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自由游戏对儿童生命的重要性(张秋香老师儿童游戏讲座笔记)

孩童早期游戏中所呈现的个别特质,将再现于 21、22 岁的青年期……

~鲁道夫•施泰纳~

在对的时间有对的表现,人的尊严、人的快乐才会出来。

创造性的自由游戏

想象力像肌肉一样,需要常常被锻炼。

回到自然中,才会自由。

孩子的看,是看到内在的本质,一种内在的特质、深层灵魂的特质。她们可清楚的看到 Who you are。

因此,一个东西,孩子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只要你不限定那个东西的用途、定义,例如:一个银叶果,孩子可能会拿来当小车车跑;可能因为之前包了水饺,游戏时这就是他包的水饺;菜包;昆虫;炒菜的料……

曾有幼儿园观察孩子应用一个木块玩游戏,一个礼拜内统计出来,发现可以有七十几种的用途与玩法。

孩童的身体如同下面这个 8,上下比例要均衡、平衡。

youxi

头是不动的,但腹部、四肢是要动的;我们能够知道我们的思考,但我们无法知道现在肚子内的消化进行到哪了。肚子就像个炉子一样煮很多东西,将营养供给到脑部,脑部思考后再循环到下面来执行,执行后又送上去滋养脑。一直不断地循环着。我们的脑回长得很像肠子,其实这是一组镜相。两者相辅相成,下面不断地做后,会送到脑中进行图像累积,累积的图像又送下来进行堆栈、再做出更多的创造,不停的循环着。

清晰的思考、敏锐的感觉与强壮的意志力是一起的。

当上下不均衡时

总是用脑,就变成头很大:很会说、很会讲,但懒懒的没有行动力。

小头大肚:照顾得太好,大人什么都怕,怕孩子受伤、怕委屈、怕东怕西,就养成力量在腹部,每天只想吃什么,就变成小头大肚。

此时有人问:若三岁仍无法自己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老师答:这可能需要主要照顾者去观察,不一定是因为大人过于陪伴,可能的原因有:没安全感(依附太强)、独自玩的机会太少、大人一直陪着干预太多,反而让孩子想不到怎么玩

当孩子没有安全感时,大人要多陪伴,而不是一直推他出去,叫他去玩、去跟别人互动,越推反而越依附。我们可以在孩子身边动手做喜欢的事(千万不要一直盯着他),让他在旁边玩耍或参与我们的工作,等到他安全感够了,就会自己出去了。

常共学的人会发现,当孩子玩得越好时,通常是妈妈越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时。

问:收玩具耍赖,或孩子坚持明天还要玩,不肯收

老师答:若是大型的,要花很久时间才搭建好的,会让孩子保留一两天,或者晚点、最后再收。收玩具的用意,将环境归位,是要把 ”我” 找回来。当环境很乱时,”我的内在” 也是紊乱的。而且,每天都是一个 “新” 的开始。任何生命的流动都有一个起始、一个结束,因此,让孩子知道每天都可以是一个新的开始,也让他知道这是生命的常态。

另外,当孩子很累、很饿时,千万不要和他的情绪对抗。大人要有个稳定的情绪、稳定的我才有办法好好带领孩子,不被牵着走。越聪明的孩子,大人就要越有智慧地去面对,孩子哭闹、转移到爸爸那(好讲话),我们仍可冷静地坚持着,可以对孩子说等你哭完、发泄完,我们还是要继续收拾;不管别人如何 (爸爸、爷爷、奶奶),我们要把玩具收好。

什么是有质量的游戏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