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華德福的自由哲學:我們是雞還是老鷹?

我們需要克服躲在沉默群眾中不敢現身的怯懦,與人云亦云不願負責和獨立思辨的懶惰,成為不斷自我教育的行動者

作者:成虹飛(FB
撰文:2017年10月16日

今天華德福師訓課,我當Torsten老師的翻譯。在討論人的本質的時候,老師分享了一個非洲的故事。

有個農夫在荒野遇到一隻小鷹,父母不知去向,於是把它帶回村子裡,跟著雞群們一起生活。小鷹漸漸長大,習性變得跟雞一樣,在地上啄蟲子吃。農夫越看越不對勁,覺得這不是老鷹該有的樣子,於是帶著它爬上屋頂,從高處拋出,結果小鷹卻直接落到地面,就是不飛。農夫下了決心,帶著它來到遙遠的山巔,望著日出的太陽,告訴小鷹那才是它應該奔向之處。小鷹仍然抗拒不肯展翅。農夫終於忍不住,自己學起了老鷹大大地張開雙臂,就像要飛上天的樣子,小鷹這才忽然醒了,決定振翅高飛,不一會兒就在空中盤旋,成了ㄧ只真正的老鷹。

這個故事說完了,班上一陣不尋常的靜默。過了片刻,才有個學員細聲說:「所以,要作個老鷹才是自由的?」老師回答說,Steiner認為只有人有自由的潛能,人必須追求成為獨立自由的個體,就像老鷹終究需要翱翔天際,實現自己的本質….

因為下課休息時間到了,這個話題只好打住。趁空檔我跟Torsten說,剛剛那個沉默,或許有特別的意義。在我們的文化里,做個安份守己的雞,敦親睦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是種美德。「所以,」我告訴Torsten,「有些人會認為,當只雞也沒什麼不好。」

Torsten想了想,回應道:「可如果原本是只老鷹,我想還是該成為老鷹,而不是雞。」

我覺得他講得有理。

但心中疑惑更大:那我們是老鷹嗎?還是雞?

回到家,與老婆討論心中的疑惑。「當然是老鷹!」老婆斬釘截鐵地說,「你看,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老鷹!」

我想這也是事實。但我問的不是子女,我問的是「我們」,想當雞還是老鷹?「照這樣說,我們作父母的辛苦一點當雞沒關係?只要將來子女出人頭地,不只當老鷹,最好成龍成鳳,這樣我們也甘願?」老婆聽了沒再說什麼,似是默認。

「不對!」我追根究底的毛病又犯了,「那我們的子女也不是老鷹!因為那不是他們自己要的!他們聽我們的話光耀門楣,那他們仍然是雞!」我自言自語著,「頂多算是雞中翹楚。」

思緒已經停不下來。我繼續想,所以西方人的自我圖像是老鷹,而我們是雞?

不對不對,我們都是人,照Steiner說都有自由的潛能,我們應該是同一種動物。如果他們是鷹,我們應該也是,只是我們比較屬於群聚性的那種。若我們是雞,那他們應該也是,只是他們是屬於個體性比較強的那種雞。

這樣想心裡舒坦了些。

喔,不!終究有個嚴肅的問題必需面對……

畢竟,我們個體化的程度是比較低的,這樣到底好不好?需不需要改變?

如果我們認同Steiner講的自由的人的意涵,那肯定我們需要大大的改變!我們需要克服躲在沉默群眾中不敢現身的怯懦,與人云亦云不願負責和獨立思辨的懶惰,成為不斷自我教育的行動者,實現孟子說的,只要覺知是合乎仁義的事,便能以強大的意志付諸行動,雖千萬人吾往矣。

或許,可以從一件小事做起。下次,當大家都膽怯不講話的時候,站起來,真誠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當一隻把大家都吵醒的雞也不錯。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One comment

  1. 1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