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倪重華:在台北找到華德福的新靈魂

我當場就拿他們兩個都會踢的足球來當例子:「你們每周都去踢球,不是也沒有考試,怎麼最後你們都會踢了?再讓我舉個例子吧,在你們考完試後的一個月,我再把考卷拿給你們重寫,你們會嗎?」這指出,考試帶動的教學,一直都不等同於學會了什麼,但身體的學習(如:足球)卻會是真正的學會,會一直留下來的學習。

結果一進華德福,果然老二適應良好,每天玩瘋了。老大則比較不能適應。因為華德福的教學方式不是老師一面地講課,而是帶領學生髮掘他們對於學習的熱情與好奇,學生必須時時參與,甚至經常還是實作(繪畫、書法、木工等等),和一般學校「上課發獃、下課玩耍」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孩子上一天的課回來都是筋疲力盡。

● 找到啟動學習的鑰匙

1. 不考試

華德福教育,最特別之處-不考試。這一點,其實,相對的就是,提高老師對學生評鑒、正視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為不考試,直接地要求老師必須花更大的心力(相對於傳統體制內教育),不間斷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一直以來,考試所顯現的問題是:考試成績好並不等同於學習得好。因為沒有考試,也就得直接地面對學習效果的問題,需要透過長期的關注,來檢視教學的質量與學生學習的成果。

而不考試的另一個與傳統教育的差異是,傳統考試帶動成績的教育方式,易偏向成績前段學生的菁英式教育,讓中、後段學生容易在持續的落後下放棄學習,而華德福不考試的教育方式,卻是追求一種團體均值的方式,想讓學習成效優異的學生再提升,不是讓他們成為菁英中的菁英,而是要拉起整體的水平,則這些學習成效優異的學生,才會真正的更向前進。

2. 沒課本

延續沒有考試的特色,華德福教育的課程安排、進度,會是另一個考驗。可能會被乍看為空虛的課程安排,但實質上卻達到了因材施教的適性教育。華德福沒有既定課本,只有課綱的安排,而每個課綱的安排,都需要老師花費心思檢視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成果做調整,才得以將要教導的內容依合適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也因為彈性的課綱安排,讓學生沒有被既定課程趕著跑的壓迫,學生未必能對既定的課程,在既定的時間內達成學習,所以彈性的課綱安排,可以讓老師針對學習進度落後的學生得到補足學習,達到學習的目標。這因為通常華德福的班導師會帶領學生至少6年的時間,即使學生在學習進度上有所落後,也能做出授課的調整,讓學生追上學習的目標。

3. 動中學

談過課程與系統的結構,回到學習的本質上—-教學的方式。華德福的教學方式,是動中學習,擺脫了傳統教育里,只教導how to study,而不是how to learn的現象。比如數學課程,華德福教的是真正的建構式數學,藉由體驗思考推演的方式,結合生活實物,讓學生理解數學原理與使用,甚至發揮創意將數學帶入人文觀點,間接指出如:道德、思考等,意想不到的觀點。

niba

▲華德福學校的孩子們在庭園裡玩泥巴

華德福是一個將近百年歷史的教育運動,核心教育理念是「慢教」。

和傳統亞洲人揠苗助長的教育傾向相反,華德福教育認為過早學習並沒有益處。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所以重點是讓孩子找到啟動學習的鑰匙。找到興趣,啟動學習,才能進化。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