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成都華德福學校(網站)
配圖:圖為成都華德福學校校園2014年實景
- 作為任何一所學校的創建者、建築設計師、環境營造師,面對一所學校的規劃時你也許會問自己:
- 怎樣才能讓社群、團隊合作創建出理想的校園?
- 怎樣的校園才能給孩子的成長提供最有利的條件?
- 怎樣的建築、教室對於孩子來說才是舒適的?
- 如何營造可持續生態循環系統?
- 如何設置人性化的教學設施設備?
- ……
2004年,第一所華德福校園在成都建立。當時,校園建立在一座農家樂的舊址上,借用原有的建築,憑著樹林、水塘,營造出自然的環境。
當然,建立一所美麗且舒適的華德福學園,是老師、家長以及整個社區一直追求的方向。
台灣慈心學校的規劃師湯譜生老師寫到,校園建築性發展應追求理解孩子感官發展與身心靈的平衡,與課程核心精神呼應。可以讓孩子沉醉陶然於其中的自由遊戲空間,並保留可供寧靜思考的空間規劃,讓孩子可以自在的在校園裡尋覓屬於自己的秘密花園。
「協力造校」在討論如何將校園營造的權利由專業的營造廠商拿回,它同時是孩子、家長、教師、社區的協力互助與創造,而這樣的集體參與的實施過程,對社群的共同意識的建立,有著更積極的作用。
2011年,在石頭爺爺Johannes博士的幫助下,設計修建了以東方傳統建築風格為主的小學教室,並在四合院院落中間,種上了13棵銀杏樹,圍成樹圈。
石頭爺爺說,樹圈不僅是為了保護環境而種植,更是為了治癒地球母親的傷痛,通過樹圈的創意設計,創造出一個康復大地、康復心靈的能量場。
因此,校園不僅是讀書和工作的場所,它也成為了我們全社區的心靈家園。
在人智學哲學理念下,除了有遵循人自然成長的教育理念,也有相對應的建築學和環境學,與華德福教育內外呼應,這也讓華德福教育里提倡的:美的環境、為不同階段的兒童成長提供相適應的環境、可循環利用的資源等成為可能。
新奇的外牆並不是為了標新立異,漂亮的彩繪圖案也不僅僅為了裝飾。每一個拐角、斜坡、雕刻、圖案都蘊含著設計者的深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