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够了,便愿意好好静下来念书。
载于:台湾《自由时报》2014-07-02 文/Fion
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在这个教育系统裡的确不使用书本,但孩子会大量地听故事、朗诵与歌唱,孩子是从倾听中学习,而非从阅读……
听说,这学校七岁前不写字、不读书,来自亚洲的妈妈,怎麽能不担心。
一开始,妈妈只知道这是一个来自德国的教育体系,是一位奥地利的哲学家所创,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特殊理念。妈妈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教育,带点不安的决定离开台北,带你们前往爸爸曾经接受的教育体就读。
记得某个晚上八点,我们吃完晚餐,爸爸从台北公寓的铝窗看见对面公寓的房间,有个大约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认真地挑灯写字阅读;之于亚洲教育,这一点都不奇怪,但对于他成长时期的印象,似乎严肃了点。
「孩子应该要玩」爸爸常常这样碎念。我们在台北生活的几年间,那画面一直在爸爸心裡,他不要他的孩子那样,因为他是玩大的。
<跳脱体制>感受自然 从玩中学
华德福的教学法,大抵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七年。
托儿所和幼儿园期间,著重在实践和手工活动,他们注重季节、节气色彩,利用自然的果实、石头、树叶、蔬菜水果、花园裡的吞吐,点燃每个小孩与生俱有的生活学习热情,把自然当做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来看待,培养生命裡与自然吐息并存的美感。
到了七岁后,约是台湾小学的一年级,开始利用季节与生活的相关性,用蜡笔绘画出抽象的文字,有点类似中文的象形文字,让孩子从图形裡认识文字。妈妈一开始惊讶,他们从草写字体开始学习,不同于一般把字体工整书写好的概念,像在画画,从画裡玩出文字。
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在这个教育系统裡的确不使用书本,但孩子会大量地听故事、朗诵与歌唱,孩子是从倾听中学习,而非从阅读。他们因此变得善于聆听,一方面也培养出说故事和想像的能力。
有些人说这教育偶尔太过天马行空,也的确如此,妈妈每天行走校园,的确有如闯进花仙子乐园的错觉,但暂时放下担心后,却又能从孩子们无邪、具有穿透力而毫无半分矜持的叫喊声中,感受到生命的自然美感和做为孩子的理所当然。
你说他们成天在玩,但老师教爸爸妈妈说,他们其实从玩乐裡,已经在学习大人所需的社交技能、沟通技能、合作共工、分享与照顾。比方他们从演话剧裡,要学习分配好谁当国王、谁当公主,剧才能顺利演出;或者今天谁要拿扫把、谁拿畚箕,一起完成花圃的共工。这些,老师让孩子自己沟通、自己挑选,渐渐他们找到属于自己懂得的社交方式。这部分就是所谓学习生活上的社会技能,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到了三年级之后,他们开始阅读,这些孩子其实早就对书本、文字、阅读充满了无限好奇,只是一直未能正式阅读。到他们可以真正学习时,是会全心全意付出、认真的,因此,他们在前面阶段比别的孩子还要慢的阅读、书写,在三年级后便因满怀热度而一拥追上、甚至超前。换个说法,孩子玩够了,便愿意好好静下来念书,这也呼应德式教育裡一种逐渐加法的模式:「不要急,有一天,他们自然会的。」
<信心喊话>虽然担心 但期待成熟之日
在华德福教育裡,音乐和歌声,占据生活好大部分。每个孩子三年级后都得选一种乐器,算是必修科目。在春天、夏天的庆典,孩子们组成小小音乐团,在花草树木下拉弹提琴、竖琴等乐器,伴随花园裡五彩缤纷的小花小草,当下大人总是能抛开繁琐,回到童年的天真与和谐,这对于来自亚洲的妈妈来说,是前所未有,希望能牢牢记在心裡的森林体验。
妈妈会不会担心你们跟不上现实的社会竞争?
会,妈妈无时不担心著。
但你们的爸爸受这样的教育长大成人,变成一个正直负责任的大人,他能够把工作做到尽美、可以理性分析、感性生活,玩的时候彻底玩耍,还有不管面对什麽,他似乎都能用「没有这麽困难,可以做到」这样的信念,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
妈妈持续地给自己信心喊话,期盼我们目前为你们选择的教育,还是可以在未来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裡,替你们找到一个可以容身与扮演好角色的位置,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我知道你们终会有属于自己色彩的一天。
<作者小档案>Fion
本名强雅贞,1976年生,台北人。
著迷JUNK STYLE生活物件,玩乐于生活细节与创作之间。两个孩子的妈妈,新家在纽西兰。
Fion于两年前为了小孩的教育,关闭了自己在台北的插画教室,选择举家移民纽西兰让孩子接受完整的华德福教育,她记录下儿女每一刻的样子,同时也记录了自己的每一刻成长,即将出版《我想记得你现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