使他们相互联结。他们不会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不会试图超越他人以证明自己的优势。因此,他们不会将同伴的成绩和优点理解为自己的失败,正相反,他们为此而高兴,为此而欢欣鼓舞。这样,每个孩子都保留着自己的个性并显示出其独立性。这些孩子不依赖于外界的评价,不墨守成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保持着自己的兴趣。所有这些都是华德福幼儿园的学生显著的不同之处,这也说明了这种教育体系具有的优势,尤其对于道德培养和仁爱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来说更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此项工作的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儿童的道德发展更多时候不是取决于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也并非出于天性,而是首先由孩子的生活以及教育条件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