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间很特别的学校,多年来位处于台北植物园外面,他们是一群由六十余个家庭共组的实验教育团体,提供孩子接受华德福小学阶段课程作为起点。
2014年11月17日上午8:10—9:00,陈复老师在台湾国立教育广播电台“教育好伙伴”节目里访谈台北史代纳教育共学团体资深萧志晖老师,请他畅谈这间很特别的学校如何在台北植物园外发展华德福教育。
早上收听完节目,感觉内容很丰富,很有必要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收听,而考虑到现实的因素,我们寻找到了节目的录音并制作了访谈的完整、纯净版,刊发出来。非常感谢每一位为此付出的人,感谢主持人、陈复老师以及萧志晖老师的分享。在访谈最后,陈复老师提到他先前发表的关于共学园的一篇文章(原载网址),我们也附本文下面(转为简体文字并标点),敬请收听、收看。
访谈议题如下:
- 您如何理解史代纳博士的教育理念
- 台北史代纳共学团体的缘起故事
- 台北史代纳共学团体的办学经验谈
- 台北史代纳共学团体的教育特色
- 什么样的家庭适合参加本共学团体
陈复小档案
萧志晖小档案
附文:
多元教育的天空 华德福在台北植物园
有一间很特别的学校,多年来位处于台北植物园外面,他们是一群由六十余个家庭共组的实验教育团体,提供孩子接受华德福小学阶段课程作为起点,目前已有四个完整的年级与班级,往前延伸有一个幼儿园班,往后则希望未来发展成十二年级完整一贯的华德福教育体系,并凝聚与深化人类智慧学(Anthroposophy)社群的能量,希望推广该哲学发展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型态,这个学校称作“台北史代纳教育共学团体”。
顾名思义,台北史代纳教育共学团体的教育精神源头来自德国思想家鲁道夫‧史代纳博士(Dr. Rudolf Steiner),希望透过具有“意志、情感、思想”的全人课程,滋养孩子的身心,引导个体了解自我,发展其潜在特质,经验生命的真实意涵,使其在探究外在世界的成长过程中,追寻未来对全人类有贡献的使命,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史代纳教育共学团体的教室散布在台北植物园外的周边,让台北植物园成为孩子们最天然的校园,他们不只每周在这里上体育课,更在这里上绘画课与自然课。我留意到这里的孩子上数学课的时候,学习的重点不是反复演算,而是了解数学的本质与意涵,重视其运用的过程,诸如老师会教同学认识“1这个数字不仅是个单位,更具有整体的意涵”,了解“加减乘除的四种特质:加法的贪婪性,减法的分享性,乘法的聚集性与除法的公平性”,呈现出数学和人性的关连,老师也会藉由形线画来教孩子理解数学的特征与意义。
这种教法,不只是在学数学,还学习哲学与艺术。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国语课,老师教孩子认识字的时候,不会只拿篇课文来讲解,之后就要孩子反复背诵与抄写,而是老师自己写一首认识台北的新诗,从中介绍老台北的地理与产业,接着拿台北的古地图来教同学认识大台北的水系,并练习绘制台北水系图;期中则由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与家长们,由大稻埕码头出发,骑单车到社子岛,沿路认识淡水的历史与生态。这种将各种既有领域融贯于一炉的上课型态,是否更认真落实且更符合教育部十二年一贯的教学旨趣呢?
台北史代纳教育共学团体很重视维护与恢复孩子生命的本真,资深的萧志晖老师针对儿童教育告诉我说:“我们从事教育要从‘丰富学习环境中,如何让孩子去感受’来想,而不是从‘我要教他什么’来想。如果从‘我要教他什么’来想,就等于设限绑住了孩子。人最早的时候并不是先发明文字,历史的传承本来就不需要文字来传承,像原住民就不是透过文字,而是透过歌谣与韵文来传递。传递什么呢?传承来自灵性世界的指引。”但他不认为华德福教育只是一种让孩子获得快乐的教育而已,只有快乐,孩子将学不到东西,物质主义的想法会强调如何让孩子过得愈来愈舒服,华德福教育重视的是人类精神的锻炼与提升。
台北能不能发展华德福教育?品尝过令人难忘的经验,我本来觉得这着实会有困难。在教育已不得不变成技能训练与职业媒合的时空背景里,我却看见有间学校持续关注人类内在本质,并守望着孩子的精神成长,尽管这间学校的物质资源并不富饶,但亲师生基于共同的教育理念展现出的浓郁生命热忱与携手合作,使我置身在都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台北,依然坚信教育将会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