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班就好比为父母们提供了一面面活生生的镜子,如果愿意有意识地清醒地来看这面镜子里的自己,每个父母都能随同孩子一起朝良好方向成长。
撰文:2009年7月13日 配图:pinterest
孩子和家长这面镜子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很多人曾从不同的层面提出过这样的认识。
上亲子班这三个月来,通过我自己有意识的观察,我也确定这是一个事实。
有宝宝之前我阅读过一些史丹纳的著作和一些与华德福学校相关的文章和作品。上了亲子班后,我才发现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比想象中大得多。问题的关键不是我自己的理论读得够不够多,而是我自己本身的力量决定了我现实中的行为能力。
在家里带孩子的大多数时候,我的意识是处于一种混沌和模糊的状态,仅凭着感觉对待孩子临时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曾经阅读理论激活过的觉醒似乎又沉睡了,就好像从来没有觉醒过一般。而这三个月的亲子班,就像我获赠了一面镜子,暂时从混沌模糊中睁开了眼。
亲子班刚开始的两三次课,我完全处于忙碌、茫然状态。情绪情感被动地跟随自己孩子的情况起伏,更没有力量知觉到同班里别的孩子和家长的情况。第一次课吃点心的时候,宝宝挨着一个小男孩坐,这个小男孩喜欢玩食物,把点心拿在手里捏,嘴嚼后不吞而是吐在桌上和地上。原本从来不玩食物的宝宝回到家也出现玩食物的情况。这些都给我了很强的挫败感。甚至让我怀疑这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或许我的宝宝一岁零八个月是不是还太小?并且我感到我实在无法胜任助理老师的工作。
但同时我又很欣喜我能比较清晰地从孩子在班级内的情况,意识到我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幸运的是实际情况很快就转变了。宝宝在第四次课开始似乎就已经完全适应了亲子班的节奏,并开始喜欢上了比较动感的“拉个圆圈走走”这样的活动。也能专注安静地听小故事。孩子的安宁开始影响我。我也开始有一些的余力感受别的家长和孩子。亲子班有位家长沉静、包容,说话语调带着满足的微笑。而且似乎有一种天赋能看到教室里及时需要帮助干的活,默默走过去,很自然、平静、和气地完成,就像那原本就是她自己份内的事情。这些是我最缺乏的。我非常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和气质。到后来我发现,我在有意识地模仿她学习。
课间的点心开始是由食堂帮做的,后来调整为由家长们轮流来做。家长们轮流做点心也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每次吃到家长们做的可口的包子,美味营养的粥,饺子,蔬菜,面皮,都能体会到家长们的一片爱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自信。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有什么能比用温暖的爱心和友情做出的食物更营养的食物呢?我也默默把一些菜谱,特别是各种粥和糊糊的配方记在心里,回家做给家人一起分享。
孩子的急躁,那是因为我就一个急躁的人;
孩子被动,那是因为我对孩子还不够信任,保护过多;
孩子不够结实,那是因为我的食谱不够营养,不够用心。
孩子有时候霸道,或许是因为我内心深处莫名其妙的骄傲的痕迹。
……
亲子班就好比为父母们提供了一面面活生生的镜子,如果愿意有意识地清醒地来看这面镜子里的自己,每个父母都能随同孩子一起朝良好方向成长。
故事的神奇力量
在亲子班后期,宝宝已经能大方地哼唱春仙老师唱过的歌和手指谣。最显著的影响是在亲子班课程结束之后一周,宝宝会在床上自己用小被子布置故事场景,给绒布娃娃讲故事;自己给自己玩耍的时候,会一再重复再亲子班上听过的故事,听过的歌。话越说越溜,童谣越唱越完整,并且乐在其中。根本不用特意教说话,宝宝的耳朵似乎已经很会专注地捕捉听到的每一个陌生新鲜的词汇,并饶有趣味地模仿练习。
我想可能和听故事有关。端午节之后,宝宝已经能宁静专注地看春仙老师一手一手布置好故事场景,并专注地听完整个故事,神情非常的满足。春仙老师讲故事的声音音质温润,平静中有缓缓的起伏,越到亲子班后期,宝宝听得越专注,我有时候感觉到抱在怀里的宝宝几乎是一动不动,也没有呼吸。有时候,故事结束,宝宝会满足地吐出一口气,似乎刚刚从很深的故事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