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从他们的笛声中,听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呼唤,更是全人类孩子的呼唤。我们的年轻人,儿童每时每刻都在对我们发出邀请,邀请我们慢下来,停下来听听他们的呼唤。
撰文:2016年5月2日
首发:玄鸟书屋(微信公号)
缘起
七声木笛乐队最后的巡演在郑州亚华会。
无意于要渲染他们的美好。只想说出我这几年来对他们的感谢。曾经我们彼此陪伴走过了一段路,此后我们即将无牵无挂地转身,各自去经历。就像曾经每天黄昏时候的握手告别。
台湾的黄瑞诚老师说:“大陆的老师都好认真啊。”
我笑了笑。是的,至少我是有些过于较真了。
下面是我讲的较真的三个故事。好些朋友说很感动,其实我重点想提出的是批评。(对不起)
就像Christof提出的一样,我们谈课程谈整体谈得太多,而谈个体的孩子谈得太少。
谢谢我的孩子们。一想到你们,我的心就充满了喜悦。
谢谢本爷爷的教导,您的那一句“一起去生活”引领我发现了一道道芬芳风景。
谢谢台湾磊川的玉珠校长,您的关于与孩子心灵交流的教导让我品尝到了与孩子们工作的甜蜜。
下面是我在七声木笛乐队表演舞台上讲的故事。
(鞠躬的刘畅老师,您的专业与对木笛演奏的热爱向我们生动展示了我们的高中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谢谢您带给孩子们一生的艺术烙印。)
我想和大家讲三个故事。
八年级的一天,上午大课间,孩子们同往常一样,一下课就来到我狭窄、简陋的办公室,围着我说说笑笑。我背靠着办公桌看着他们,就像从一朵花看向一棵树,从一棵树看向一朵花。看他们打打闹闹,男孩女孩像兄弟姐妹一样勾肩搭背,听他们嘻嘻哈哈地贫嘴互损。上课铃响了,他们无牵无挂地一个接一个从容地走出办公室。最后一个孩子的背景消失在门框,四周一片空寂,一团温润的东西在心的中央漫延开来——这大约就是一种叫喜悦的东西吧。静静的,静静的喜悦。然后,在这一团喜悦中,我看到了一幅画:暮春三月,溪边小树林,孔子和他三个子弟穿着薄薄的春衫,微微的风从田野里吹来。吹起他们的衣衫。孔子说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而我这样的人何德何能每天已经过着这样的生活?多年来读《论语》,这一刻才真正触摸到了什么叫着仁爱。喜悦中的仁爱。原来我心中从来不缺爱,只要一见到这群孩子我的心就充满喜乐,这是什么道理?李老师曾经调侃过我说,在文冰老师眼中每个孩子都好得不得了。可是这就是事实啊。他们不仅好得不得了,还教会了我认识到什么是爱。
第二个故事。那个孩子喘着气站到我面前,向我伸出手,和我握手告别。我问他什么事情这么急。他说,走到校门口才想起刚才只顾说话忘了和老师握手告别。怕我已经离开办公室,所以飞奔回来。心中顿时又充满了那样静静的喜悦。握完手,他轻轻转身离去。这一幕正好被另一位老师目睹。这位老师说:好深情啊。他摸摸头傻笑了一下。原来“礼”并没有消亡,祂一直都在孩子们的心魂里。也因此,我无法理解“青春期问题”这一说法。这一群孩子明明白白地向我召示并没有什么青春期问题,除非你听不到也听不懂他们生命的呼唤。昨天下午,我看到他们带着乐器回寝室。开门后,他们先走进了门,刘畅老师谦恭地等在最后。我和他们开玩笑,怎么能自己先走,让老师在后面呢。他们嬉笑着向刘畅老师发出恭敬的邀请。虽然他们没有形式上的“礼”,然而从他妈呢的笑容中清楚地看得到他们崇敬自己的老师,喜欢自己的老师,感恩自己的老师。礼在他们年轻的心中。
第三个故事。几个小伙伴他们相约好每个周六上午到我家里来学习。因为儿子太小,我休假在家。他们是八年级时候的同学。有一天,其中的一个伙伴在作品中出现了“卑微的伟大”“愚人的姿态谦卑地奉上礼物”的语句。那一天,他们走后,我对着这个图景热泪盈眶。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泰戈尔说的“上天每送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对人类的再一次信任。每个周六的清晨,这些孩子恭敬地奉上学费,以学生的姿态恭敬地坐在我面前,妙语连珠,抛下一句又一句智慧的话语。这不就是以愚人的姿态恭敬地奉上礼物么?这些孩子对人类意味着什么?难道他们就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么?仅仅需要我们这些成年人愿意聆听他们么?难道仅仅因为我愿意聆听他们,来自生命深处的呼唤就耐心围绕着我,通过千千万万遍,教会我去爱,让我体会到喜悦,让智慧在我的生活中鲜活起来吗?
今天,我从他们的笛声中,听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呼唤,更是全人类孩子的呼唤。我们的年轻人,儿童每时每刻都在对我们发出邀请,邀请我们慢下来,停下来听听他们的呼唤。这也是我强烈渴望站在这里的原因。我想把我听到的传递出来,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也是孩子们来帮助我的原因。请聆听你的孩子,别人的孩子,每个孩子独特生命的呼唤吧。首先听懂这呼唤,然后,真正的教育才可能产生。
2016-5-2 郑州黄河迎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