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自2015年起,網站刊文依循《編輯及翻譯用詞對照表》,比如本文,「優律詩美」應為「優律司美」,「魯道夫▪史代納」應為「魯道夫▪施泰納」,為保持作者原文面貌,不做調整,謹在此說明。
作者/譯者:詹前轍(博客)
原載:《一厘米季刊》2014年冬季號
人不能轉變成青銅或者大理石,而是人類去轉變他自己。這樣人類就進入了一個藝術領域,在那他體驗現實界的同時,感受到最深刻的含義。
譯序
這篇翻譯文章的出現,要感謝阮粲的邀約,以及總編淑姿的校稿、協助。剛從優律詩美學校畢業的我,也想多了解,在創始人史代納的理解、看見里,「它」是什麼樣子的。當然我也明白,優律詩美是需要去感受、經驗的,而非去理解、思考的。紐約春之谷(Spring Valley)的優律詩美訓練,頭兩年是不希望學生去閱讀任何關於優律詩美的文章的。然而,對普羅大眾來說,除了參與優律詩美課程,也似乎只有「閱讀」這樣的方式去「觸摸」優律詩美。因此這篇翻譯,邀請大家在文字閱讀間浮現「它」的樣貌。這是首次嘗試德文的翻譯,文意不順之處尚祈見諒。 2014年11月 Dornach
優律詩美,會移動的雕塑
1923年 12月23日, 瑞士多拿赫
魯道夫▪史代納作 詹前轍 譯
(聖誕節會議1 三晚優律詩美演出前的致詞,此為第一晚的致詞。)
優律詩美的本質,已經在我們不同的朋友團體前多次的被談論過了,最後也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在《歌德館》2 中被刊登,而我還想在這些只給各位的演出前,說說這些不必要的基本知識,這些你們都知道的這些基本原則。我仍想從一個特別的觀點,再次的描述這個特質:優律詩美一方面如何在當代的藝術發展中看待它自身,一方面是究竟如何在眾多藝術形式之間,定位它自己。
今天我想講講,優律詩美的實踐,自然且唯一地,從人類的本質中孕育出來。從靈性世界觀來看,此時它的發展運作,正是這個時代的標誌。我們尊重另一種展示著人類的藝術—雕像,它顯示了人靜止時的樣貌。有某種對雕像的外貌以及逼真而生的感受在雕像旁生成,然後觀者透過這雕塑藝術出現了一種面對人類、人性的感知,更得到了這樣的印象:在雕塑藝術里,這人像以最好的方式展示著。它是一個沉默的人,透過靜止的形體表達著。我們知道,在十八世紀時萊辛 3先生在他的著作中談到圖象藝術與敘事藝術的界限—他沒有這麼宣稱,但他是這麼行動的—他展示著,人的靜默如何必定以雕塑展現,有如一個自外於時空的客體。所以「靜默」這個存在,只能從人體身上表達自己。因此每次當吾人嘗試,透過雕像去表達一個移動的人時,其實會有種藝術性的錯亂。
在過去,那時正好是文藝復興時期結束,很自然地只看得到這種靜止人像。那麼我們可以說,從希臘時期始,至文藝復興時期止,主要是人的性情心 (Gemütsseele) 4發展的時期。我常常談論過,人內在本質的層次:感覺心、性情心、意識心。這性情心,包括所有人性的心緒、心境,在中層。性情實際上是被寧靜的情緒所充滿了的,以靜止的人類形式表達。
想像我們現在身處在那個時代里,在那兒我們必定要從人的感受部分,邁向意志部分。這樣下降到意志,才是踏到實地。回到現在,我們能認知到,做到這樣的下降,會帶來靈性上的理解。同時,這樣的靈性理解,可以讓我們在一個移動中的人身上看見:他精通於生動編織成的天地之語(Die Weltenworte),以他的精巧的有機體與感官來實現;而不是一個說出了天地之語然後沉默,型態上安靜下來的人。
因此再讓我們來到:優律詩美要發展成什麼。當吾人從靈性科學的角度來理解人類時(這在這個時代是適合的),總有這樣的感受:人的形體,一定要流動化。注視著一個人的手。它的靜默,在這個靜止的形體里得到表達。那麼,觀察一個完整的人時,這樣靜止的形體有意義嗎?它的意義,在於人要支配這種靜止性的感覺,如同它從古希臘時期到文藝復興時期 的存在。當我如此的擺著手,必定有重要的含意或指示在其中的,然後才靜止下來。然而如此還是無法讓我們理解,在今日觀察一個人的時候,什麼是重要的:一個全人、完整的人。
而且如果我們觀察一個完整的人,可以從這人形中看見(不需要用心眼5 的捕捉,如果還沒有發展出來)每一個靜止的型態都帶著它特有的含意,以致於它們可以連結到某些明確的動作。人的手如果只能固定不動,會是如何呢?人的手有這樣的形狀,是其動作所需塑造而成的6 。研究人類時,請伴隨著內在的自由靈活,這是今日在靈性科學中必定要實踐的,那麼這研究對象就會從靜止的姿態,完全展現為移動變化著的樣貌。我們也會說,今天到博物館參觀,那些在偉大的時代里被創造出來的雕像創作,以當代靈性知識而生的心眼注視它們時,可以這麼說,這些雕像從展示台上跳下來,在大廳晃晃,互相寒暄,想要到處走走。
優律詩美顯而易見的,形成於雕塑領域之外。我們也有這樣的任務。如果今日一個人必須要長時間的注視一個不動的希臘立像,這會阻礙他成為靈活、神採的人。他要強制自己,他能夠也必須要,不在希臘雕像上陷入自己的幻想;並且堅持一種全然的追求或渴望,把這些靜止的形態帶入動作。因此這樣形成了移動的雕塑,這就是優律詩美。生,動,的天地之語。這使得人們不再沉默,而是透過他的動作,敘述著無止盡的世界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