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歌德生平简介和对施泰纳的影响讲座分享

讲座题目:歌德生平简介和对施泰纳的影响
讲座时间:2014年10月
主讲人:李泽武
文字记录:王雪梅

编者注:以上信息为刊发时,编者整理而成。本文配图为2014年冬日里的歌德大殿。

一,自己为什么对这个题目感兴趣

自己对这个题目感兴趣有两个方面,一是缘起四个月前,即今年6月初自己在德国东部的魏玛参观歌德故居时,恰好西安小教培训课程的美国的Tommi老师谈到,西安培训组织者想有老师来分享歌德生平和歌德植物观察的课程,自己答应分享一些这个方面的内容。愿意探究和分享的原因是一直自己对精神和社会生活方面,对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方面感兴趣。《中庸》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而歌德可谓这两个方面平衡发展的代表。拿他自己在《浮士德》里的话来说是:

在我的胸中,住着两个灵魂

一个想从另一个挣脱

一个在粗鄙的爱欲中

以固执的器官附着于世界

另一个则努力超尘脱俗

一心攀登列祖列宗的崇高灵境

另一方面,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鲁道夫·施泰纳深受歌德的影响,施泰纳本身在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都有卓越的成就。越想深入地了解华德福教育和人智学,就不能不去了解歌德。

二,我有敢于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我要一概担当(歌德)

歌德一生著述颇丰,而他涉猎的社会生活层面可以说无所不包,并且声名斐然。他出生在18世纪中期(1749),去世时也已接近于19世纪中期(1831),他活了83岁。他生命中的头35年,35岁之前他沉醉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写下了比如《葛兹·冯·伯利欣根》、《普罗米修斯》、《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戏剧、诗歌、小说等,淋漓尽致地刻画着情感世界。35岁之后,特别到意大利去旅行开始,他开始“看”外部世界,进行客观观察。比如植物研究,地质、地理、解剖等,他都有非常细致的观察。歌德的人文世界,诗歌、哲学想法、小说等,有着巨大的成就。也许是因为歌德在文学上的成就太大,把他在科学上的了不起的成就掩盖了。比如科学研究上,他的色彩理论,即发现不同于牛顿光谱理论的明与暗的研究,认为光都是因为明与暗的交汇产生出来,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他还发现了大脑腭间骨。植物学上关于植物的形变,以及植物观察,完全给予人们对世界认识的颠覆。按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说法“世界给与人生以丰富的内容,人生给予世界以深沉的意义”(《歌德研究·歌德的人生启示》)

确实,歌德的人生非常丰富,他27岁,1776年就成为魏玛公国的枢密大臣参赞,后成为政治上极有实权的枢密顾问,是魏玛公国的高级长官。他颇受公国大公卡尔·奥古斯特的重视,与拿破仑会面,与贝多芬交往。他既有精神追求,又达到艺术高峰,也达到人生的高峰。情感生活也很丰富。80岁都还在追求年轻姑娘!

在魏玛参观,我印象很深的是歌德有两处住址,一个是面临广场的歌德故居,一栋带会客室、陈列室、实验室等的奥古斯都送给他的一大栋官邸。而在魏玛城的另一边,在林边,是他著名的歌德小屋。他在官邸会客,商讨政事;在小屋里,躲避世事纷扰,沉醉于自我世界。他是这样在两两处找到平衡。真与善通过美来达成。在法兰克福机场有一家咖啡馆,印象最深的是咖啡馆地上写着歌德的名言:“如果我们有艺术甚至可以不要宗教”。关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内心生活,强调精神是大的宇宙的精神,他在两个世界徘徊并用力工作。

他年幼看到神性的自然,更多是内心情感的交织,内心极大的冲突、震荡,对自然充满崇敬与崇拜。歌德《诗与真》的自传的开头,他写自己出生时正逢星辰运行到黄道中处女座位置,充满天地的灵感。而他没有明显的宗教教派,他是有怀疑神的存在。

中年过后的歌德,心中有确凿的自然。他开展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他的两处住处,都有瓶瓶罐罐的试验器皿。这时的他不再是情感式的内在憧憬与向往,而是有意识地把外部世界与内世界在对应这时的他事业是一切。他完全沉浸在对自然、人、美的探讨中。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他的生命之树从自己的内心冲决、壮怀激烈到淡定的状态。他见证法国与德国战争,不要儿子去抗法,看到战争背后对人性的摧残,但是他的做法招致很多的不满。

他的社会生活中也是这样,与权贵交往,与贝多芬的友谊,一方面他得到名声,事实上很早他就声名卓著,而与第二任妻子恋爱很久之后才结婚,因为她是一个仆人阶级,而当法国人冲到歌德卧室拿枪顶着他头的危机时刻,克里斯蒂娜赶走法国士兵救了他,之后他才放下自己沉重的负担,很快和克里斯蒂娜结婚。

恩格斯说歌德是有两面性的,说歌德是“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

他对外部世界是接受、感知的,无条件献身给自然,接纳外部世界所发生的,并纯粹地投入其中,另外也强调神性和谐状态,另外对宇宙知识的确定性及对神的不确定性。这种思想的方式对施泰纳有重大影响。

三,对施泰纳的影响

歌德对施泰纳的影响非常巨大,施泰纳在早年25岁写的书《歌德世界观认知理论的基本准则》一书的17年后的再版序中说,他所有的研究没有超过歌德的思想世界。施泰纳22岁参与编纂《德意志民族文献》五卷本的歌德自然科学著作,1886年,他27岁时受邀编撰工程浩大的歌德著作索菲版(Sophien-Ausgabe)。歌德对施泰纳重要影响在于大致以下几点:

宇宙的全体观。这个宇宙是充满可见的物质和不可见的精神的宇宙,从太初有道到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又融合。物与精神的对应,人与外在世界的对应,形与内在精神的对应等。所有的一切是具有实在的特征又相互对应。比如在1919年秋季开学前对斯图加特第一所华德福学校的演讲理论集《人的普遍智识》中提到的大宇宙,小宇宙的对应,人的结构和精神的自洽性等。

自然的演进。看过德国人智学画家瓦格纳的画的朋友都知道,他的花中有植物的变化,种子到果实、种子的过程。孩子也是这样的演化过程,螺旋上升的过程,我称为“教育如树”,自然中发展的延续性,完全使之成为整体性的演化,对教育有很大的意义。在教育中如何看到这些变化,植物的花和花萼是叶子的变形。

发展的形变。比如毕加索的画。房子的边角延伸成为立体画。不可见世界的东西,原本精神的东西在那里。

在考察歌德对施泰纳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到观察(感知)到思考;想象力到灵感、直觉的这种路径。施泰纳从人的最基础的存在入手,比如眼睛为什么可以看见东西,如何分析、辨认、理解?更关键的是,以前人们认为看到、描述,找到规律性就可重复,就是科学,分析、思考可以统领对世界的认知和把握世界。而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并不能完全把握本——自在之物。而施泰纳从歌德而来,看到感受、体证、情感在思考中要起作用,也是把握世界本质的一个重要路径。所以他试图发展一种能力,施泰纳建立在歌德感受、观察、思考基础上,培养直觉的思考到达彼岸。

感谢王雪梅老师的记录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