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一再向我显现: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中蕴含的真理。这也是为什么我那么注重经典的诵读的缘故。经典把最深邃宽广的智慧浓缩到了最简洁的语句篇章中,犹如黑暗中矗立的灯塔,朝向祂,也就找到了方向。
编者注:本文原标题为《玄鸟书屋自主教育003:个体究竟有多重要》,因暂时并非按照次序全部刊发,故将标题前半部分在此去掉。对文冰老师系列文章感兴趣的读者,请直接关注以下微信公众号:)
撰文:2016年8月14日
首发:玄鸟书屋(微信公号)
不得不时常站回到华夏文化的立场上来考虑孩子的教育课程。
今年七月份在成都华德福学校培训课程中我用了一个不同于去年的图景来分享我最近的一些思考。因为来自德国的导师不断地提到西方的龙——象征着智性冰冷的,需要被斩杀的龙。我就从这个东方龙西方龙切入来引发出讨论与反思。
人类文明浩若烟海,是不可能在1~12年级全部涉猎的。那么如何才能完成这个教育课程?
实践一再向我显现: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中蕴含的真理。这也是为什么我那么注重经典的诵读的缘故。经典把最深邃宽广的智慧浓缩到了最简洁的语句篇章中,犹如黑暗中矗立的灯塔,朝向祂,也就找到了方向。用李劼先生的话说,这些经典就好比是华夏文明的精神光谱。在我的理解,如果这光谱能照亮一个人的青少年儿童阶段,那么他就仿佛拥有了脊梁。
但人不能仅仅靠光活着,他还需要土壤和雨露。
在我的理解里,这土壤就好比人类的历史(神话史和人的历史),无论你喜不喜欢,无论贫瘠还是肥沃,正是祂养育了此时的你我。这雨露就好比是人类的文化艺术,在情感、感受的领域里润泽着我们的心田。
很多次被问到华德福的语文课历史课究竟上什么内容,我都回答文史哲艺术融在一起上。
但是仅仅这样依然不够。总是混沌圆融像一团雾一样,就像一百多年前那样,昏昏沉沉睡意朦胧,人家的船坚炮利一打,立即束手就擒。
在我的理解里,还需要“科学精神”和“个体独立”。
目前“科学”一词已经被某些人推到了神圣的代表正确客观的神堂,其实“科学”是一个动态的词,它仅只代表一次次接近真相的永不放弃的努力精神,而并不负责每一次发现的结果就百分百的正确,更不为真理代言。
这里的“个体”也并不是指一个人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野蛮,而是指每个人活出他独特的价值,能为这个世界奉献出属于他的色彩。
我把“科学精神”和“个体独立”放在这条龙的眼睛部位。如图:
这是十年级的大孩子们给我的启示。我热爱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也一直吸取着祂的养分获得工作的灵感与激情,然而我无法浪漫地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只要回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就够了,观察到如果这个时代的孩子没有这个科学精神和个体独立,很难对这个世界贡献出属于他的力量,他也很难找到属于他的生命的意义。
所以,立足在我们华夏文明之中展开三臂拥抱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清醒,清晰,甚至有些冰冷的深邃祂可能真正的是擦亮我们民族精神的良药。
这三臂我指的是儒释道。
每每读我们那些来自民间血液里的作品,比如《封神演义》《西游记》《黑暗传》,我都会心潮澎湃,内心升起巨大的信心。比如《封神演义》中的阴性神识和阳性神识杀得一场场天昏地暗之后,为着更大的和平,道家四大尊者放弃了道教宣布一同进入有更大智慧的佛教。而儒家的秩序伦理渗透在每一个场景里。这是怎样的胸怀,既有出世的务虚,又有入世的秩序,既有个体的奔突又有为了整体牺牲个体的准备。有时候我会想,即便庙堂之上乌漆嘛黑,从根根都腐烂掉了,在民间,在最艰难的角落里民族的精神依然会生生不息。
尤其想和更多朋友思考的是这个——“个体究竟有多重要”?
这个命题人智学带给我了明晰的图景。
一个个体,他从出生开始,开始去经历物质身体、以太体(或生命体),星芒体,自我体的建构,接着“自我”渗透进星芒体、以太体和物质体,改造转化已经获得的东西。如果足够努力和幸运,在此后的生命历程就有望迈向自由。
每一个个体的醒觉才能提升整个民族的意识。
每个个体就是这么重要。
讲一个小故事。
新转学来的女孩很安静地坐在教室的后面。写作课的时候她只是坐在那里无法动笔。后来她用黑色签字笔开始在崭新的诗歌本崭新的一页上画很多很多的线条。这些线条似乎是此时唯一能带给她安慰的东西。她的眼睛虽然低垂,但眼目中丰富的情感怎么也无法掩藏。分享作品的环节,我看着她满页的黑线条,对全班说,她的内在有着丰富的王国,只是现在她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过没关系,我们大家一起陪着她一起找。六年级的上学期的写作课她几乎都在画线条。后来就开始能写了。到了八年级就像奇迹,每次给同学写生日诗,每次写作文,她都令全班同学惊叹。她总能捕捉到最本质的内涵用最贴切的意象恰当的词汇诗意的图景表达出来。她明澈的善良像一朵烛光,男孩女孩都喜欢她。在八年级的评估面谈时,老师问她:“你认为你最擅长的是什么?”她的回答是“写作”。当时我就坐在老师组里,心里无限的感概,眼前晃动着六年级上学期她刚来的样子,那个一节课一节课写不出一个字的小女孩。后来她的妈妈还分享了一个细节。她有一次对妈妈说,好感谢当时她写不出作品的时候,老师没有逼迫她,否则说不定她永远都害怕写作了。当时我有些愣住了。那时候刚初为人师,其实并不知道其中的利害,仅仅凭着直觉——那么灵动的孩子,暂时写不出作文又有什么关紧要呢,重要的是只要她还保持着愿意试一试就行。当时就这么想的。
那么,你说个体究竟有多重要?这个美丽的姑娘在后来的两年给班级的同学带来多少的快乐和启示,整个提升了班级写作的深度,灵性的苏醒,对于一个班级的整体来说因为她这个鲜活的个体而充满生机。
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我们不得不时时强调对个体的关注。李劼先生给出的华夏文明思想光谱六大支柱,第一个即是杨朱,其次是李耳,墨子,管仲,公孙龙,庄周。我也深以为然。没有个体的整体终究会贫弱、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