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當華德福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自己動手做

自己動手做過,才知道生活中看似簡單的物品得來並不容易。使用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會帶有情感,會珍惜物品。自己動手做還會更有自信心,遇到事情時相信自己可以搞定。

早上送兒子去幼兒園後搭兒子同學田田媽媽的車回家。田媽給我看她昨天編織的成果,一匹小黑馬,對於自己的手工成果,她很自豪。她說,華德福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休息的時候做做吃的,搞一下烘焙啊,或者做做手工,很有意思。

對於我們這群送孩子接受華德福教育的父母來說,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我們成人也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我把它稱為華德福生活方式。

有一天下午,媽媽們去接孩子,在幼兒園碰面了。有個媽媽煞有介事的說:「完了,我掉進坑裡了。就像以前打麻將一樣,我現在就想著鉤針。」因為園裡有個媽媽準備生老三,媽媽們就一起給新寶寶勾一張包被,你勾一塊,她勾兩塊,勾了幾十塊,再把他們連成一大張。這次集體鉤針活動,教會了好幾個從來沒有接觸過鉤針的媽媽,她們也掉進了鉤針這個大坑,買了各種線,各種鉤針和教鉤針花樣的書,還要搭上無數的時間。愛上做手工是成為華德福媽媽之後,每個媽媽都要或多或少經歷的。

還有一段時間,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們每天都揣著爸爸給他們用木頭打磨的雞蛋,時不時的拿出來看看,自言自語或者給同伴和老師說:看!這是我爸爸給我做的雞蛋。爸爸們的木工活動製造了很多輛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車。更有甚者,幼兒園裡有個小朋友每次看到我們家爸爸就會說:「羿爸,下次再給我做一架戰鬥機啊!」因為之前,羿爸給他做過一架隱形戰鬥機。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當然不僅僅是做手工了,但是手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讓孩子看到成人用無所不能的雙手做出家裡的生活用品、傢具、玩具,其中的力量是強大的。孩子們會模仿成人,善於用自己的雙手去工作,去創造。手是人的另一個大腦,手巧的人,心也靈。

去做,遠遠比光說不做有力量。華德福教育里到處都是自己動手做。比如,幼兒園的烘焙日,孩子們會和老師一起揉面做饅頭、花捲或者餅乾;在手工日,小孩子們會做力所能及的手工,5歲以上的孩子還會學做簡單的編織與縫紉。小學階段,專門開設了手工課,孩子們將學會縫紉,編織,刺繡,自己做筆袋,織圍巾;還有木工課,孩子們會製作木勺,木碗。到了中學階段,孩子們還會在金工課上做一隻銅碗,在物理課上動手搭一座可以過人的橋。

自己動手做過,才知道生活中看似簡單的物品得來並不容易。使用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會帶有情感,會珍惜物品。自己動手做還會更有自信心,遇到事情時相信自己可以搞定。

華德福教育不僅僅是帶給孩子高品質的學習體驗,也給家庭帶來高品質的生活。我認為高品質的生活不是購買各種昂貴的物品和服務。高品質的生活是與家人朋友在一起:有愛,有溫暖,有陪伴;有過程,有等待,有結果;有哭泣,有歡笑;有節奏,有秩序,有界限;有善,有美,有真。

幸福不是生活的目標,幸福是生活的副產品。高品質的生活自然而然是幸福的。

這種自然而然的幸福,在實際中就體現在為家人做一餐健康可口的飯,給自己手繪一隻美美的錢包,給孩子編織一匹小馬,這些自己動手做當中。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