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叛逆、拒学的青少年

孩子叛逆,是要测试与标记“自己可以试探得到”的底线。孩子即使脾气不好,他这方面的试探仍是被(师长)宽容的、也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那么孩子的星芒上就比较有稳定下来的能力。

作者:陈琪莹  撰文:2014年11月8日

会被形容为“叛逆、拒学”,其实就在贴标了。

九年级的孩子,星芒体已开始学习入住身质,彼此的结合也更为稳定。但十五岁的星芒(新)体仍在学习,所以叛逆、冲撞是必然的,这是一种可以被允许的“自我修正”与“自我阻逆”;这样与外界“折冲樽俎”的过程也是为了帮助之后出来的自我体比较有方向和目标。因此孩子如果不叛逆,才真的要担心。

孩子换齿之后,骨骼性形成力量的向外作用抵达了巅峰,会转趋向内,开始内在性地发展性征与生殖器官;这表示孩子不仅外在性地、也内在性地准备好迈向自体的独立性了。

然而要真正独立,子代就必须与亲代有所不同,否则子代就只是亲代的复制。

很多父母会提前经验空巢期的失落(感),就是因为以前乖巧听话的孩子突然陌生、暴躁了起来,彷佛换了一个人,让父母觉得以前的栽培与心血付诸东流。但所有“有所企图与目的”的爱和关心,都不是真正的爱和关心,那仍是功利导向的、仍在“交易”里,那是“以‘爱’为名”的狡猾。

孩子叛逆,是要测试与标记“自己可以试探得到”的底线。孩子即使脾气不好,他这方面的试探仍是被(师长)宽容的、也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那么孩子的星芒上就比较有稳定下来的能力。

这段时期孩子意图“探索”的特质,可以藉由激发、挑战孩子体能的极限(比如:攀岩、登高山等可以变换生命角度的锻炼活动)来帮忙导正--当身体极度疲惫,却仍得用意志力超越体能上的限制、跨越体能与感觉上的“生与死”,这样就能把“生命觉中的痛苦感”升华成新的自己,自己的层次也会更形丰富。这样的孩子在待人处世方面也比较不会耽溺在“只有一个人”的角色里。

如果发展星芒体之前,以太体受到的保护不够,孩子就比较会停留在“继续发展着以太体”的状态,以厚茧、硬壳保护自己--以前的伤有多重,保护层就有多厚。所以要允许这样的孩子在茧壳里养伤,耐心等待孩子愿意打开的那一天,而不是由大人主观性地破茧而“入”。

会拒学,就表示孩子看不起教给他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无法滋养到他--不要强迫他上学,而是协助他去发现课程中有哪些可以“吸引到他”的地方。只要肯上一堂课,即便是一堂课,也是愿意触碰学校的开始,就要鼓励,不要责难。家长的期望不要太贪得无餍。
学校老师也要看到是不是自己太“照本宣科”了,以至于无法真正吸引到孩子。为什么自己的教学会让孩子产生离心力,而不是向心力?教师在课程上下的功夫(精准性与艺术性)也能提升孩子对成人能力的景慕。

拒学,除了看到孩子的排斥现象之外,也要看到孩子内在已发展出的道德观和判断力:孩子已经有“不愿意”再与他认为“不对”、“不公”、“不义”(虽然这些“不对”、“不公”、“不义”可能在成人眼里稀松平常、不以为忤)的事妥协的勇气了。要为孩子这样的勇于表达喝采!

“吾家有子/女初长成”是值得欣慰的,因为未来的地球也需要着未来的(成)人。拿出“身为父亲/母亲/教师”的力量,沉稳、坚定地陪伴、带领孩子,而不是以你的无力感去面对;那样的你,就会成为孩子路途上的灯塔--你是孩子的指引,也是孩子的仰望!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