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遇見一位可敬的人智學導師

編者注:本文作者為台灣新竹教育大學華德福中心主任,目前在美國賓州Beaver Run的療愈社區與學校進行四個月的志工實習。

作者:成虹飛
撰文:2016年12月1日

66歲的魯迪格來自德國,風度翩翩,終身鑽研人智學,眼神凝定。他在這個美國的療愈村住了20多年,主要在此地的師訓班當導師並授課,英文說得極清楚,而且有問必回(未必有答案)。為解心中許多學習上的困惑,我厚顏請他一對一指導,他竟一口答應了,而且釋出許多時間,讓我可登門求教。

我們這一陣子專註的主題是「基石禱詞」,這是史代納1923-24年間,在一個重要的跨年聖誕節會議上公諸於世的。它從此成為人智學社群的精神基石,重要性不言可喻。但因為這篇德文禱詞濃縮了整個人智學的精華,裡面的涵義既深且密,本就難解,再加上我只能讀英譯,更覺困頓,所以趕快逮住機會,向老師請教。

既然要問,就痛快淋漓,從每個字詞到每一句的意義,打破砂鍋問到底。他也知無不言地提出自己的理解。過一兩天,我會再去找他,把他上次說過的話,消化整理一遍後,再回說給他聽,核對我的理解是否正確,心想這樣總可以抓到一些確切的方向。

他對我努力想核對所學的反應,倒挺有趣。起初,為了怕上課時錯漏了他講的東西,曾問他可否錄音。只見慈眉善目的他難得面露難色,思量片刻才說,若我有任何疑難就回來找他,繼續對話,直到明白為止,並不需要錄音。我想他大概怕我錄音以後會把他說的話引為教條,不求甚解,甚至斷章取義,所以才不希望我錄音。

今天上課更有趣,當我一句句重述,跟他核對我所理解是否正確,問他:「是這樣嗎?」他總是要遲疑一下,然後才有點勉為其難地說「是!」,要不就會補上一句:「我本人目前的理解是這樣的。」甚至強調:「也許我下次又會改變說法。」等到上課快結束了,還開玩笑提醒說:「你回去就把我說的都忘了吧!」

這真是我遇過最有意思的老師了!他在為我講解的時候,用辭其實非常謹慎而準確,而且不時回到史代納的原典出處,對照左證。我若體會不了,他又會換個方式解說,到我比較抓到頭緒為止。當我為他的精闢洞見表達嘆服的時候,他卻又說,那只是他暫時的理解,明天的見解又可能改變。

這些話聽起來像自謙,但魯迪格很清楚地表明,史代納在基石禱詞里呈現的,是一種不停流轉的多重現實,你今天從這個角度看到了什麼,明天再看,就未必一樣。而人的生命也不斷在發展變動,此時的我作這般理解,彼時的我已經不在原地,理解也隨之改變。
所以,我想,這是為甚麼他每次教了我什麼,都要不厭其煩地提醒,怕我固著在他的教導中,抱著既有的觀念不放,反而遠離了活生生流轉不停真實多面的世界。

老魯強調,他所說的一切,是他對史代納的理解。希望我最終要回到史代納的原典,作第一手的閱讀,自己深入去體會、實踐與默想,不要人云亦云。

最後,他說他讀史代納的書,習慣在頁面上寫心得註記,以前用墨水筆,現在改用鉛筆。因為他每重讀一次,會有新的理解,就把舊的註記用橡皮擦掉,寫上新的;這次寫的,下次可能又被更新的理解所取代。「因為這些理解都是暫時的。」老魯總是這麼說。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