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完成后,孩子对人类以及宇宙应该有一副周全的大致图景。最后一年应该不只是把所有之前的经验带到一个顶峰,而且应该使得儿童完全并有效地进入他们自己时代的生活中。
本文由HiWaldorf翻译、首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专题:华德福教室的黑板画系列
译者:韩萌萌
一个顶点和新的地平线
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八年级学生正走在理解他所处世界的人性的道路上。这是通过滋养他们灵魂的数年指导并为他们创造出一个空间让他们从自己的思考、感受和意志力出发而行动来实现的。在这条路上,一个满足了孩子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和心灵模式的课程大纲使得他们参与了进来。有了这种教育上的自由,课程大纲使他们拥有了逻辑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新能力,他们现在来到了下一段旅程——迈向成年——的门槛。在全世界的国家革命中,这些能力施展在人类自由的理想里,现在八年级学生学习了人类在其中的奋斗。他们心中有一种需求或寻求新挑战的强烈情感。他迫切感到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不只是做一个既定计划的接受者。这里他愿意出去冒险并寻求他能做到的以及他的极限是什么。另一个内容丰富的学年结束时,他最终准备好进入他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并欢迎快要到来的改变。
不对八年级课程大纲做一个概述,更合适的是概括下Marjorie Spock (1985年)的一个节选。在这里,她对发展中的孩子的中学阶段和这些终生构成经验的顶点做出了一种准确的描述:
根据变形的施泰纳原则,人类从八岁到二十一岁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显著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要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第一个阶段,一直到第二次出牙开始,世界是儿童的老师。他全身心地深入到他的环境里,通过模仿以及用敏锐而开放的感官来吸收印象。在这个年纪,指导孩子会被认为是自以为是的。为他提供人类世界真善美的印象就足够了。除此以外,大自然本身会为他提供人类不能提供的照护。在幼儿园里,和几个简单的玩具玩耍就能让他得到无止尽的心满意足。尽管他会问无数的问题,学到的答案如同空气或顶多像一种安抚人的音乐一样进入他的耳朵。他不想被教导。他太忙于学习欢迎打扰了,他那敏锐的感官感知到的比我们知道如何教给他的要多得多。
但是,随着五六岁时发生的成熟,孩子开始从世界撤回到他自己存在的堡垒中。慢慢地,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变成了一个谜语。现在他真得需要知识了。在这个时期,只要我们能够像艺术家在画作中有效地说出事实的话,我们就能好好地教导他们并把这个世界带给他们。
童年的第二个阶段与中学的八年阶段大致对应。中学教育的任务是给处在成熟期第二个阶段的孩子一种对人以及他们所住世界的理解,为他们提供丰富而温暖的知识以便于使他们的心、意志力以及头脑参与进来。这样的理解是童年后期所有真实能力的基础。在鲁道夫•施泰纳意义上受教育的孩子是真正实际并且具有艺术感的人类。
八年级完成后,孩子对人类以及宇宙应该有一副周全的大致图景。最后一年应该不只是把所有之前的经验带到一个顶峰,而且应该使得儿童完全并有效地进入他们自己时代的生活中。(p.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