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团队合作/社群合作

在华德福教育里,很多班导师/主课程教师会太陷入课程(的准备、计划与实践)里,独立作业,因而愈来愈孤立(因为在教学现场,很多老师是追着课程跑、或者被课程赶着跑的,因为想教给学生的太多、怕学生该学的没有学到,因此面对浩瀚的学海,无从取舍,只好勉强自己当“‘超’人”,让自己沦陷在不停地备课里,而忘记了:教学应该是以“老师、学生的状态”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不完的知识”为中心的)。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陈琪莹  撰文:2015-6-25

如果只在意个人性的表现,团队/社群将无以成形;但真正的团队/社群,会在照顾“群(体)性”之外,也真实照顾到“个人性”,否则这种团队/社群,说穿了,只是遂行着(领导者/决策者的)高压、独裁、与私己意识之实而已。

真正的团队,允许个人自愿性地执行、进入他想在(而不是他应该在)的位置与角色,绝对不该是义务性、非自愿性地指派。

尊重团队中个体的“自愿性”,是团队能不能健康、长久的关键。

合作,就必须由参与者内在的“一致性”来驱动——大家都同意着的那个心像与远景,那个使大家成为团队/社群的“终极画面”——大家是因那个尚未发生、存在于未来的憧憬与意志而连结在一起。如果忽略这些,“合作”就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在华德福教育里,很多班导师/主课程教师会太陷入课程(的准备、计划与实践)里,独立作业,因而愈来愈孤立(因为在教学现场,很多老师是追着课程跑、或者被课程赶着跑的,因为想教给学生的太多、怕学生该学的没有学到,因此面对浩瀚的学海,无从取舍,只好勉强自己当“‘超’人”,让自己沦陷在不停地备课里,而忘记了:教学应该是以“老师、学生的状态”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不完的知识”为中心的)。无论如何,这对学校,绝对不是健康的生态/状态。教师需要被支持,而不是被监督、责怪(特别是在台湾,许多会成为华德福教师的人,本身对自己的教学就很有意识也严格要求,否则他不会选择华德福教师这条吃力又不讨好的路)。而偏偏,教师的状态攸关学校的呼吸:当呼吸各行其道,无法统整,学校整体的力量就起不来。教师不得不的孤立(性),让教师无法透过社群获得应有的支持,也因此很容易阵亡、换将。对学校和孩子,教师高度的汰换与流动率,会让学校的整体以太波动,让学校失去稳定支持任何一方的功能。

在因“学校”而形成的社群中,首要的就是就学的“孩子”必须被尊重与支持,然而被尊重与支持的对象也应该包括“教师”与“家长”。教师应当知道他在班级真正面对的,并不只是孩子,还有孩子的家长。这种认识,会让教师把来自各方的孩子与家庭,当成有机互动的整体。当教师知道自己的教育工作对象也包含着家长,就不会以“专业”之名,轻易把家长推到教学之外,因为家长也是教学的部分,甚至几乎等同全部。如果教师自身的专业度可以“从无到有”,他就应该信任家长的专业度也有“从无到有”的机会与能力——重点在:他愿不愿意给出让家长参与、成长的机会而已。

如果大家希望学校能健康,就不要搞小圈圈:一个缺少任何器官的人无法完整;学校是有机体,当然也一样——只要失去了任何原本可以涵容的部分,学校就失去了可以更完整的机会——没有任何事情在一开始就是成熟的;如果已经成熟,它根本不需要你们去开始。所以,要珍惜你们的开始,因为那是你们的创造,也是你们共同、共享的可能性。

不管事态如何呈现,请看到团队/社群中所有成员背后的贡献、努力及付出,让一种自然的景仰、尊重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你会庆幸自己遇到这样一群多么与众不同的人,能够一起工作、一起忧苦、一起欢笑,当然也一起成长!

知道所有的遇见与交集,都有生命上更深的理由、目的与安排。包容、庆幸彼此的遇见,也深深知道:彼此是对方灵魂成长/成熟过程中的“不可或缺”——以这种“爱”的姿态,在共同的愿景下融合,梦想中的团队/社群,就在不远处。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