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段線頭,一根撿來的樹枝卻見孩子不時都在玩,如果大人不經意想處理掉這根樹枝和線頭,那是會被立即搶救回來的。
撰文:2010年06月24日 配圖:pinterest
也許是因為和外面的接觸是那麼遙遙無期,接觸的快樂更容易進到我的心裡。當物質很豐富的時候,心思就變得懶惰了,而把一切都交給物質,忘了在準備一個成功的快樂筵席的時候,內部的裝備比外部更有價值。這是一個人的孩童地位能給他的最主要的教訓。他佔有的東西又少又小,但是為他的幸福,他不需要更多的東西。那擔負著無數玩具的不幸的孩童,他的遊戲世界都被糟蹋了。
——泰戈爾《泰戈爾回憶錄》
我在思考這樣一種可能:
送給孩子的禮物(玩具)是自己親手做的(但也不要太多),不買市場上的現成的玩具。向朋友們表明孩子並不需要太多的玩具,盡量不送孩子玩具。
孩子見到了商場里的玩具,露出喜歡的表情該怎麼對待呢?可不可以對孩子說,我們欣賞和觀察一下,也許我們可以(或以後可能)自己做一個?
平時也沒有給孩子買什麼玩具。孩子的爸爸順應孩子的請求買過兩次風車。其結果是兩次要的時候都是非常熱情(可能是被風車艷麗的色彩吸引出的熱情),但買到手裡之後一個小時不到這熱情就淡然不存,再之後更沒有珍惜之情。
而一段線頭,一根撿來的樹枝卻見孩子不時都在玩,如果大人不經意想處理掉這根樹枝和線頭,那是會被立即搶救回來的。
有時候也會想,自己的孩子老是用羨慕的眼睛看別的孩子手上花花綠綠的玩具,自己的孩子會不會自卑?會不會變得吝嗇?現在,我對這個問題已經釋然,孩子對那些死板的,固定樣子的東西的興趣時間是很短的,這個階段過去,那些花花綠綠的東西也就失去了「誘惑力」,只要在這個時間段盡量避免讓孩子太多地接觸這樣的東西,代之以更多的石頭、泥土、沙子、種草。玩過更好玩的,靈活的「玩具」,之後孩子更大一點後,就會認識到這些固定模式的東西很無聊,從而走上孩子自己創造自己有聊的遊戲來玩的成長道路。
本周二,在伊藤洋華堂的書店區看到兩種禮品書,小鷺嚷了兩聲想要買。我堅持沒買。經過不到一分鐘的掙扎,小鷺也接受了這個選擇。之前小鷺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好奇地看,想給媽媽說又有點不好意思,有時候會輕聲地問媽媽可不可以買。現在已經是表現出很強烈的要求。這其中可能有最近兩個月上商場的次數多起來的緣故。作為成年人,我自己經常體驗的到到了商場某種購買慾望就被刺激出來。孩子的這種感受應該更加強烈。減少去商場的機會可能對於孩子會是好事情吧。
雖然有意識的剋制,三年下來孩子的玩具還是集聚了一大堆。得把一些不適合的玩具、娃娃收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