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我实践十年的华德福教育 民间教育自救的一种积极尝试

到国内外华德福学校的朋友们,在翻阅孩子们的主课本——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教材时,常常惊讶于中间流淌的艺术感和创造力。美丽的图样与色彩,第一时间打动阅读者。艺术,施泰纳认同歌德的观点,是理性世界与感观世界的极好桥梁。换句话来说,可以是科学的,也可以是美的。课程的艺术化,一方面是通过艺术手段来学习,另一方面是学习艺术的内容。在华德福学校,有三门艺术课是必需的,湿水彩、形线画、优律司美(Eurythmy),一个是色,一个是形,另一个是运动的形与音的结合。

华德福教育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体验式。我们总说华德福教育“黄金律”之一就是体验入手。我常说,“能让孩子参与的努力让孩子参与,能让孩子看见的绝对尽量让孩子看见,能直观具体的努力直观具体。”

如何让孩子乐学愿学?除了孩子发展的天性节律外,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华德福孩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华德福教育的黄金律之一。

小学阶段,6到12岁之间,我们在课程中建议使用形象的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术语。形象化的语言较能在孩子心中建立鲜活的图景。举个例子,我们请孩子们排队,如果说“请大家排好”——什么叫“排好”?如果说“请大家排得像门口那排树一样直,”孩子就很好理解,很好行动。

为什么华德福学校对故事的运用非常重视?就是因为故事能带来丰富的图景,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导向个人体验的力量。

下面谈谈华德福课程编排。

华德福课程有三个构成:水平课程、垂直课程、交互课程,也就是年级课程、学科课程、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课程并与之相关联内容。

水平课程,也是年级课程,比如:一般一年级课程实施的内容有语文、数学、形线画、外语(华德福学校一般两门),手工、烹饪、游戏、自然散步、蜂蜡塑形等;五年级有语文、历史、数学、地理……

而垂直课程,就是学科课程,历史、地理、数学。举个例子,华德福教育中的历史教学,会从无意识的或前意识的发展时期,童话、寓言、传说,到三年级对“我从何而来”“人类从何而来”的创世探索,到四年级的神话阶段,到五年级的文明开始,历史意识的真正萌芽,到六年级秦汉、罗马,七年级晋唐、中世纪文艺复兴,八年级宋到清、工业革命。一条线垂下来,从遥远模糊的过去到眼前。而地理,会从身边开始,四年级本地地理,五年级国家地理,六年级本洲地理,七、八年级洲际地理。以孩子为中心,他(她)的体验和对世界的认识就是这样一圈一圈扩展开去。

而我们谈到“交互课程”的时候,是指不同年龄阶段跨学科的交互关系,比如一二年级儿歌、童谣与高年级甚至高中数学课的关系。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七年级代数写方程式,设蛤蟆是y,嘴为a,眼睛为b,腿为c,即y=a;y=2b;y=4c。或是七年级生理学的呼吸与庄子散文与高中化学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具体课程中,还有游学、野营、节日庆典、登山、社会实践众多内容。

除了这些,孩童研究,教师培养与成长等等,华德福教育都成体系。

谈到课程肯定要谈到中国文化的学习,它是华德福本地化的重要内容。从办学伊始,这个正在积极地探索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华德福教育的生命力就是本土化,培养我们的孩子必须立足到孩子的基本发展,扎根民族魂之上,面向世界与未来。

华德福与中国主流教育的差异

我自己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在公立学校教了12年书,新世纪的头两年,有机缘到英国Emerson华德福教师培训学院学习,又在成都华德福学校一线教学和管理10年,比较熟悉这两个教育体系。

很多朋友爱问我,华德福和公立教育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实践层面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立足于孩子的发展,而不是应试。从理论层面来说,它把孩童发展阶段和重点说得比较清楚,富有操作性。

从实践形式来说,华德福没有教科书,孩子们用的是自做教材。华德福1-8年级基本没有考试;班导师制度;主课板块安排。这些都有十足特点。

没有教材,并不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有国际课程大纲,同时我们也有中国本土大纲的研发,老师可以根据孩童发展阶段自主选择材料,为我所用。

1-8年纪不考试,但我们有一整套评估办法,通过个体报告、作业评估、期末汇演、家长听课等全方位跟踪个体,因才指导。班导师制度使师生间更为了解,关系更稳定。主课板块安排,使孩子多角度集中深度学习,听、写、画、读、唱、动、演多方面结合。

从孩子层面来谈,孩子自由度大(但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主性强,老师重视孩子的自我个性。

从老师层面来说,教学自主性很大,投入多,要求高,不是外在要求,是内在的对教育与孩子的热情、学习精神、主动精神和开放性。

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华德福学校的家校关系。华德福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巨大,出钱出力,尽心尽力。很多学校慢慢形成华德福社区。

下面这篇文章是成都华德福学校第二批毕业同学李浩洋写的,摘自我的书《为未来而教》。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心声更有说服力:

这次,又想起这个我已经不知思考了多少遍的问题——华德福学校给了我什么?华德福学校与其他学校的区别是什么?

我是一个从公立学校走进华德福学校,又从华德福学校回到公立学校的孩子。这一进一出之间的变化,是从性格有点孤僻的九岁孩童成长为十四岁的懂得友好与人交往的少年;从一个有点自卑的四年级小学生变成了自信、阳光的初二学生;这四年半里,我学会了做一个人格健全、思维独特、思想独立的人。

此外,华德福学校不光只是所学校!它还是个家庭,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家庭组成的温暖大家庭。

在公立学校,我也学到了很多。有好的也有坏的。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我学会了快速地写作业,学习效率提高了,但也学会了抄作业。在华德福学校,是没有人抄作业的。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作业,虽然做作业的速度很慢,但也学会了深入思考任何一个问题,也学会了自主独立地学习。在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每个同学都把作业当成作品来完成,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会用心做好每个细节。所以大家眼中的“一点”作业,有时也会做到晚上十点、十一点。在华德福学校的假期,每一个同学的假期作业几乎是不同的。在运动作业方面尤其明显。有的同学可能跑楼梯,有的跳绳,有的打篮球,有的滑冰,有的骑马,有的头顶木棍保持平衡。因为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所需要锻炼的方面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运动可以加强或培养不同的能力,所以每个同学也的确需要做不同的运动。文化课的作业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难度上,根据每个同学学习的不同程度而定,数量则是差不多的。

在公立学校我学会了写作文的技巧,学会了写一些只为高分而存在的作文,却再也没有由灵感引导、情感推动而成的文章。我学会了沉默,学会了顺从,学会了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哪怕明知它是错事。只因老师要求。学会了不再完全用真我去面对。

我认为华德福学校与公立学校的最大区别是:华德福学校从未打出“因材施教,尊重个性”的横幅挂在学校里,却的确在这样做;公立学校则是打出“因材施教,尊重个性”的横幅挂在学校里,却很少这样做。

如何接轨?成果怎样?

华德福教育2004年秋从成都开始,由3位在英美留学的教育人士和一批志愿者开始创办这所非营利学校,我是这三位留学人员之一,其他两人是黄晓星、张俐夫妇。最早从幼儿园5名孩子,小学3名孩子开始。现在华德福在中国已有11年历史,而最高年级到了10年级。华德福幼儿园有三百来家,学校有五十余所,培训中心有五个,有与师范大学合作培训教师项目,治疗教育项目。在中国大陆,四川、陕西、山东的学校,更多地区的幼儿园陆续得到政府办学执照。

从幼儿园到8年级,都有孩子因种种原因,离开华德福学校。根据全国办学经验来看,幼儿园上小学,没有接轨的问题,小学毕业上初中,如果要上所谓的名校,需要3个月到半年准备考试,初中后到别的学校,需要有针对性的补课,因为需要熟悉做题方式,学习内容需要覆盖。如果到国外学习,内容上衔接问题不大,需要在语言上要做准备。

在全球范围内,华德福高中毕业生都会参加本国或地区的“高考”——美国是SAT,ACT之类,德国是ABITUR,英国是A—Level等,并且考试成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至于中国高考,我们现在的华德福发展形势可能全球最快,相信三五年之后就会有学生去尝试。

中国还有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但通过有限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到:

  1. 华德福的孩子身体健康,身高体长发展正常。我们收集的资料显示,从华德福幼儿园一直读上去的孩子,没有近视眼的。
  2. 对学习有兴趣,想知道背后的意义。不管到中学、大学就读的孩子,没有说厌学的。只有后劲十足,玩命学习的。有人戏称“饥饿教法”,前期的知识量少,却引起了兴趣,后期学习能力强后,自然会学习。
  3. 社交能力比较突出,孩子落落大方,生活能力强。儿歌诗歌、课题演讲、戏剧排演、游学野营、筹款义卖、社会实践等都对孩子有很好帮助。
  4. 尊重别人及别人的想法。华德福教育师生间,师师间的出发点,总的是平等的,自由的。我们总是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尊重差异,愿意聆听,孩子也会受到熏陶。
  5. 做有意义的事情。孩子所做的工作,无论是书写、报告、主题实践、社会实践,都是从自身或环境出发真实的,有用的。课程之间也是有意义的联系起来的。孩子总会问、总在问,为什么,也总愿意探究意义和方向。

当然,对中国的实践来说,毕竟才十来年,如何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与创造,如何深入理解孩童发展,课程和知识的体系化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德福教育只是众多教育中的一支,在中国也应当是多元教育中的一元,并且只是一个尝试阶段,教育需要有有益尝试。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老师,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支持小微型民办学校办学》的提案,就是一个很好地满足不同层面教育需求,解决民办教育合法性的积极动议。

华德福教育到今天近百年了,培养了许多有能力有知名度的人,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知名公司总裁、作家、演员、议员。也有很多有名的人把孩子送到全球华德福学校。但华德福教育本身不是只培养所谓的精英人物,贫民窟、孤儿院也有华德福学校。

不管怎样,立足到人,孩子,“怀着崇敬接纳孩子,带着爱去教育他们,护送他们踏上自由的旅程”(施泰纳),这个目标不会变。培养饱满的孩子,富有人生的意义,这个目标不会变。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