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呈现他的力量,每一天都让人惊叹,而那背后的力量显现出来——家庭的和谐、接纳、安于当下,信任老师和学堂,没有催促,更没有不切实际的盼望,一个恒定的家园,孩子的力量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生长。
作者:吴文冰
首发:玄鸟书屋故事(公众号)
你——写给相遇的孩子们
你,
来自时间之外的星辰
像一粒种子
像一则启示
起风了
光芒孕育出的声音
像笑颜印在了水面
像一枚珍宝
起风了
穿越春夏秋冬
凝望
像远古的叮嘱
像鸟的翅膀飞过水晶的梦
起风了
看看文字能否打败时间
像你和我目光相遇
像万物寂静合一
吴文冰 2018-7-14
1
小男孩7岁,全年不迟到。每一天不急不躁,踏实地踏着步子,安静地走过田野,走进小院子。如果埋头扫地的老师们没有看见他,他会走到面前,认真地问:“文冰老师,早上好!”
“这孩子太乖了,可以再野一点。”他的妈妈说。“每天早晨从不赖床,主动提醒妈妈,我们该出发了。”
朋友宁远有一本书,书名叫做《真怕你太乖》。以前,多少也有这么一个心态。“太乖,会不会太顺从软弱?”
很幸运,这些孩子有一个接纳他们特质的家园。家人的彼此支持与相信沉淀为一股永不停歇流动的泉流滋养着他们。
“其实啊,不需要做太多。无论老师还是家人。”
听故事的时候,长长睫毛下的双眼透明开放,没有一丝波浪,像两湾空灵的湖水;绘画的时候,整个身心都投入进去了,不抬头,不东张西望,也从来不评判自己的画是好还是不好,旁边同学画得再特别也不会影响到他。他就这样画呀画,画自己心中的图画。有时会高兴地告诉老师他都画了些什么,在讲一个什么故事。然后,他说,“老师,我喜欢画画。”他是在画了一学期多之后说的。
站在这个孩子身边,心境纯净,没有了诸多想要更精彩更有效果的妄想。他引领我回到当下——他喜欢主厨,认真的洗菜,切菜,洒扫,脸上是平和的喜悦。他和他的工作融为一体,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合一感。当下的每一分钟都这么真实。
后半学期开始较多练习字词书写,他写得很慢,用笔很重,写几个字需要好长时间。一点点的耐心,一次写几个字,然后到了期末时,他说:“老师,我喜欢写字。”每日在家里兴兴头头抄写唐诗或练习毛笔书法。
对冒犯他的小伙伴,他可以很有力量地说:“某某,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
洒扫时,他总是认真地完成,无论其他组的小伙伴如何马虎,他总是认真。小伙伴给他的生日诗,甚至说他总是要把学习室扫得一尘不染。
在清晨吟诵朗读时,很多时候沉入了发呆,他的发呆并非是无所事事,他似乎平静地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偶尔有时候会唤醒一下他,他并不烦躁,会跟随几分钟,然后又沉入到另一个世界去。其中的奥妙我至今还没有探明白,或许他在蓄积某种力量,就像他的画从以前画面丰富凌乱,线条直而硬到现在的圆润有气势,元气充沛。有些力量在我们眼目看不见的地方生长。相比起熟读经典这个教学目标来说,这个潜藏着的神秘力量更为珍贵。
有时不免急躁,忍不住怀疑我们的诵读是不是太低效率的时候,这个孩子发呆的画面总让我平静下来观察和感受诵读的真正目的。
孩子一天天呈现他的力量,每一天都让人惊叹,而那背后的力量显现出来——家庭的和谐、接纳、安于当下,信任老师和学堂,没有催促,更没有不切实际的盼望,一个恒定的家园,孩子的力量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生长。
我对孩子的妈妈说:“你们做得太好了,孩子自然而然会乖。”一点都不用担心孩子太乖了,他只是没有把力量发挥在野性张扬中,而是蓄积在内在的确定里,他不讨好不讨巧不张扬,在认真中感受快乐,不受环境影响,根据自己的确信选择做还是不做。所有孩子跟着鑫鹏哥哥在蹦床上玩空翻,他淡定地选择不玩,只跟着做体能准备活动。所有的攀爬他都做得投入快乐。一个孩子可以安然于自己的感受,即便整个群体搞得热火朝天形成了巨大的裹挟力量也不会受影响。
“这孩子总是知道得体做事,看起来总是那么乖,却一点也不弱。”这样的孩子放到整齐划一的竞争环境中会如何呢?大约会认为是又慢又弱被嫌弃的吧?由心而发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节奏,他们的温柔敏感与纯净的心灵世界紧密相连,这个相连的力量在某个时候会绽放出令人惊叹的绚丽。
2
11岁的男孩,从五月开始,一首一首的诗作呈现出来。在上学期,他是一个小时也写不出几句话的。经常一整天面前的纸页上一片空白。这学期,一些东西开始流淌起来,虽然依然很慢。到了五月,那个深层的联接开始显现。原来啊,他的所有发呆是在更深层的地方在感受、探索。
月亮
在天空发出柔和的光
明与暗的交际处
有一丝美丽的光晕
星星跳起缓慢的舞
为月亮宁静的歌曲伴奏
读着这些诗作,会恍然大悟。一二年级时,在那个名校,他最后拒绝写作业,拒绝在试卷上写任何字,也拒绝为自己的行为做任何解释,情绪容易崩溃。原来他的力量并不呈现在及时迅速完成作业或者任何与深层联接无关的事物,他的成长在于与更深层的世界产生联系,探索它,领会他,然后他的脸上就洋溢着心旷神怡的笑容。而与心灵深层的联接需要时间,需要空白。一个女孩说,在以前的学校,不懂他的发呆,我们老去搞他,把他惹得发疯地追打我们。现在才明白,原来他的发呆也是在学习,更厉害的学习啊。
幸运的是他的母亲温柔接纳了他的特质,调整自己,而不是试图改变孩子,这份接纳与耐心是孩子恒定的家园,仅仅大半年他就绽放了,让小伙伴们看到了他的独特学习方式。
他用心地做每一项工作,并享受其中,对他人公正热情,脸上总是洋溢着喜悦。
另一个小姑娘说:“老师,你说人人都有缺点,我觉得某某就没有缺点。”
这一刻,眼里充满了泪水,相信曾经的经历,11岁的男孩已经跨越,现在的他已经是小伙伴眼中恰到好处完美无缺的人。
那个交白卷的男孩不是叛逆有个性,现在被认为完美无缺也不是太乖,不过是他的力量得到了合适的生长。
很“乖”的孩子,内在的善良温柔如果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慢慢生长,他们会是生活中善美的坚定底色,将来他们可能是人类最能保持常识不易被某种狂热表象所迷惑的“良心”吧?
3
“这孩子真的好好呀。”
每个老师都这么说。
特别敏感的小孩亲昵地跟着他:“我们一起玩吧。”他们就玩起来,排成纵队,走来走去。这么简单的游戏,9岁的他似乎没有觉得不妥。
他从来没有对几个特别孩子有不耐烦的时候,而是主动去到身边,喜悦地看着他们,或者陪他们发呆傻笑。那场面真是暖心。或许他家有一个特别弟弟的缘故吧,他懂得这些特别孩子的可爱。在特别孩子的身边,人会特别容易变得像一滴清泉。
他就像一滴清泉。
他喜欢学习。他也聪明,一看就懂。他有信心,却从不张扬。
“这孩子方方面面都好啊。”老师们感叹。
“我想开始创作一篇小说,想一个九岁男孩的视角来看整个世界,那个男孩就是夕,他总是能平静地看待周围,温暖,公正,大方,友爱。”最大的姐姐说。
鑫鹏哥哥说:“最有力量的人是懂得克制自己的习性,恰当去表达的人,保持自己的个性,同时能尊重对方。”
一个孩子的“乖”,是父母有智慧的爱,在尊重的前提下引领,不遗余力地寻找和营造更适合的环境。
这个让人感到贴心温暖的乖,不代表软弱,反而是内心清明,看得懂自己当下处境,恰如其分的表达。明事理从来就与年龄无关。
像捧着珍宝一般,日日祈祷不要让自己的陋习与禀性沾染坏了他们的乖。
4
睿睿走到腊梅树丛下,温柔地靠近哥哥:“小宇哥哥,起来。老师,再见。”意思是老师,你可以离开了,我想让哥哥陪。
哥哥放下手中的笔,站起来,睿睿牵着哥哥的手走到屋檐下的长凳坐下。一边坐着小宇哥哥,一边坐着JUERGEN老师。洒满阳光的院落里,睿睿坐在中间,怡然自得,心满意足。
这是我见过的,最坦然暖心的表白——“看啊,我的左右坐着我最爱的人。”
我们忍不住笑起来,笑得眼角有了泪水。
人们说,睿睿是一个自闭症谱系的孩子。他看得见那些水晶般心灵。到三岁时,她的妈妈甚至想过,会不会一辈子都听不到他喊一声“妈妈”。
14岁的哥哥从小就知道体贴人,不给人增加麻烦。他甚至从来都没有评判过人,抱怨过别人的问题。14岁,已经知道自己的兴趣,有力量投入去做,从持续的学习中领会到自己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超过了对某个科目的兴趣。他不玩电子游戏(有耐心配着更小的伙伴们玩波特曼运动游戏),不用手机,喜欢去书店,图书馆,吃简单的饭菜,对表弟吃剩下的点心也不介意,吃饱了绝对不会因为好吃而吃多,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太乖了?在个性张扬的同龄人群中是不是显得太柔弱了?只有和他朝夕相处,才会感受到那股悄然生长的力量。思考在往深度走,却并不以叛逆批判的样貌展现出来。他不会被热闹的成功学影响,他有着自己内心的原则,知道该坚持什么。在没有竞争和过分催促的环境里,没有把力量消耗在对抗上,他得以保持自己的样子慢慢成长,那个安静柔软的男孩逐渐成为周围人的榜样。逐渐长出自己的风格,给这个世界贡献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力量。
当人们在谈论教育的时候,总会说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些乖孩子让我看到一个事实:孩子本来就是他自己,如果成人世界不催促不打扰不灌输各种念头,只需提供一个接纳信任的环境,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他自己。所谓教育不是做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多了。做得太多并非是孩子真的需要,更可能是源于成年人的不安全感。下学期将砍掉那些源于安全感的课。
5
这些“乖”孩子,他们像土壤一样沉默地承载着一个团体的营养供给,除非是被极度漠视或深受屈辱,他们都会安于自己的本分命运,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自得其乐。
让人如沐春风,这就是乖孩子的力量。
让人步履缓慢下来倾听来自地底的声音,这就是乖孩子的力量。
给予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大自然,这些乖孩子会是最接近自己本来样子的人,也是最接近真理(即爱)的人。
正是这些“乖”孩子带来的领悟,引领了我,激发我渴望去探索如何让这纯净的生命与这个世间的文明相遇?学会去倾听,成为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