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五岁八个月的某一天,天气很冷,孩子跟朋友们已经玩了一整个下午,我在寒风中吹了一天的风,看着孩子们开心地玩着,我的腰已经酸到几乎无法站立,擤鼻涕的手也没停过,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们愿意回家了,我打电话请老公开车来接我们回家。
我带着开心的女儿拖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慢慢地走一段路。我走得很慢,因为每一步对我来说都伴随着痛楚,好不容易走到了约定地点,正准备打电话请老公把车开过来时,女儿从口袋中拿出一个玩具小粉盒,一打开发现里面玩具粉扑不见了,她开始焦急地翻自己的口袋跟包包,然后放声大哭了起来。
她哭得很伤心,我放下了电话,紧紧地拥抱着孩子,女儿一直哭“不见了,不见了,我有收好呀!“
我抱着孩子说:“东西不见了,一定很难过吧,妈妈懂”。我紧紧地抱着孩子,听着她大声的哭泣着。
过了一段时间,女儿继续哭着,边哭边啜泣的说:“妈妈,我下次还要去买。”
我明知故问的抱着她问:“这是哪里买的?”
女儿哭着说:“东京的扭蛋机。”
原本想让女儿知难而退的我,一言不发地抱着孩子,我还在想要不要说“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去东京投扭蛋了”,女儿却说:“妈妈下次我要再去买,可是现在可以陪我回去找吗?”
那时候的我看着天早已黑透,寒流来的天气中连空气都是冰的,我想着刚刚好不容易走完的那段路,想着老公车子暂停在附近等着我们,而我的腰酸痛到很难受,女儿哭得满脸是泪,我却有止不住的鼻水,那时候的我好想强迫着孩子“马上就给我上车回家。”那时候的我也很想说“不过是扭蛋机的玩具”、“你的玩具这么多,或许,一下子就不爱了”,甚至很想把从小被对待的语言搬出来“活该,谁叫你不保管好。”
只是,那个当下,我懂孩子正在经历“丢掉一件心爱的东西”的难受,我只能陪着孩子一起度过那样的心情,而不让自己的感觉与怒气来添乱。我抱着孩子委婉地说:“妈妈有点累了,天很黑了,我们可以先回家吗?”
女儿边哭边说:“可是妈妈,我东西丢掉很难过,如果我没有回去找,我会一直很难受,如果回去找了还找不到,我就不一定会这么难受。“
孩子的这一段话,我听懂了,“东西丢了我很难过,不过我想尽力去找,即使没找到,也尽力了。”我的女儿在求一个“尽力”、求一个“无憾”,即使那个东西对我来说渺小到不值得一顾。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拿起了电话请老公继续等着,而我继续拖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女儿蹒跚地走回刚刚共游的地点。我们才刚刚走回去,还没走的同学伙伴一看到女儿回去后,全部冲过来关心:“怎么了?”,“东西忘了带吗?”
女儿拿起了她的玩具粉盒,边啜泣边说她丢了哪两个零件,孩子们都看过那个零件,大人却不是很懂,尽管如此,大人孩子都在诺大的黑暗广场中帮忙找着。小珊说:“太黑了,看不到。”于是她整个人趴在地上找。两岁三个月的小慧把正在吃的蛋糕交到妈妈的手上,也学着趴在地上找。
看着朋友们这样帮她找着,女儿的心情平复了大半。过没多久小慧妈妈找到了两个很奇怪的小东西,想问看看女儿是不是她遗失的零件,那跟我小拇指指甲片一样大小的零件,刚刚好放入玩具粉盒时,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女儿开心地谢谢大家,满足地跟着我又走了一段路回去。一坐上车,女儿开心地告诉她的父亲,她如何尽力地找回她的玩具,朋友跟大人又如何地帮忙。孩子说得眉飞色舞,我却已经整个人瘫坐在后座,怎么也动弹不得。
一直到了隔天,我才找回我的力气与声音跟老公谈这段经历,老公带点责备的语气跟我说:“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这样搞。”我却回答:“我可以跟别人一样对孩子说,我要你马上上车回家,可是,我知道孩子正在经历什么,因为我知道她正在经历遗失一样东西的痛,也要求尽力跟努力过的没有遗憾,我懂孩子正在面对哪样的抉择与情绪,所以,我更要尊重她,这是她的经历、她的人生。”
是呀!这是孩子的人生,正因为是她的人生经历,所以不该充满我的思维与碎念。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又一段的经历结合而成。现在的我,不管是当妈妈、当女儿,还是当一个老婆,我开始慢慢地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我看待的不是“我要你做什么?”而是真正地用心观察,真正的去体认——
你,正在经历什么?
经历什么样的情绪?
经历什么样的感觉?
经历什么样的人生?
现在的我终于懂得,当每个人都说,父母必须多“陪伴孩子”,我想,这个定义,不在于人在孩子身边,不在于骂过、念过、打过,而是,当孩子在经历他们人生的许多经历的时候,放下自己想要孩子做什么的主导性,默默地观察,尊重且陪着孩子去理解、去度过。
孩子,现在的你正在经历些什么?
但是哦,我想请教的是,妈妈已经很不舒服了,陪伴孩子与其一起经历的心是有,但是力不足了,还需要勉强妈妈自己么?自己都没有照顾好自己,如何来面对孩子呢?身与心不可分裂的呀……我非常非常的困惑,希望哪位聪慧的同仁能帮忙解惑,谢谢哦!
《一个不能陪伴好自己的人不可能陪伴他人成长》本文读后感
正如“懂的爱自己的人,才能去爱他人”一样,一个不能陪伴好自己的人,不可能陪伴他人成长。在这里,第一个陪伴可以理解成爱,第二个陪伴则是本文作者所提到的观察、同在。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若不然,那表现出来的爱和陪伴都是一种假象,是刻意或者只能流于表面;因为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个自身状态不好,生活失了节奏的父母,遇到孩子出现跟自己较劲的情况(比如作者举例说到的寻找丢失物品的事件),一种可能是根本不会去弄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而采取强硬的办法,比如直接拖到车里拉回去。另外一种可能是极不情愿的带孩子回头去找,而耐心塞满了委屈。
这两种,前者伤了孩子,后者伤了父母。而两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和生命。
所以,我觉得父母自身的状态,对于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爱孩子绝对不是“有了孩子,就没有了自己”,那样终究会累。最好的办法,是活出自己,然后孩子会在你身边看不到的地方成长,从你身上汲取爱和力量。
而陪伴的要义,绝对不是谁为谁付出,而是两个生命共同成长。
最后,提示一点,读完本文,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妈妈的自身的成长状态是很好的呢?这才是她能做出后面选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