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人智学和神智学有什么不一样?

歌德馆建筑

编者注:本文是语谦回答一些朋友的提问,读来很有收获,就刊载以分享给大陆的朋友们,适逢由HiWaldorf运营的全新在线社区“Steiner咖啡馆”正在测试中,可以为社群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场所,里面专门有一个“问答”版块,希望可以让更多的问题,遇见对应的解答,沉淀下来,成为社群的财富。欢迎你,去提问!

作者:萧语谦(FB
撰文:2017年1月9日

讯息中有将近五封是询问同样问题的(因为我看到现在已经有五个人问了,还有一些讯息我还没看,我想应该还有同样的疑问!)一并回答啰!

【人智学和神智学有什么不一样?】

以字面上的解释来看的话,以希腊文的神(theo)及(sophia)而成的合成语(theosophia)即为神智学,人类(anthropos)和(sophia)合成的单字则为人智学;字尾并不是一般使用的(logos)而是(sophia),(学)这个字并不是现今所指的学问之意,以字义及语源来看的话,(学)是千万根的木头建造而成的建筑物“宀”“爻”,和在这神圣空间中学习的弟子的“子”,这两个字形结合而来的汉字【汉文学者白川静氏注解】。

theosophia这个词在圣经的圣经保罗书信中是第一次出现,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个名词才被拿来表示神秘学,十六世纪后半到十七世纪的巴洛克时代,anthroposophia这个用语也开始被广泛使用,所指的亦是关于神秘学的种种,事实上,十六世纪十七世纪的神智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那就是以人类主义为主轴的思考立场。

神秘学基本上是以大宇宙和小宇宙的相互对应立场为中心思想,但上古时期的人则较为重视大宇宙的范畴,倾向以大宇宙的论说来创建神秘学组织;近代的神秘学者则在思考大宇宙与小宇宙的对应关系时,将重点放在小宇宙的部分,倾向于以人类内在的宇宙为探讨的范围。

anthroposophia也是同样的意义,尤其被广泛地运用于炼金术中。到了十九世纪,则演变成人类学或是人间学的语感,例如:瑞士人类学者Ignaz Paul Vital Troxler以及赫尔巴特学派的哲学家Zimmerman等,他们也将自己的哲学思想以德文的Anthroposophia来命名。

而施泰纳为什么会选择使用Anthroposophia呢?施泰纳曾说:“想要站在认识的山腹上。”也就是说——在那座称之为认识之山的山顶是Theosophia神智学,山腹则有Anthroposophia,如果有一种学问称为人间学的话,那么站在山腹的话不只可以看见人类学也可以同时一窥神智学。——以这种立场建立的学问就称之为Anthroposophia人智学,这样的立场建立起来的学问“人智学”内容,就是以人类的感官及业力理论为中心的基础。

施泰纳所提出的人类感官一共有十二个项目,分别是—

  • 触觉 (Sense of Touch)
  • 生命的感觉 (Sense of Life)
  • 律动的感受 (Sense of Movement)
  • 平衡/平静的感觉(Sense of Balance/Equilbrium)
  • 嗅觉(Sense of Smell)
  • 味觉(Sense of Taste)
  • 视觉 (Sense of Sight)
  • 温暖的感觉(Sense of Warmth)
  • 听 觉(Sense of Hearing)
  • 语言的感觉(Sense of Speech?/Word)
  • 思想的感觉/概念(Sense of Thought/Concept)
  • 自我的感觉(Sense of Ego)

【注:参考资料来自《人哲选文 – 人的十二种感官发展》

只要深入到这十二种感官的运用,人类将能为自己重新打造出另一种全新的感性,可以说感官论是人智学的出发点也是最基本的理论。另一个理论则是以轮回转世为主要思想的业力论,为现代人提供一套可以接受的转世论形式的学说,亦是人智学另一重大的课题。

至于神智学,则是刚刚提到的十九世纪俄罗斯一位优秀的女性神秘学者海伦娜·布拉瓦茨基,经由灵媒而获得的灵魂体验内容,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数的文献相结合,将宇宙发生论和人类发生论系统化,即为现代我们熟知的壮大神秘学体系神智学的源由。施泰纳很长一段时间亦以神智学者自称,虽然人生最后的十年称自己为人智学者,1913年为止仍以神智学者自居。

丹尼尔老师的补充:神智学是由宇宙最高的真理为起点谈论,最后及于地球与人类,人智学是由人类及地球出发,最后才谈到宇宙最高的真理,所含盖的内容与范围相同,只是出发点与论述顺序不同。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