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教育者内在发展的六项基本练习(1):思考

当“思考”作为一个专项训练时,我们会发现,平凡的物件,原来只是冰山一角,隐藏的部分,才是我们习以为常却充满活力的世界本身。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撰文:晓静
首发:艺术的一百种生活链接

  1.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2. 你为什么想要做与教育有关的工作?
  3. 以及,你想要成为怎样的教育者?

在今年夏季课程中,老师们通过不同方式直接与间接地多次与我们讨论这些问题。

相比十多年前念师范专业的那会儿,第一个问题,我仍然不知道答案。第二个问题,现在的我比以前清晰。第三个问题,我一直在等待一份引领。

有趣的是,这些问题在自己成为家长之后,更是频繁光顾我的头脑。所以这一程的学习之旅,是有多重意义的,那恰好是必经的道路。

夏季课程里,阅读了两本Rudolf Steiner的书。《How to know higher worlds》、《Soul economy: Body, Soul, and Spirit in Waldorf Education》。

“内在发展”这门课的内容贯穿在我们的其他课程中。上课方式是由1、2、3年级的同学混班上课。每6-7人一个小组,每组有一位导师。我的同学们来自不同国家,有些是公立学校的老师,有些是在家教学的家长,也有在非教育领域工作的人。混班上课的好处是可以听到高年级的同学分享自己对于华德福教育切实的想法。

最近我想要在这里整理、记录的,是Rudolf Steiner提出的“内在发展的六项基本练习”,也是这门课随堂实践的一个内容。分为6个部分和大家分享。

  1. “思考”的控制(Control of thoughts)
  2. “意志”的控制(Control of will)
  3. “镇定性“的练习(Equanimity)
  4. “正向性”的练习(Positivity)
  5. “开放性”的练习(Open-mindedness)
  6. “内在和谐”的练习 (Inner harmony)

为何要做这六项练习 ?

帮助我们

  • 认清思维本质及边界
  • 形成自律的生活态度
  • 提升自我意识的敏感度

这也是我们时常听说的在华德福教育理念中被重视的

  • 思考(thinking)
  • 意志(willing)
  • 感受(feeling)

练习一:“思考”的控制(Control of thoughts)

图片源自:http://alamandria.co.nz/six-basic-exercises/

练习时长:每天5分钟(持续一周或一个月,然后将进入练习二

练习目的:回归至注意力本身,净化“思考”的逻辑性过程,改变惯性思维,保持其具有活力。

练习方式

  • 可以在安静的房间,或室外;也可以在日常的某个时刻(等车、等人或闲暇时)
  • 选一个在生活中平凡不起眼的小物件,比如:别针、铅笔、钥匙环等。拿在手中或放置眼前。
  • 慢慢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小物件上面针对特定的问题来思考(参考问题如下)。
  • 思考结束后,试着把头脑里的画面清理掉1分钟,接着再让这些画面回到头脑里,想象画面从上而下慢慢流入脊髓中(好像把水杯里的水倒入另一容器然后再倒回来的感觉)为什么要这样:这是对思考直接的控制。
  • 练习结束。
  • 过程中可以设定闹钟,最初以1分钟练习为起始,逐步增加时间。

(个人感受是第三和第四步非常不容易!总是走神……)

参考问题

  • 这个物件的形态、组成部分、原材料分别是什么?
  • 这些原材料从哪里来?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
  • 这个物件被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我个人对于这个物件有什么感受?
  • 是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设计了这个物件?
  • 这个物件有哪些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等等问题,有些不了解的可以在练习前做好研究)

以铅笔为例

  • 形态、组成部分、原材料可以涉及到:铅笔的形状、尺寸、颜色、重量、表面纹理、构造(木头和石墨怎样结合,有些铅笔顶部含有橡皮)、温度、密度等等。
  • 原材料的出处可以涉及到:木头的属性来源,怎样被塑形,怎样被运输;石墨矿的来源粉碎压实混合粘土煅烧;胶水的来源制造;橡皮的制造;其他配件的制造等等。
  • 设计可以涉及到功能、人类工程学、或有关经济考虑等。
  • 个人感受可以涉及使用品质、舒适度、美学品味等。
  • 设计者、设计地点及时间:Nicolas-Jacques Conté 在1795年发现可以混合石墨及粘土在纸上书写继而发明了现代意义的铅笔。
  • 发展过程可以结合历史研究:从手指、小树枝、石头、刷子、针尖笔、石板笔、粉笔、羽毛笔、钢笔、再到铅笔。
  • 发展过程中的类型可以涉及功能不同(写字的,画画的)型号不同(大号笔,口袋笔)形状不同(圆形铅笔、三角或六角形铅笔)硬度不同(从9H-6B)

写到这里,这些从一枝铅笔所带来的思考,好像很少有机会出现在我们日常的头脑里(除非是做一个专题研究?)。其实,在我们使用铅笔或其他平凡的小物件时,这些层层思考早已与我们的惯常思维紧紧融合而变得理所当然,普通到直接忽略了。

当“思考”作为一个专项训练时,我们会发现,平凡的物件,原来只是冰山一角,隐藏的部分,才是我们习以为常却充满活力的世界本身。

通过“思考控制”的练习,延伸至人与人之间的专注

我们总是对于挚爱的人或事物倾注全然的爱意与耐心。但时间过去后,理所应当的淡然,视而不见的忽略,不知不觉悄悄潜入生活的缝隙。偶尔想要改变,却难于打破惯性带来的阻碍。对家人、伴侣、孩子、朋友、同事、陌生人乃至任何关系。其实,最能改变的,还是我们自身。如果内心仍然存有一丝渴望,即使改变需要时间,都值得。

华德福学校中,很多老师都擅于观察和思考。例如:当你在早晨迎接孩子时是否在简短的交谈中察觉他(她)今天身体是否舒适、家庭是否和睦?这往往会影响孩子整个一天在学校中的表现。又或是,一个孩子在课堂里突然脸色苍白眼神无光,你是否能意识到他在学习知识时已太过饱和而无法“消化”?此时你要怎样调整课堂氛围和上课方式。当你作为老师在面对一个孩子时,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是否能以人的觉察感受她的过去和未来并将此作为真正教育的基石。

回到最初的那些问题,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我感到认同且被引领。

个人经验

整个夏季课程,“思考的控制”练习,我们就针对一个物件(铅笔),在课堂里以小组方式进行。老师作为指导者,每次帮助大家计时同时用语言引导我们逐一进入环节。结束后每个人都参与讨论分享感受。过程并不简单。坚持,更是难上加难。

  • 练习的1-3天,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走神是常态。思考问题断续。
  • 一周之后,可以持续1分钟左右的集中,还是有走神的状态,但能够及时将注意力收回。思考变得清晰但仍然断续。
  • 二周之后,可以持续2分钟左右的集中,走神次数逐渐减少,思考时有很强的画面感。
  • 三周之后,可以持续3分钟左右的集中,走神次数没有减少,思考时有点跳跃。最明显的变化是感觉思考过程饱满且清晰,富有逻辑性。
  • 四周之后,和第三周的感觉差不多。有种枯燥感。

(以上是个人经验,然后,这个练习停止了两个多月,最近又开始进行。)

日常生活中,我和先生正在经历14个多月的女儿的丰富成长阶段。这便是最好的实践过程。这里有一点很重要,“思考的控制”并不等于“对孩子有所控制”,而是单纯地、全然地专注于小生命的变化。哪怕一天中只有5分钟能做到。

另外,并不是随着练习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的惯性思维和对人事物的观念。而是,当我有想要改变的想法时,自然会去寻找合适的方法。练习的过程通常需要反复再反复直到变成习惯。渐渐地,在其他层面都拥有此意识时,便会惊喜发现,生活的眼界被打开了,个体也不再被狭小局限。

Xiaojing
2020.10. NY

未完,待续

教育者内在发展的六项基本练习(2):意志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