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优律诗美,会移动的雕塑

编者注:自2015年起,网站刊文依循《编辑及翻译用词对照表》,比如本文,“优律诗美”应为“优律司美”,“鲁道夫▪史代纳”应为“鲁道夫▪施泰纳”,为保持作者原文面貌,不做调整,谨在此说明。

作者/译者:詹前辙(博客
原载:《一厘米季刊》2014年冬季号

人不能转变成青铜或者大理石,而是人类去转变他自己。这样人类就进入了一个艺术领域,在那他体验现实界的同时,感受到最深刻的含义。

译序

这篇翻译文章的出现,要感谢阮粲的邀约,以及总编淑姿的校稿、协助。刚从优律诗美学校毕业的我,也想多了解,在创始人史代纳的理解、看见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当然我也明白,优律诗美是需要去感受、经验的,而非去理解、思考的。纽约春之谷(Spring Valley)的优律诗美训练,头两年是不希望学生去阅读任何关于优律诗美的文章的。然而,对普罗大众来说,除了参与优律诗美课程,也似乎只有“阅读”这样的方式去“触摸”优律诗美。因此这篇翻译,邀请大家在文字阅读间浮现“它”的样貌。这是首次尝试德文的翻译,文意不顺之处尚祈见谅。 2014年11月 Dornach

优律诗美,会移动的雕塑

1923年 12月23日, 瑞士多拿赫

鲁道夫▪史代纳作 詹前辙 译

(圣诞节会议1 三晚优律诗美演出前的致词,此为第一晚的致词。)

优律诗美的本质,已经在我们不同的朋友团体前多次的被谈论过了,最后也透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在《歌德馆》2 中被刊登,而我还想在这些只给各位的演出前,说说这些不必要的基本知识,这些你们都知道的这些基本原则。我仍想从一个特别的观点,再次的描述这个特质:优律诗美一方面如何在当代的艺术发展中看待它自身,一方面是究竟如何在众多艺术形式之间,定位它自己。

©瑞士优律诗美学院

©瑞士优律诗美学院

今天我想讲讲,优律诗美的实践,自然且唯一地,从人类的本质中孕育出来。从灵性世界观来看,此时它的发展运作,正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我们尊重另一种展示着人类的艺术—雕像,它显示了人静止时的样貌。有某种对雕像的外貌以及逼真而生的感受在雕像旁生成,然后观者透过这雕塑艺术出现了一种面对人类、人性的感知,更得到了这样的印象:在雕塑艺术里,这人像以最好的方式展示着。它是一个沉默的人,透过静止的形体表达着。我们知道,在十八世纪时莱辛 3先生在他的著作中谈到图象艺术与叙事艺术的界限—他没有这么宣称,但他是这么行动的—他展示着,人的静默如何必定以雕塑展现,有如一个自外于时空的客体。所以“静默”这个存在,只能从人体身上表达自己。因此每次当吾人尝试,透过雕像去表达一个移动的人时,其实会有种艺术性的错乱。

在过去,那时正好是文艺复兴时期结束,很自然地只看得到这种静止人像。那么我们可以说,从希腊时期始,至文艺复兴时期止,主要是人的性情心 (Gemütsseele) 4发展的时期。我常常谈论过,人内在本质的层次:感觉心、性情心、意识心。这性情心,包括所有人性的心绪、心境,在中层。性情实际上是被宁静的情绪所充满了的,以静止的人类形式表达。

想象我们现在身处在那个时代里,在那儿我们必定要从人的感受部分,迈向意志部分。这样下降到意志,才是踏到实地。回到现在,我们能认知到,做到这样的下降,会带来灵性上的理解。同时,这样的灵性理解,可以让我们在一个移动中的人身上看见:他精通于生动编织成的天地之语(Die Weltenworte),以他的精巧的有机体与感官来实现;而不是一个说出了天地之语然后沉默,型态上安静下来的人。

因此再让我们来到:优律诗美要发展成什么。当吾人从灵性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人类时(这在这个时代是适合的),总有这样的感受:人的形体,一定要流动化。注视着一个人的手。它的静默,在这个静止的形体里得到表达。那么,观察一个完整的人时,这样静止的形体有意义吗?它的意义,在于人要支配这种静止性的感觉,如同它从古希腊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 的存在。当我如此的摆着手,必定有重要的含意或指示在其中的,然后才静止下来。然而如此还是无法让我们理解,在今日观察一个人的时候,什么是重要的:一个全人、完整的人。

而且如果我们观察一个完整的人,可以从这人形中看见(不需要用心眼5 的捕捉,如果还没有发展出来)每一个静止的型态都带着它特有的含意,以致于它们可以连结到某些明确的动作。人的手如果只能固定不动,会是如何呢?人的手有这样的形状,是其动作所需塑造而成的6 。研究人类时,请伴随着内在的自由灵活,这是今日在灵性科学中必定要实践的,那么这研究对象就会从静止的姿态,完全展现为移动变化着的样貌。我们也会说,今天到博物馆参观,那些在伟大的时代里被创造出来的雕像创作,以当代灵性知识而生的心眼注视它们时,可以这么说,这些雕像从展示台上跳下来,在大厅晃晃,互相寒暄,想要到处走走。

©瑞士优律诗美学院

©瑞士优律诗美学院

优律诗美显而易见的,形成于雕塑领域之外。我们也有这样的任务。如果今日一个人必须要长时间的注视一个不动的希腊立像,这会阻碍他成为灵活、神采的人。他要强制自己,他能够也必须要,不在希腊雕像上陷入自己的幻想;并且坚持一种全然的追求或渴望,把这些静止的形态带入动作。因此这样形成了移动的雕塑,这就是优律诗美。生,动,的天地之语。这使得人们不再沉默,而是透过他的动作,叙述着无止尽的世界奥秘。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