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负担着无数玩具的孩童是不幸的

而一段线头,一根捡来的树枝却见孩子不时都在玩,如果大人不经意想处理掉这根树枝和线头,那是会被立即抢救回来的。

撰文:2010年06月24日  配图:pinterest

也许是因为和外面的接触是那么遥遥无期,接触的快乐更容易进到我的心里。当物质很丰富的时候,心思就变得懒惰了,而把一切都交给物质,忘了在准备一个成功的快乐筵席的时候,内部的装备比外部更有价值。这是一个人的孩童地位能给他的最主要的教训。他占有的东西又少又小,但是为他的幸福,他不需要更多的东西。那担负着无数玩具的不幸的孩童,他的游戏世界都被糟蹋了。

——泰戈尔《泰戈尔回忆录》

我在思考这样一种可能:

送给孩子的礼物(玩具)是自己亲手做的(但也不要太多),不买市场上的现成的玩具。向朋友们表明孩子并不需要太多的玩具,尽量不送孩子玩具。

孩子见到了商场里的玩具,露出喜欢的表情该怎么对待呢?可不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欣赏和观察一下,也许我们可以(或以后可能)自己做一个?

平时也没有给孩子买什么玩具。孩子的爸爸顺应孩子的请求买过两次风车。其结果是两次要的时候都是非常热情(可能是被风车艳丽的色彩吸引出的热情),但买到手里之后一个小时不到这热情就淡然不存,再之后更没有珍惜之情。

而一段线头,一根捡来的树枝却见孩子不时都在玩,如果大人不经意想处理掉这根树枝和线头,那是会被立即抢救回来的。

有时候也会想,自己的孩子老是用羡慕的眼睛看别的孩子手上花花绿绿的玩具,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自卑?会不会变得吝啬?现在,我对这个问题已经释然,孩子对那些死板的,固定样子的东西的兴趣时间是很短的,这个阶段过去,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也就失去了“诱惑力”,只要在这个时间段尽量避免让孩子太多地接触这样的东西,代之以更多的石头、泥土、沙子、种草。玩过更好玩的,灵活的“玩具”,之后孩子更大一点后,就会认识到这些固定模式的东西很无聊,从而走上孩子自己创造自己有聊的游戏来玩的成长道路。

本周二,在伊藤洋华堂的书店区看到两种礼品书,小鹭嚷了两声想要买。我坚持没买。经过不到一分钟的挣扎,小鹭也接受了这个选择。之前小鹭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只是好奇地看,想给妈妈说又有点不好意思,有时候会轻声地问妈妈可不可以买。现在已经是表现出很强烈的要求。这其中可能有最近两个月上商场的次数多起来的缘故。作为成年人,我自己经常体验的到到了商场某种购买欲望就被刺激出来。孩子的这种感受应该更加强烈。减少去商场的机会可能对于孩子会是好事情吧。

虽然有意识的克制,三年下来孩子的玩具还是集聚了一大堆。得把一些不适合的玩具、娃娃收捡起来。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