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气质教育并不是要让我们将孩子“归类”,而是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编者注:本文是《回覆 “儿童的教育大概是指几岁的时候?”》的续篇,欢迎继续阅读。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者:萧语谦
撰文:2016年5月3日
人智学中所提到的四大气质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及忧郁质,这种类型论最早可追朔到“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二世纪罗马的医生也是有名的哲学家盖伦,他描写了基于四元素说上的四气说,以此发扬了四大气质论的学说,从罗马时代到现代,四大气质说在欧亚大陆可说是无人不知的一种概念,其实让我们再往前试着追朔比盖伦或是希波克拉底更早之前,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们,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当时的哲学家的观点都以此四气说为基础,例如有名的恩培多克勒就提出,宇宙和我们人类的心魂之间存在着相同的运作,人类心中印象得以形成所运作的形成力,和大宇宙中形成形线的形成力是同样的性质,不只是恩培多克勒,当时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几乎都是一致的论调,因此四大气质最早的起源应该可说是从这里开始。
我们都知道,外在世界大自然中–地、水、火、风(固体、液体、热、气体)–这四元素的运作孕育出森罗万象的生命,无论是什么物体,就算是外观看来不含液体及气体存在的石头、桌子或是椅子等固体,但事实上,这些固体内部的元素一定会有水、液体、气体及热,当然固体也含在内,所有物体绝对都是由这四个元素组合而成,如此一来,我们即可以了解到大宇宙的构成要素即为地、水、火、风四元素,然后,人类每一个人的灵魂中,同样地也理所当然包含了 地、水、火、风四元素,这些就是古代人的思考论理。
古代人并将其条理式地分类出–多血质的灵魂是风的要素,胆汁质是火的要素,黏液质是水的要素,忧郁质则为地、固体的要素。
而施泰纳会将这些看起来非常古老的论调特别提出,让这四大气质成为现代教育法中非常重要一环的背景原因即为,施泰纳洞察到这些古老的论点,将会在未来世界担任重要推手,二十一世纪再度地在人类内在运作的想像、幻想等,将和大宇宙中构成世界的形线运作合而为一,也就是他洞察到大宇宙与人类内部小宇宙地照映关系。
华德福教育亦将孩子们约略地分成了四大气质,当然每一个孩子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固体元素中一定也包含着其他元素在内的道理一样,每个人之中绝对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属于哪种气质,或是明确属于什么气质,例如:可能一个人含有40%、40%、20%,或是60%、40%,又或是10%、20%、30%、40%,各式各样地气质混合在一起,而现代社会通常是受到周遭人的影响,将原来的气质压抑下来的居多,不管是哪一种情形,身为大人的我们要能让孩子灵魂中拥有的要素,经由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首先我们得做的就是,站在孩子面前时明确地知道孩子的气质,并且让身为人类前辈的(大人、父母、师长)们能够让我们的教育本能展现,感受到每一种气质在灵魂中的流转。
假设我们面对一位不安定的孩子,这时我们要说的并不是“安静一点!”而是要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观察并想,这孩子无法安定下来,可能是多血质(风)或是胆汁质(火)的孩子吧!如果面对的是一位没什么表情,总是不知道在望向哪里的孩子,这时千万不要认为“这孩子怎么都不认真听人家说话!”要知道这种黏液质(水)的孩子,为了要让自己内在的养分能够充分吸收,正努力地进行着内心世界的运作,因此已经无暇将多余的关心朝向外在世界,而无论问什么都是扭扭捏捏,无法好好地回答问话的孩子,那么这孩子胆小、缺少社会性的一面我们要能看的到,然后洞察到这个孩子忧郁质(土)的灵魂要素,因为内在世界过于活发,深具良心,因此无法自信地为自己主张任何事…,以类似这样的方式来面对接纳在我们眼前的孩子。
然而要能做到这样和孩子面对面,身为大人的我们就必须要具备能够看穿孩子气质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这种自我教育中,我们自己是属于什么气质如果无法了若指掌,我们就无法客观地观察到孩子每一侧面中,所呈现的气质,如果自己是胆汁质(火),那么我们面对孩子时,是不是总是不由自主地让胆汁元素暴冲,无意识地暴躁,自己是忧郁质(土),每次面对孩子时总是说话小小声,连带地本来该传达的心意及思绪,却没有一次好好地传达到…,因此,当我们能够掌握到自己的气质时,面对各种状况时,我们也能立即做如上面所提到的思考及反省,这一来,对于人与人(大人与孩子)间我们将能带出更大的兴趣,进而使得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得以更深入。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一点,大人和孩子的气质呈现是完全不同,大人的胆汁质是自我最大的发挥,但孩子的话却是忧郁质的孩子最贴近自我,而胆汁质的孩子贴近的是星芒体,多血质是以太体,黏液质是肉体,施泰纳特别提出这一项目,针对孩子的气质观察应该要特别注意,如果面对孩子时使用了和大人一般地方式,我们将无法看清孩子的本质,因为,第一、孩子的自我机能还未充分发展,转而代替孩子自我的是施教育的大人(父母、师长),如果大人的自我无法和孩子正确地面对,大人和孩子之间将呈现一种紧张的状态,而无法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
另外要完全透彻气质教育,基本上是难度很高的一个挑战,关于这一点施泰纳也提到;即使我们无法正确地看出孩子的基本气质,而给予了错误的指导方式,这也是无法避免可以允许的过程,因为要能正确地掌握一个人的气质“走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身为父母、师长的我们,对于孩子气质的掌握,在一开始都要允许会有出错的时候,气质教育基本上是不会是“负面情况”发生的。
总而言之,气质教育并不是要让我们将孩子“归类”,而是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面对的人事物时,气质的转动是很细致的,气质教育最重要的两个课题,一是、调和孩子的气质,二是、不让孩子偏向单一要素的气质,因此,“什么时候可以比较明确知道是属什么气质?”—唯有,大人在深刻了解自己的气质前提之下,全方位地观察孩子在各种状态下呈现的气质特质,才能根本性地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