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回覆 「兒童的教育大概是指幾歲的時候?」

當我們在詢問「兒童的教育大概是指幾歲的時候?」之前,我們應該要先問問自己「我們心裡認為的教育是什麼?」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作者:蕭語謙
撰文:2016年5月2日

說到這樣的問題時,我想先和大家釐清某些重要的觀點,首先來想想教育到底是什麼?馬克思主義、杜威或是赫爾巴特的想法—基本上人類的孩子在出生時和猩猩、小貓或是小狗都沒有兩樣,因此,大人們要盡量地從外建立起一套準則及標準(外在的框框),讓孩子遵循著這些準則在框框中建立起孩子的人格;而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及蒙特梭利則主張,人類是被一個巨大的命運給導引著,每一個人都是背負著不同的課題誕生在這個世界上,而後經由善的意志力將課題完成,因此我們要儘可能小心,不要傷害到每一個孩子內在潛在的可能性。

這兩個立場根本性的不同讓我們一目了然,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分歧?讓我們從這兩者的背景來簡單探討看看;一方是完全以「生存競爭」為前提的進化論思想為主幹,人類只是在某個時機點來到世間享樂,然後依據地上的物質世界的生存條件孕育出生命,死後則又回歸到土地上,因此為了適應物質世界,這一方的思想一定會傾向於弱肉強食的範疇里,終究人一生只不過就是個短暫的過客般的存在而已,而如果認為,每一個人個體的個性中,都一定擁有更深層存在依據的人,無論如何,這樣想法的人到後來都會偏向於裴斯泰洛齊或是施泰納的教育論點中。可能會有人認為要不要釐清這樣的觀念想法,一點都不重要,然而,對於「受」教育的孩子來說,他的生,在我們對教育的觀念下,就已經主宰了他未來死的方式,每一個人當年紀越來越大,開始思考起自己老後的問題時,這就和考量讓孩子「受」什麼教育一樣現實實際,老後我將成為「無」,或是生之後人生將在死後再度閃爍,這兩種對於死亡不同的想法,當然就影響了人一輩子如何活著,這雖然是對老人來說非常重要的問題,同時對於小嬰孩來說也是同等地重要,自己是如此地越過重重障礙及限制,終於誕生在這世界,周遭的人如果只是認為反正就是來這世界走一遭而已,和小貓小狗沒有兩樣,以及,從一誕生就受到大家的祝福,以現有的樣貌被肯定被教育,這兩者間的人生一定是天與地般的不同!

因此當我們在詢問「兒童的教育大概是指幾歲的時候?」之前,我們應該要先問問自己「我們心裡認為的教育是什麼?」

讓我們來看看剛出生到三歲左右小嬰孩的樣貌,當我們仔細觀察孩子時會發現,原本應該是各自運作的視覺、聽覺,然後觸覺、味覺及嗅覺等等,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剛出生不到幾個月的小寶寶竟然可以將它們全都合而為一,手觸摸到的、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以及用嘴巴嘗到的味道等,小寶寶不知從何而來的學習力,立刻就能將這些感官得到的資訊,合併整合成一個結論「這是我的媽媽!」「這不是我的媽媽!」,這麼不可思議的事「你教的了嗎?」,剛出生沒幾個月的寶寶就已經知道要整合自己感官給予的印象,通過各種的感覺,感受到同樣存在的另一面表現。

這時的小寶寶首先開始學會頭可以轉動,然後手可以自由地擺動,之後出現了「想要」的物品,他們開始學著伸出手抓取,經由手撐起身體,然後開始爬行,接著他們知道原來胸和手腳可以自由運作,來到九個多月十個多月,小寶寶竟然開始扶著東西想要站起來,當小嬰孩終於站起來的瞬間,那張小臉上神聖的笑容,會讓我們從不敢相信到令自己感佩,這時如果有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在旁邊感同喜悅,這對於小嬰孩的人格發展將會起到重大的作用。

然後一歲多,小寶寶竟然開始會說一些話,首先他們先說一些名詞,媽媽、爸爸、水水、車車…,一些簡單反覆的名詞,然後漸漸會說車子、雨傘、衣服…等單字,一歲四五個月大時,他們還會開始加上些形容詞,好大的車車、好吃的飯飯…,然後再過一陣子,連動詞都開始運用自如,下雨、開車…,一年左右兩歲前幾乎所有的詞性都能說出口,這和我們在學習外文相比較的話,簡直是天壤之別,連大人都覺得汗顏的超速度,到了三歲左右,孩子們連一些複雜的語感都掌握得住,例如:果然、不然的話、為什麼…之類的詞都能朗朗上口,類似「但是…」「所以…」這樣的詞性,我們光是要解釋說明就要花不少的心思,然而三歲左右的孩子卻能輕而易舉地使用這些詞句,可知,三歲左右孩子的心中已經開始在孕育複雜的思路,四歲左右,孩子幾乎和周遭的人們都能對話如流,想一想,在這過程,我們能「教」什麼給他們嗎?充其量我們只能說我們在養育,「教」都是孩子內在「自己在教自己」,身為父母親的我們,只能在旁邊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並且適時地輔助(不是主導,不是誘導),以身作則地將善、美示範給孩子看,大人以自己的行為為孩子呈現,生存於這個世界需要的知性,然後讓孩子在14~21歲時,依著自己內在的道德及美學尋找這個世界的真理,我們從來就沒資格「給」或是「教」, 因為給予的只是我們自己人生的拷貝,教導的都是死掉的智識及過去,那些死亡的知識,如今按個電腦按鍵所有資料都可輕而易舉入手,而我們卻說我們「教」小孩!「教」孩子,只是我們大人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那麼我們如何做輔助呢?重點就在這裡,之前有位老師曾問過我:「如何知道在什麼時後給予孩子需要的?」中國有句諺語叫做「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己」排在「知彼」之前,可見要知彼之前我們得要先知己才行,如果我們都能對自己的一切(人的本質、自我存在的依據)瞭若指掌,那麼我們自然而然就能知道「該在什麼時後為孩子做些什麼輔助,而不去打擾他內在自我教育的力量」,另外就是施泰納博士為我們基於人的本質所論述的教育法,則是另一道橋樑,因此我們需要多閱讀施泰納博士的著作,然後實際去經驗他希望我們去體驗的過程,唯有這樣,你才能知道面對孩子的教育時,如何地創意及保護。

關於幾歲開始實行兒童教育這個問題,我就先打到這裡,另外氣質說的部份,下回補上!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