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潜意识的控制和影响之下,但首先要止住被它控制的行为,跳出那些轮回。试着靠觉察去理清:它对我们有何影响?是怎样做到的?触发条件有哪些?看清了这些之后,我们的自由意志会做出选择。
撰文:2015-05-29
最近,在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知止”的意义所在。
(一)
想想看,当我们的内在有一个情绪或者念头产生,它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是什么?
既然是本能反应,它就是一个自动化程序,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模式,所以可能一时还想不起来?没关系,来看一个例子。(当然了,我又要开始自黑~)
比如,我看到书上说孩子的普遍发育状态,发现我的孩子在某一项上可能是落后于平均水平的,内心就产生一个焦虑和担心,它让我很不舒服。继而,(为了对抗这个不舒服)我告诉自己应该通过某种训练来帮助孩子提高这个技能,随即我就投入到研究怎么帮助孩子去提高的办法上,忙碌的实施起自己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要做很多的调查和学习,把自己的时间和头脑塞满,最初的那个焦虑似乎就不那么强烈了。
没错,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做点什么,去转移或者填补那份不舒服。
但其实那个不舒服始终都在,而后面这一系列的决定和行动,都是在它的驱使下自动化的反应而已。我们本能的用大量的内容把自己填满,企图把它挤出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可能在实施自己计划的过程中,又引发新的情绪,这就会加剧之前的那个焦虑。即使后面的行动很顺利,但最初的焦虑也并没有消除,而是被埋藏起来而已。它还是会推动我们继续采取更多的行动。
这,大概就是生活在无明中的意思吧。我们永远被自己内在的一个简单的情绪或者念头驱使,我们所做的很多很多事情,很多很多选择,也许只是为了躲避自己不愿面对的那个情绪和念头。所以,有时候我们明明不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情,不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但却无力改变。
如果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一定会找到那个让我们身不由己的理由。如果我们能及时觉察到自己那一刻的焦虑和担心,把向外抓取转移的冲动止住,安住在自己的内在,与自己的焦虑呆在一起,看看它,体会它,也许什么都不需要去做,就能获得一份超脱和平静。
在这个例子里,如果我能克制住要帮助孩子提高某方面技能的冲动和做法,看一看自己:为什么明明知道每个孩子的发育进度各不相同,每种能力的发育水平参差不齐,却仍然对自己孩子某项能力落后于平均水平的事实而感到惴惴不安?如果我能回到自己的内在,充分的去陪伴这份比较和落后带来的焦虑,就是做到了“知止”。而疗愈,随即就会发生。
(二)
再举一个例子。(将自黑进行到底!)
比如,我现在是全职妈妈。脱离职场之后,自我价值的认同这部分始终存在焦虑。尤其是看到很多职场妈妈们,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也能游刃有余,或者有些全职妈妈,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开创新的事业,我就会对自己的状态很焦虑。
这份焦虑让我不舒服。我急于要做点什么,使自己更充实更强大。于是不断地参加各种学习、工作坊,只要觉得某个课程有点用、沾点边,就迫不及待的要去参加。生活一度被我安排的满满的。表面看起来我真的学到了好多东西,成长了好多,仿佛也比什么都不学的时候更有价值了。可是在这个不断学习和向外求的过程中,我还会不断的遭遇“自我怀疑”这个议题的骚扰。我的时间虽然被填满的,但内心的空洞却仍然敞开着。我的焦虑、恐惧、对自己的怀疑其实并没有减少一分。
当我试着在觉察后“知止”,勇敢的停下来。不依赖名师、名课,仔细审视自己的内在,探索才真正开始。对自己更多的认识,不是靠盲目的学习、逃避那份焦虑获得的,而恰恰是跟那个焦虑呆在一起,什么都不做。“止”之后,才获得了真正了解自己的机会,获得了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从容安排生活的能力,并笃定的执行下去。这个过程中,我的自我在不断成长。
(三)
亲爱的朋友,仔细回想一下,在事业发展不顺畅时,在家庭生活不和谐时,在人际关系不美满时,在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时,在遭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与打击时,我们会怎么做?
也许是跟朋友发发牢骚,也许是喝点正能量鸡汤,也许是满足自己的食欲和购物欲,也许是指责伤害我们的人,也许是自我批判自我反省,也许是拼命努力做事以获得他人的认可。
当我们做出以上这些应对时,它是我们自由意志的选择,还是潜意识驱使下的自动化行为?潜意识给我们指的路,无非三条:逃避、谴责别人、埋怨自己。无论哪一种,都不能帮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己和眼前的处境。
所以,“知止”很重要。虽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潜意识的控制和影响之下,但首先要止住被它控制的行为,跳出那些轮回。试着靠觉察去理清:它对我们有何影响?是怎样做到的?触发条件有哪些?看清了这些之后,我们的自由意志会做出选择。也许看起来跟潜意识驱动的选择并无不同,也许我们还是会逃避或者抱怨,但最根本的区别是: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自己主动决定要这么做,我们这样做了之后会很舒服不纠结,这其中没有任何的被动或者无奈。
不要把生活安排的那么满,外在的忙碌未必代表内在的充实。当我们遭遇困境或者产生不舒服的念头与情绪时,恰恰是很好的探索自己的机会。什么都不做,往往比做点什么更难。
(四)
知止,并不是形式上的完全不作为,而是内在的一个觉察状态。止住所有自动化的反应和行为模式,不被恐惧、焦虑、担心、悲伤、愤怒、甚至喜悦控制自己,驱使自己。让自由意志做主。罗杰斯说过:人最终的自由乃是选定心态来面对眼前的情境。做选择的应该是摆脱了潜意识约束的自由意志。否则,真正的自由无从谈起。
觉察,就是开启灵魂之眼。看清自己真实的情绪和念头,止住那些被潜意识驱动的行为,才有机会进行自由意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