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老師問我和佐藤一個問題:「你們對於ㄚ美將的未來有什麼樣的期許嗎?」佐藤告訴老師:「我們對她一點期許都沒有,她會成為她本來就該成為的樣子,我們能做的不是以期許的未來來教育她,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她原來的純粹很珍重的保留,並且在她成長的過程給予她適時的協助而已,她這顆種子也許會開出紫羅蘭或是玫瑰,也或許是地瓜、青椒或是不知名的雜草,不管哪一種,我們都愛也將無保留地接受。」
編者注:發布了第一篇,實在忍不住,擊中自己的文字,急切的要分享出去,接連的再發續篇。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作者:蕭語謙
撰文:2016年4月19日
自從上個星期PO上小女兒在學校所發生的一些小風雨後,很多疼愛她、從小就看著她成長的親戚朋友、叔叔阿姨們,紛紛給了語謙很多的關懷與詢問,臉書的信箱這兩天也不可思議地塞滿了好多的訊息,老實說,一個在北國偏僻過疏的小村莊放牛的我和佐藤先生來說,還真是嚇了一大跳!語謙花了不少時間,總算把訊息大致看了一遍,有很多不認識我的朋友詢問我,是如何帶領小女兒的成長等等,我想我無法一一回覆這些問題,因為我不是教育或是教養專家之類的人,在我的臉書我都是興之所至偶爾紀錄一些和孩子和先生的點滴與對話,也許有興趣的新朋友可以請你們看看我之前的臉書動態,或者,請你閱讀我之前寫的一本書《北緯43.5 度,心的國度》,在書中其實我非常詳實地記錄了我們對於人生、教育、及生活的看法。
而更多的是叔叔阿姨們,認為小女兒受到了太多委屈或是太過壓抑不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等等,其實在那一天小女兒睡後,我和佐藤也有針對是不是需要到學校和老師溝通一事,討論了不少想法。當時我看著女兒哭得唏哩嘩啦的時候,內心也有一種衝動,想要立刻告訴她:「大家都不退讓,最後竟然要以猜拳來決定的話,那麼你就跟他們猜呀!」只是這些年來,隨著孩子們的成長及自我的探詢,我開始習慣先以一種全觀的角度來試著看「在我眼前呈現的現象」,而不是去「感覺現象帶給我的情緒」,所以當下我和佐藤都選擇了「靜默」,讓孩子先去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去面對「問題」。當天晚上,我們決定先給孩子一個留白的空間和時間,等到她面對好自己的決定所帶來的情緒反應後,身為父母的我們再來決定「該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隔天,小女兒不只很清楚地給了我她「孤單」的感受之外,甚至更讓我知道她已經跨越了自己的情緒,而找到了另一種「天命」認知的自由;下午,小女兒放學前,我將早上和小女兒的對話轉述給佐藤聽,佐藤說:「在一片混沌中認清自己的天命或是任務,甚至要去實踐完成,在發芽的一霎那那真的是莫大的『勇氣』,也只有認清這個勇氣,才能在將來她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中,看見真正的自由。」我很認同的點點頭,的確,小女兒並不是沒有積極地去爭取她「想做」的事,她非常積極並且清楚地傳達了「她已經做了四屆的圖書委員,該讓她做別的了!」而整個過程老師都非常清楚地在旁邊看著、聽著(所以老師才在通知單上鉅細靡遺地將過程打出來。)可是,當最後每個孩子都只為了自己「想要做的」而不肯退讓,進而得出一個解決辦法–猜拳(但這個解決方式卻是一開始,老師就提醒大家不要使用的方式,並且小女兒也非常地認同,這麼神聖的委員任務不該用輕易地猜拳來決定。),她的內心交戰的,並不是該不該請老師出面,而是【當大家都為了「想要做的」而不惜破壞規則及無視「該做的事」】時,她感受到了某些部分的悲傷和難過,但是她最終仍維持了她的信念,【與其猜拳不如自己退出,好維護她心目中的神聖。】
而她的孤單則來自於【全班十六個同學,每一個人都知道她除了圖書委員之外,其他的工作都沒擔任過,即便是這樣也沒有一個人願意和她共進退。】於是,對於小女兒來說,要不要請老師出面解決那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在整件事情的過程中,我和佐藤看見了她積極爭取的部分,也看見了她因為認清某些事,而產生的困惑及孤單,但這些,老實說我們都認為這是孩子該自己去面對去跨越的「情緒及挑戰」。
我和佐藤決定等到小女兒第一天擔任圖書委員的工作結束後,再來決定我們該和老師討論的部分,所以星期五,我們等到小女兒回來,聽到小女兒跟我們說:「新老師覺得一個班上不該有委員的工作,因為班上的事就是大家份內的事,不是什麼委員負責做什麼,而是班上還有什麼工作還沒完成,有多餘時間的人就去幫忙完成,這樣工作可以儘早結束,大家也可以儘早回家。但是我們班現在還做不到,因為老師說,他觀察了兩個禮拜,發現大家都只顧做「自己份內」的事,都忘了去看看「大家該完成的是什麼事」,所以我們班還暫時需要委員,但是五年級結束前的目標,是要廢除委員!」我問小女兒這樣好嗎?她回答:「這樣是最好的呀!我有時間、我能做什麼或是別人沒辦法做完的時候,我們都可以一起完成耶!而且我們班今天很奇怪,大家都爭先恐後的「禮讓」,連××君今天也一直在說:『你先請!你先請!』」———在孩子的這些話里,我和佐藤開始找到我們和老師共通的地方,於是,我們知道該和老師溝通的並不是「問題」,而是彼此找到相同的價值觀,共同引導(而不是誘導)孩子的成長。
星期六下午,我們和老師做了一次愉快的談話,老師當然無法看到孩子那麼深層的思想轉變,而我和佐藤要做的也只是將事實完整地呈現給老師知道(而不是我們的情緒轉述),並且相信老師的帶領。最後,老師問我和佐藤一個問題:「你們對於ㄚ美將的未來有什麼樣的期許嗎?」佐藤告訴老師:「我們對她一點期許都沒有,她會成為她本來就該成為的樣子,我們能做的不是以期許的未來來教育她,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她原來的純粹很珍重的保留,並且在她成長的過程給予她適時的協助而已,她這顆種子也許會開出紫羅蘭或是玫瑰,也或許是地瓜、青椒或是不知名的雜草,不管哪一種,我們都愛也將無保留地接受。」
至於擔心小女兒太過壓抑的朋友,其實「壓抑」是一種面對我們無法決定的狀態所產生出的「無可奈何、怨天尤人以及不甘情願」,所以壓抑會為我們帶來很多的不快樂及負面的想法,但是小女兒當她找到自己還得「擔任第五屆的圖書委員」的真正意義時,她已經是一種全新的心情及狀態去看她「該做的工作」,這就是我前面寫的「認清了自己的天命及任務時伴隨而來的自由。」她不會怨天尤人的去做,相反的,那一天她就將圖書室的海報用另一種方式完成了,據她自己說那張海報是她自己最滿意的一次!
很感謝大家的關心,我自己本身其實也是經由女兒的一席話才重新發現「勇氣」原來如此美麗,而我更感謝,這個小事件所帶給我小女兒的「大禮物」,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