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孩子在成人诚实、真实的爱里,会试着让自己长出诚实、真实的器官,而这也是让社会中的人诚实、真实、健康的关键。所以“爱”需要“真实”,“爱”需要用“真实”、“诚恳”去打动、感动。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陈琪莹
撰文:2016年4月18日

宇宙的本质是爱,那种爱是永在的;但在人世间,“爱”是一种学习。

对人而言,爱,因同感而来,却也因反感而深刻。

“爱”是一种完全的接纳、完全的信任,没有任何附带条件。

但在物质界的我们要明白“爱”、了解“爱”,就必须先看到我们自己的“不懂『爱』”、“不够『爱』”……

当我们知道自己不足,才能学习“真正的‘爱’”。“爱”的学习,首先需要很深刻、很诚实地“面对”(自己或外境),因为“爱”只能从“真实”与“诚实”而来:我愿不愿意对我的灵魂诚实、负责?愿不愿意活出我灵魂上(更高的灵性我,而非低等的自我∕私我)真正的“想要”?

当人可以真实,就能疗愈所有的人际关系。人的真实、诚实,可以被别人的内在感觉到,并被感受到的细胞所记忆。孩子在成人诚实、真实的爱里,会试着让自己长出诚实、真实的器官,而这也是让社会中的人诚实、真实、健康的关键。所以“爱”需要“真实”,“爱”需要用“真实”、“诚恳”去打动、感动。

在关系里,我们往往渴望得到“爱”、索讨着“爱”;那是因为我们感觉着自己得不到“爱”,我们内在的力量没有起来。我们要看到自己要的“爱”,是“以‘爱’为名”的伪装:我们要被肯定、要被同理/同情、要被看见……那些其实不是(真的)“爱”。

但当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不接受自己时,你就无法爱着你的全部。你不能(爱自己),别人更不能(爱你)——因为宇宙中最基础的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你自己不知如何对待你自己,别人当然更不知如何去对待你。人际关系中,“爱”是你“‘自我’状态”的反应。

要懂得真实的“爱”,就必须学习勇敢去“爱”与“不爱”。这种在“‘爱’的‘对象’”上“取舍”的能力,才能让我们更自由地在“爱”里——(之前的、暂时的)“不爱”能帮助(之后的、永恒的)“爱”更纯粹、也更坚定!

了解“不爱”,才能进入“爱”。

“爱”并不透过思想,“爱”透过感觉来经验、来实践。因为凡事背后都是灵性力量运作着,所以物质界中的“爱”与“不爱”,都在学习“爱”,也都是宇宙对我们的“爱”:当我们可以真实地去“爱”或“不爱”,我们才能真实“自由地‘爱’”。当我们能经验到亲疏远近的爱,才有机会能让我们真正靠近“博爱”,因为接受、因为宽容、也因为明了。

如果“‘爱’的‘付出’”诉求、期待的是“‘爱’的‘回报’”或“‘爱’的‘炫耀’”,“爱”就在当中消失了,这也是“不爱”。

“爱”是一种对象之间平等的流动,所有的对象都要被尊重到。“爱”不是“忍耐”:“忍耐”无法带来真正的了解,更无从导向真实的“爱”;“忍耐”只会让“爱”失焦、倾轧,成为“以‘爱’掩饰的‘不爱’”。“爱”可以嫉妒、也允许嫉妒,这是对小我/低等我的接纳与尊重——如果我不肯看向我的“黑暗”,又如何以我的“光明”照亮?因为我连自己“黑暗”在哪里都不知道或不想知道。“嫉妒”真的只是一个过程,“嫉妒”是心胸的收缩;当收缩过度,就会想要开展,那就是抛开“嫉妒”的时候。而且,当你可以允许自己犯错,你就可以允许别人犯错,这就是“慈‘悲’”、“博爱”的开始。

“爱”也可以生气,因为那是一种沟通与表达、是你的情绪;但也要知道,那也可能损伤到(尘俗定义的)“爱”,也需要你对你(发泄出来)的情绪完全负责。

“爱”是一种允许、尊重,允许、尊重个人各自的状态,而不急急干预。“爱”尊重着每一种生命的流向,但“爱”的诫律是:“汝不可侵犯。”没有任何/谁有权利进犯任何/谁,这是“内在”的道德,也是“爱”的道德。

“爱”就只是“爱”,没有背后的目的与欲求;如果有,就不是“爱”、不算“爱”。

“爱”从自己开始,从“让‘真实的自己’出现”开始——真实的自己,才有真实的能力去爱;而“爱”,从来都是宇宙的真实。

〔补充说明:请参考以前的贴文“被爱伤害”、“美丽与真实,”、“自由”等篇。〕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