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心思敏感,却缺乏安全感的宝宝如何带?

任何触觉上的第一印象都很重要,所以要给予孩子有生命、有温度的自然物质(如:棉布、羊毛、木头、石头……),而不是无生命、无温度的人造物质(如:塑料)。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陈琪莹

人,用着十二感官,与外在隐微地连系着:先用十二感官,将事物外在性地拆解;再用十二感官重组,来参与事物内在性的生命。

所以,心思敏感,是拆解的能力强;缺乏安全感,是重组的能力弱——因此十二感官无法内在性地给出愿意参与生命的意愿。

十二感官当中最基本、最物质性的感觉就是“触觉”,所以让孩子在触觉上产生好感、不去排斥,就奠定了孩子愿意进入感官的基础。

然而,“触觉”也牵涉到最物质性的温/湿度交换、同/反感交换……,这是为什么触觉需要格外保护的原因。

任何触觉上的第一印象都很重要,所以要给予孩子有生命、有温度的自然物质(如:棉布、羊毛、木头、石头……),而不是无生命、无温度的人造物质(如:塑料)。触觉上的第一印象会无意识地左右着孩子生活的质量与开展性。当孩子习惯于无生命的事物,就会对缺乏生命与温度的环境习以为常,造成对环境的冷感与排斥。

所以对于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事物一定要渐进式地给、渐进式地引介,以柔化过的方式保护。例如:孩子跟太阳的全方位接触,是在柔和的晨光里或微醺的余晖中;把玩的石头是圆弧状的,没有棱角或锐角;水是温和的泼洒,而非强烈的冲击;用味道沉稳的木头,而非呛鼻的花朵……

但孩子心思敏感的危险性在于:一直拆解,却无法进入复合/统合,造成感官上的裂解。所以要以大量的温度觉导引孩子愿意去统整的意愿:和孩子眼神的交流相当 重要,要用尽可能天真、无所欲求的眼神和孩子交流;不要在孩子探索时任意喝斥或阻止;鼓励孩子跨出自己,那怕即使只是小小的一步;饮食方面,不要给予味道 太强烈的食物;此外,作息也不要排得太紧张、太满,因为“留白”、“留空”也是一种触觉上基本的尊重,至少你给予了孩子选择距离(前进或后退)的可能性; 不要强迫孩子硬去接触他讨厌到会哭闹的事物,尊重孩子想保护自己的本能与需求。

如果孩子需要打开,他自己自然会打开,我们要给出的,不是焦急,而是等待。当孩子内在的以太被健康地建构起来的时候,孩子就会有在十二感官上重组起来的能力;因为是出于自己力量进行的重组,安全感也会起来,自信心也会起来。

给孩子能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与能力,也给孩子自由探索的边界;当孩子自己的力量出来,安全感就自然起来了。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