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教育的艺术性实践

教师必须深信自己教导的真实,这种确信会让教学在孩子的心魂上产生力量。教师也必须尊敬孩子心魂的永恒性、丰富性,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教导孩子;高高在上的教导,会很快在孩子的心魂中凋谢。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陈琪莹
撰文:2017年8月14日

人的心魂有着意志生命、情感生命、思想生命三个面向,而教育必须照顾到这三个面向的成熟与学习。

身为教师,当你知道你的教学会深深影响到孩子/未来人类的存在状态,你就不会怠忽职守、得过且过;你会对自己的给出更谨慎也更有意识。

补充说明:事实上,教育的力量比遗传的力量对人(存在、健康)的影响更大。

举例说明:孩子如何组织起自己的肌肉,其实是依赖环境中获得的温柔与印象,这些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呼吸、健康的肺与健康的肌肉。

教育是要帮助孩子的心魂克服物质体/肉体的限制,当孩子内在的神性被唤醒,孩子全身的有机作用都会起正向而神奇的变化。

补充说明一:孩子的灵性直接作用于物质体/肉体,而且比成人多上许多;孩子的灵性积极而活泼地渗透着整个物质(体),进行捏塑──人终其一生物质体上的有机作用都被孩提时期隐匿的灵性发展影响着。

补充说明二:孩子的有机作用完全不同于成人:成人的感官存在于物质体的表面,也可以用理智控制感官;孩子却不然,孩子的感官必须完全屈服于外在,因为孩子彻头彻尾、整个存在都是感官──孩子是完全的感觉器官。

举例说明一:成人的品尝(局限)在舌头与牙龈,所以味道平淡到稍纵即逝;但孩子的吃是用全身去品尝、全身都进入了“吃”,所以(反应)强烈。

〔举例说明二:当阳光照耀着孩子,光不仅在孩子的神经系统上波动,也波动着孩子的呼吸与血液循环──阳光波动成了孩子;但阳光在成人身上,就只进入了眼睛里,在表面/皮肤/表皮,不那么容易内在。〕

举例说明三:当我们大声喝斥孩子,我们不仅喝斥了孩子的心魂,也恫吓了孩子的身体/物质体,使之无法健康更无法顺利成长──我们的喝斥会跟着孩子一辈子到老,是孩子终身难忘、挥之不去的(反)礼物。

孩子带着全副的心魂,尽情吸收环境的一切来成为自己;也因此在教育中,必须让孩子活在完全的感官中,才有机会真正进阶到技术/技巧。

教导(特别是年幼的)孩子,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完全的榜样。

补充说明:孩子在环境中会让自己成为完全的眼睛,看得比谁都透彻,尽管不那么意识着──孩子被环境完全印记。

举例说明:十二岁左右的孩子会把自己从前身处的环境表现成完全的自己,(环境)急躁还是缓慢、友善还是敌意,(生命)有趣还是无聊、丰富还是单调,都会在孩子的步态与姿势中展现。

换齿之后的孩子心魂状态也完全转变:“孩子对环境的全然模仿”转为“(只)对自然权威的接受与模仿”;孩子进入了有条件的(部份)模仿,不再照单全收──换齿,让灵性力量从物质(体)(的)建构中(完全)释放出来,也因此让灵性与物质开始在体内真正断裂、分离,孩子的物质体开始偏向性/片面性与硬化;事实上,这一世的疾病通常伴随着换齿之后,“换齿”是人真正因这一世的自己/为这一世的自己而生病的开始与门槛。

补充说明一:是非、善恶的观念对7-14岁孩子的心智而言一点都不重要,孩子认定的权威(父母或教师)所认为的是非、善恶,就是孩子依凭的是非、善恶;孩子以模仿权威来讨好权威、连结权威,进而形成自己未来可能的权威。

补充说明二:换齿(7岁)之后,孩子心魂中的灵性力量从物质体上/身体的有机作用中撤退,开始自由并弃绝物质;但在青春期(14岁)之后,这股灵性力量又重新渴望与物质体连结,希望能再度弥漫、渗透与植入,所以青春期之后的身体/肉体充满着灵-心的特质,反而不再那么物质;而灵性力量的退与进、出与入、落与起的中间点就在孩子的九岁半,九岁半是孩子真正的危机与转机,也是教育上最重要的时刻。

补充说明三:帮助14岁之后的孩子热爱也关怀世界,能让灵性力量顺利渗入物质体之中并且完整连结,却不会被物质体的肌肉强烈吸收,造成孩子耽溺于自恋(情结)(过度的自恋也会造成之后无法挽救的自利、自私)。

而艺术性的教学可以帮助孩子这样的断裂重新连结,让乙太成为孩子自己的治疗。

在这样的努力与仔细当中,孩子会视你为自然的权威,因为孩子感受到了你、你超乎物质层面的用心……

当孩子真正(愿意)尊敬你,这样虔诚地接受会让你在孩子的日后创造出某些心魂性的质素,而能质变孩子,让孩子成长后有着祝福世界的力量,透过自身的特质。

补充说明一:这样的孩子未来将有一种光亮,不在所说的言词、所做的行动之内,却在声音、存在之中,带着一种能够化育环境的坚定与温暖;他们的所在、他们的出现就是世界的祝福──在人的手能将“爱”流向世界之前,必须先双手扣指紧握,以祈祷之姿,在世界的一切之前谦卑;给出祝福的力量就在之前愿意低头于世界的祝福之下。

补充说明二:双手扣指相握,是我愿意收敛自己的意识、无意识,太阳、月亮,给出、接受……于一种静止之中,我统整了自己;交握的手放在胸前,是我以心的真诚、虔敬与觉知,景仰一切。

补充说明三:我们并不直接教孩子认读与识字,而是让孩子觉得文字可以由图画中艺术性地升起,那是一种期待、一种惊叹!仿佛什么被隐藏的透过这种浮现揭露了,可感,却又不可说……这样的等待,会让孩子真正爱上文字的简约、文字的力量──让孩子的全身参与(被)图画(浸染)的力量,愿意以手(用心)写出这种看见与创造。当孩子有了完全的书写力量之后,才能让孩子进入文字性的阅读(学习的步调非常重要,前后不可颠倒;基本上八岁之后才开始阅读,孩子书写的能力与艺术性才能充分发展)。

举例说明一:如果孩子的脚步抬不起来,通常暗示着孩子在换齿之前心魂被注入了不该给予的重量,艺术化之后的课程可以挽救这样的颓势,也要让这样的孩子多画画;如果孩子的脚步过度轻盈、跳跃,要让这样的孩子亲近音乐,音乐中的秩序能帮孩子在适当的状态下稳定。

举例说明二:“完整(度)”无法给予心魂呼吸与创造的空间,艺术性要的当然也不是钜细靡遗的完整:华德福教育中不会给孩子轮廓、五官完整的洋娃娃,而是没有明显五官与四肢的(可能在一块破布上点上眼睛,就可以是恰当的玩偶),是因为前者会让孩子的血液浓重(起来),连带影响到呼吸,而严重干扰了孩子物质体的构成。

举例说明三:非常水相的孩子内在比较黑暗、沉郁,但用暖色激励反而适得其反;明亮的暖色系会造成这样的孩子内在的震惊与冲击,反而更畏缩,蓝或蓝紫色系能让这样的孩子内在和谐与稳定──教育永远在(讲究)细节的细致照顾里。

教育并非死知识的填鸭、硬灌与死背,这样会造就许多三、四十岁就糖尿病的病人;教育从来不是空间、记忆、能量上的塞满与占据,孩子只能从环境中学到他内在本有的,而非任何刻意、外来的。

补充说明:教育道德不是让孩子背诵教条与训诫(如:弟子规、中华文化道统、静思语……),而是教师自己的行止示范出内化的道德,也讲述一些人物故事/传记,唤起孩子内在同感与反感,而能自己道德。

举例说明:当孩子非常内向,就不要强迫孩子外向;推着内向的孩子硬要外向,孩子不仅无法真正外向,内向的敏锐、纤细也会枯萎──强迫性的教育无法让孩子(的心魂)长出任何,反而让孩子提早凋谢;教育是给出孩子内在心魂的真正所需(华德福教育里没有一定、没有既成、没有确切的课程进度,也是同理:因为每一班的孩子都不一样,即使同龄;而今天的孩子与昨天的不一样,明天的孩子也将不同于今天,所以教学每天都要调整;而这,需要教师完全的奉献与无私)。

让孩子灵性上释出并多余的力量正确陪伴孩子发展,而不是虚耗在需要汰换的知识与强记之上。

教育从来不是因为小学而必须小学、因为中学而必须中学、因为大学而必须大学、因为博学而必须博学……教育不会因为孩子所在的阶段而狭窄;教育看向一生,也指向一生!教育不该让孩子生病,从头到脚……

而专门化/专业化的教育,因为片段与专精,给不出孩子应有的完整,反而有所偏废──分科太细、知识/技术太精,只会让人分裂自己的完整,遗忘自己其他的可能。

教师要给予孩子的,绝对不是(非常专业的)知识,而是自己的人格与力量!教师唯一要真正给予孩子的,是让孩子有机会发展自己、成为自己,而且健康、完熟──真正的教育取自内在,而非外来。

补充说明:优律思美(一种在视觉上图像化了的语言)是华德福教育中最低年段到最高年段都会安排的课程,优律思美会让孩子的心魂校正自己到完全对应着言语的正确状态(真正的人能以“直立/正直(状态)”言语出自己的心魂),在完全看得见、舞得出的语言之中;孩子在生活里发展出自己的言语,孩子的心魂在优律思美中发展出自己的言语──孩子的身-心-灵在一种协调、一致之中。真正的教育必须让心魂活着,而心魂才能教育出真正的孩子自己。

举例说明:一般时兴的体操、体育是根据物质体而设计,但因为没有在心魂以上的层次工作,将无法避免之后新陈代谢系统上的疾病(如:风湿症);体操、体育厚实化了物质体的密度,让心魂更不容易穿透与编织。体操无法防止老年人的骨质脆化,但如果孩子的体育、运动中被心魂的力量浸淫,就能免于年老时的体质松脆;而优律思美就是有着心魂力量的体操。

真正的园丁,尊重植物内在的时序;真正的教师,尊重孩子内在的萌芽、尊重孩子内在必须为着自己的发展(进程)。

补充说明:如果植物要长成完全的自己,就无法被任何裁剪、催促,当植物可以稳稳地、慢慢地由根而茎、而叶、而花、而果实,成就自己完全的生命,这是一幅多美的景象!史代纳希望所有的教师与父母,都把这样美丽、生动的景象收藏在自己心里,知道孩子终会为自己开展,以最合宜他自己的速度与脚步。而教育,为的就是不要让孩子的根失去最基础的生命力。

教师必须深信自己教导的真实,这种确信会让教学在孩子的心魂上产生力量。教师也必须尊敬孩子心魂的永恒性、丰富性,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教导孩子;高高在上的教导,会很快在孩子的心魂中凋谢。

给予孩子经验事物中深遂的看见,也许孩子当时不明了,但在之后成熟时再度回顾,将是一种对生命的唤醒与启迪,能强化孩子意志上的动量。

补充说明:这种看见,是属于教师个人生命性的看见,以教师的人格感动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默记/记诵许多(祖传或宗教中)道德性、知识性的教训/教条,钳制孩子的个人性,让孩子成为过时思想的奴隶。

在教育中,年长的一代将生命之中的最菁华奉献给年轻的一代,让年轻的一代能够踩在年长的之上,真正向前迈进:人没有那么容易完成(自己),但超越(世代)的爱可以帮助这样的完成。

真正的艺术,是神奇地触碰与揭开宇宙之谜,那些被表象深深隐匿的部份;而教育,也是揭露生命为何得如此的艺术──(从事)教育是宇宙中真正高贵也真正需要的事,因为教育者必须永远带着无私的爱与奉献的热忱。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