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一下:有些人会隐遁山林,这样的修行并不是为了回到自己,“回到自己”在平地反而更容易办到;隐居山林,为的是要让自己与宇宙更在一起。所以一个人会选择怎样的地方居住,也可以看出个人对地球性或宇宙性的偏好。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者:陈琪莹
撰文:2015年10月10日
一般而言,左脑回会被血液当中携带着的呼吸作用与感官活动(特别是由眼、耳进入的感官经验)所形塑;呼吸作用将血液一波波推挤向脑部,所以,血液与神经共同将脑回艺术性地建构着。
右脑虽然被彷佛对称地安放在和左脑相对性的位置,但是相形之下,右脑回是缺乏结构的、松散的。右脑回只能让我们哭笑,左脑回才能让我们言语。
左利手的人在左脑中风或脑伤之后并不会丧失说话的能力,因为他们的右脑回是以一般人形成左脑回的方式结构的。所以,惯用手实际上支配了人脑结构的方式。
当我们惯用某一侧的手,我们实际上也干涉到了我们那一侧的呼吸,影响到了那一侧身体结构的强弱。比方说,当我们用右手做事情,我们不仅用着我们的右手,我们也用着我们的呼吸,让呼吸较强烈地于身体右半边作用。也因此,右半部的以太力比较强,我们因而有了视野较清晰的右眼、听力较敏锐的右耳、呼吸较强烈的右鼻孔、力量较强大的右臂……以此类推。惯用右手的人,身体右半侧的发展会比左半侧来得活跃、强势,头部左半部的发展会比右半部来得工整、细致;反之亦然。
神经无所不在,但神经却会在头部区域交叉到对侧;当我以右侧运动,实际上我是以左半边的脑去感知到的,这就是神经交叉。所以,当我们习惯使用身体哪一侧,我们就同时发展着另一侧/对向侧的脑部。因此,右利手的人在发音上会在右侧的喉咙与声带上使出较大的力气;基于神经交叉的原理,同理可证,右利手的人也会在左脑的结构与纹路上费上较大的功夫。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人左脑能比右脑纹路深、结构清晰得多的缘故。
[补充说明:这种交叉性也是要让我们对“自我”更有意识,如果不能在感官上交叉,我们形成不了对“我”的感觉。]
在教育上,当一般孩子接受学习,发展着自己已然强化的左半脑脑回时,左利手的孩子,其实会作用到右半脑的脑回。当孩子习字、练习书写时,右利手的孩子强化着当他们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发展的左侧脑回,他们继续深化着言语的能力;如果我们强迫左利手的孩子换手写字,我们就中断了孩子跟他原始习惯脑回的链接,孩子的语言能力就被窜改了、破坏了。更改惯用手,我们其实伤害到了孩子,让孩子无法好好思考、好好说话。
然而,左利手的孩子需要被鼓励与导引成接受以右手写字、以右手取代左手来做事,来矫正孩子下一世可能的身体结构,不再那样偏颇。他们需要先从一些简易的动作练习起,从粗动作慢慢进步到细动作,而不是直接以右手写字。学写字的时程也要晚于一般的孩子,即使很迟才学,也无所谓。如果我们让左利手的孩子跟着右利手的孩子同时以右手学写字,又要让他们写得又快又好,我们实际上是让左利手的孩子变笨。
要将左利手更动成右利手,需要渐进,从日常生活慢慢练习起,这样才不会造成头脑上突然的紊乱。让孩子慢慢习惯用右手,等右手的活动出现了力量,再进入写字都不迟。这样也不会损害孩子的脑力。如果贸然更动孩子用手的习惯,我们其实伤害了孩子的一生而不自知,这就是“爱之适足以害之”。
做任何事“双手并用”会让大脑错乱,大脑将无所适从。若要“双手并用”,我们必须要全盘更动人体的结构。对一般人而言,“双手并用”会让原先可以深化的左脑回无法如此深化与精致:内部有沟槽,外部却是一团烂泥。“双手并用”并没有让头脑更聪明,那只是让脑回再度浑沌、再度分裂,内外不再是一体;这是脑力上的弱化,不是强化。使用单手,才能让思绪灵敏,因为脑回有了由内而外完整结构出自己的力量。
[补充说明:这也可以知道很多的儿童双侧脑力开发课程或教材,都只是要骗取家长金钱的商业噱头而已。]
内脑回攸关的是真正说话、组织言语的能力,外脑回只能添加声音的元素,如:子音或元音;而语言就是这两种能力的结合体,至死皆然。所以,我们该如何使用手、如何教育孩子用手,大家应该更明白了。
任何事情不能只外在性、马虎地认为,就贸然从事,而忽略之后引发的效应。人的脑部无法双侧都发展完全,大致而言,右脑回有较多的血管,左脑回有较多的神经;右脑携带较多的血液、比较灵性,左脑较能敏锐感知、比较物质。
脑的外侧比较多血管(因此外脑的物质多呈现红灰色),脑的内侧比较多神经(因此内脑的物质多呈现白色),这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宇宙力如何由外而内形塑出我们的头颅。
当孩子练习说话时,神经丛会逐渐向脑回内部延伸,而让血管覆盖面积缩小。这样的发展,会让脑的内部慢慢向变成惯用脑(的属地)。换句话说,右利手的人,会因为常常说话的缘故,把自己的整个头脑慢慢变成左脑;脑的发展也会左倾,色泽也会愈来愈白。
语言各地、各民族不同。有的语言偏重子音,有的偏重元音。子音多的语言,倾向于感知外在的环境或世界,也因此说这样语言的人比较活在物质世界里,他们也会较左脑倾向;这样的语言比较清晰、具逻辑性。元音多的语言,倾向于经验内在的自己或中心,脑回中白色物质没有那么多,所以语言中的旋律性、音乐性很高。
陆地比较平坦宽阔的区域,语言中会有较多的元音成分;崎岖陡峭的地形下发展出的语言会有较多的子音成分。
“山”是从地表被宇宙力量拉拔起来的,“山”某程度脱离了地球。如果宇宙的拉力比较强,就会形成山脉、山岳。某些区域如果宇宙力薄弱,就无法形成山脉,只能维持平原。所以,宇宙性强的地方,会让人对外在敏感,因此语言中充满子音;地球性强的地方,会让人安于自己,因此语言中富含元音。语言的诞生与结构,完全与宇宙相关。
[题外话一下:有些人会隐遁山林,这样的修行并不是为了回到自己,“回到自己”在平地反而更容易办到;隐居山林,为的是要让自己与宇宙更在一起。所以一个人会选择怎样的地方居住,也可以看出个人对地球性或宇宙性的偏好。]
黄道十二宫的存在,让人类有时钟的灵感与发明。时钟用的就是十二个刻度。黄道十二宫就是地球最忠实的时钟。黄道十二宫只是暗示了力量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并不能主导事件的发生;黄道十二宫,就依靠着太阳把它们宇宙性的力量辐射给地球。
[举例说明:若一个人出生时,太阳在牡羊座,他说话时会比较爱用子音;若一个人出生时,太阳在处女座,他说话会偏爱元音。这种偏好会被星座的特质左右。]
所以要了解个体的语言能力如何发展与运用,单从地球本身,并不能得到答案;要看到宇宙、看到星星。星座影响着各地语言的形成与个人使用语言的惯性。
如果我们要了解人类的新陈代谢系统,我们要研究地球和它的土壤;要了解人类的呼吸节律系统,我们要研究环境与大气层;要了解人类的头脑—神经感知系统,我们就要研究天上的星星。人和宇宙是完全分不开的。
当我们了解了全貌,很多事物就不会再是迷信或以讹传讹,而是有背后科学性的、深刻的道理。而这,也是人智学出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