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我心裡一直存在著很強烈的控制欲。失控對我來說是多麼可怕的挑戰啊。我為什麼要掌控呢?因為我要完美、要安全、要遵守規則;我不要缺陷、不要危險、不要隨心所欲。
撰文:2015-05-19
孩子一天天在長大,隨著他的行動能力越來越強,自我意識不斷確立,作為母親的我,有些驚慌的發現:我對孩子越來越沒有耐心了!在越來越多的時刻,我會對他極其不耐煩,我想要大聲吼他,我想要制止他、約束他,我甚至有過想大巴掌拍過去狠狠揍他的衝動。
每當這樣的「不耐煩」向我襲來,不論結果是爆發還是隱忍,我都會很難受。爆發的結果是傷害孩子,他那彷彿受了驚嚇一樣的眼神讓我無比心痛,這份心痛又會引發我的自責和愧疚,讓我對自己充滿了失望。隱忍的結果是自己不斷地吞咽委屈,它們在我的身體里擰成無法消化的結,形成日後的隱患,也許會帶來更激烈的爆發或者身體的疾病。
我不斷的追問自己:
當我學習了兒童發展心理學,了解兒童各階段的發育特點,我完全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但為什麼還是沒辦法接納?
我為什麼對孩子沒耐心?
這份不耐煩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它從何而來?
感謝孩子,他一如既往的不斷創造讓我幾近抓狂的窘境,這為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覺察自己和探索自己的機會。當我偶爾能跳出情緒的挾制,保持內在的清明來覺察自己時,我得到了如下答案:
「我憑什麼容忍他?」
那是一次午飯時間,孩子卻很興奮、沒太大食慾。他不停地打岔、做其他事情,自己不肯吃飯,我喂他他也不配合,固執的不肯吃菜,不斷把我送進他嘴裡的飯菜吐出來。還故意挑釁似的觀察著我的反應。
我的內心早已如有油煎,波濤洶湧了。有那麼一刻我幾乎就要對他大吼出來。這時候,我內在的覺察力突然升騰起來。我清楚的知道我大吼之後的結果,那就是:他哇哇大哭,我們的午餐在氣鼓鼓中草草收場,之後我又要因為自責和愧疚而對他道歉,哄他。我突然不想再經歷這樣的過程。我想要看看自己內在到底怎麼了。
於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努力不帶評判的去接受自己的狀態,我允許自己的不耐煩,感受自己胸口不斷涌動的氣流。然後,我的內心升起一個很深的委屈:「我憑什麼要容忍他?我自己都從來沒有被這樣的接納和允許過啊!」當這句話冒出來的時候,我一下子平靜了許多。
是的,我總是告訴自己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但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老師、周圍的大環境,都在有意無意中施加給我一些要求和標準,而我已經把這些外在標準內化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我在潛意識中認為滿足了那些要求才能得到愛,在不斷的迎合的過程中,也累積了很多很多的委屈在心底。現在我生命中出現了一個魯莽的小傢伙,他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我努力地想要無條件的去愛他。但在這個過程中,在包容他、接納他、愛他的同時,我內在小孩兒的委屈被喚醒了。我內在的小孩兒不斷的通過使我「不耐煩」來向我傳達一個需求:「你憑什麼容忍他?你從來沒這麼允許過我啊!你好好愛愛我吧!」
我能說什麼呢?我想對我內在的小孩兒說:「嘿,親愛的,我看到你了,我聽到你了。我不想再要求你,我要好好愛你。我願意嘗試著去無條件的接納你、陪伴你。」
「我真是個失敗的媽媽……」
那是一次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交往,我的孩子突然伸出手來狠狠的拍在對方身上,對方的家長馬上表現出有點緊張,並緊緊的護在孩子身邊。那一刻我覺得很沒面子。其實,我常常會告訴孩子跟小朋友玩兒的時候,不能用手去拍打,如果喜歡對方,可以輕輕的摸一摸。但他「屢教不改」,一如既往的用這樣大幅度的動作表達自己。所以在制止之餘,我幾乎忍不住想要好好訓斥他兩句,甚至把他拉走以示懲罰。
但我清楚地知道,不論是訓斥還是拉走,並不能改善這種局面,反而給孩子造成壓力和困擾。我還是努力回到自己的內在,去看看,我到底怎麼了?孩子一個稍微幅度大一點的動作為什麼讓我如此的緊張和焦慮?我看到那一刻,我的內在充滿著一種挫敗感:「我真是個失敗的媽媽」。
原來,這份較低的自我價值感,才是我如此沒耐心的根源,而孩子的行為只是一個誘因而已。如果要試著理清其中的因果,大概是這個樣子的一個循環:
媽媽的內在有一個對自己狀態的不滿(隱) ->
引發媽媽的焦慮情緒、自我價值感變低、接納度變低(隱)->
孩子的某個言行觸發媽媽的情緒,對孩子發泄不滿(顯)->
媽媽發泄之後產生內疚(顯)->
印證、繼續引發對自己的不滿(隱)
當媽媽對自己不滿意時,會把孩子的不當言行擴大化、絕對化,並把責任歸結到自己身上。「我為什麼把孩子教養成這樣?我為什麼總是這麼糟糕?我為什麼啥都做不好?」孩子的行為引發了媽媽內在的焦慮,加劇了媽媽對自己的不滿。媽媽對孩子的「沒耐心」,恰恰是對自己的沒耐心。媽媽對孩子的「不接納」,恰恰是對自己的不接納。
「我要一切盡在掌握!」
昨晚陪孩子一起洗腳,他玩水玩得很high,不斷用腳拍打水面,把水迸的到處都是。我制止他之後,他又開始喝洗腳水。而且不顧我的告誡,一再的喝。洗個腳才幾分鐘功夫,他不僅製造了一片混亂的水世界,把地板和自己的全身都弄濕了,而且喝了好幾口洗腳水。原本計劃安靜的洗完腳一起去睡覺的,這下我又要收拾殘局和給他換衣服、漱口。那一刻,我有點抓狂。
我能感受到有一股浮躁的氣流在胸口涌動,它來勢洶洶讓我想要大喊大叫。而驅動著這份浮躁的,是一個很清晰的念頭:「我要一切盡在掌握!我要掌控我的生活!我不能接受如此的混亂、失控和無序!我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原來在我心裡一直存在著很強烈的控制欲。失控對我來說是多麼可怕的挑戰啊。我為什麼要掌控呢?因為我要完美、要安全、要遵守規則;我不要缺陷、不要危險、不要隨心所欲。
我認為,家裡的環境整潔乾淨是好的,而孩子所到之處卻永遠那麼亂糟糟一團,這讓我感覺到失控。
我認為,逛一個公園或一處景點,應該把值得看的地方都走遍,而孩子卻可能被一處普通的小草坪吸引去全部注意力而不肯離去,這讓我感覺失控。
我認為,病從口入,飲食潔凈講究衛生很重要,而孩子卻喜歡從地上撿東西吃,或者抓起什麼就往嘴裡放,這讓我感覺失控。
我認為,有效率的做事情,在單位時間裡安排盡量多的活動是好的,而孩子卻拖沓隨性,喜歡的遊戲可以一直重複的去做,這讓我感覺失控。
我認為,對人應該有禮貌,而孩子卻不肯在我的引導下與長輩禮貌的打招呼,這讓我感覺失控。
我認為,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是對的,而孩子永遠把我拖入無止境的清洗、打掃、整理之中,這讓我感覺失控。
看啊,我的內心有多少規則,有多少好的、對的標準,有多少「應該」、「不應該」。這個世界在我眼裡,並不真實,我只是看到了我想看的部分,我只是按照我的規則在生活著。我一邊禁錮著自己,一邊享受著所謂的「控制感」:看哪,一切盡在我的掌握(其實是我被那些規則掌控著)。
而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時,並沒有規則和界限。他感受世界的很多方式,都是在挑戰我的規則。被挑戰所造成的失控讓我抓狂,所以我試圖把自己的規則灌輸給他,我積極的想要把他儘快納入「我們」的行列:來吧,孩子,我們一起來掌控這個世界!而他不斷的以他的方式告訴我:媽媽,自由比掌控更有趣,等待比驅趕更有趣,漫無目的的閑逛比帶著攻略趕路更有趣,真實比規則更有趣。媽媽,放開懷抱比緊緊抱住,讓你擁有得更多。
我要感謝孩子,沒有他的挑戰,我甚至都沒意識到自己被這麼多「規則」約束著,在「控制感」的驅使下活得那麼局促和狹窄。看來,我該放鬆點,允許自己在孩子的帶領下鬆鬆綁、透透氣。摘下有色眼鏡,看看這個世界本來的面目。
以上,就是我對自己為什麼對孩子沒耐心的深入覺察。也許你會問我:看到了這些之後,能解決你的問題和困惑了嗎?你變得對孩子更有耐心了嗎?我的回答是:我不會變成一個再也不發脾氣、永遠對孩子滿懷愛意和耐心的媽媽。這世上恐怕也沒有那樣的媽媽。但是覺察到上面的這些念頭後:
我對自己、對孩子的接納度提高了;
有很多從前會觸發我焦慮的狀況,現在可以從容面對了;
我活得更真實了;
我更愛我自己和我的孩子了。
作為媽媽,我們能給自己多少耐心,就能給孩子多少耐心。
還真是沒辦法解決我們的問題和困惑,繼續問著怎麼辦
謝謝你的分享。這真是說出了我的心聲。一向以來,我都以為自己蠻有耐心的,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的耐心卻漸漸減少,也出現失控·抓狂的情形,而且也發現當我生氣的時候,口中說出的竟是媽媽當年對我說的話(而我不喜歡的),也許是我的內在小孩呼喊吧。感恩許多人在網上無私的分享,讓我學習了不少。
我也在學習等待,放慢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