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以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再好的東西也要在適合的時間給孩子。」
有個媽媽說她的朋友約她帶孩子去看晚上的馬戲表演,她婉拒了。於是她的朋友帶著自己不到4歲的孩子去看了馬戲表演,還拍了好多五光十色的舞台照片給她看。這個媽媽說這種表演太刺激了,有太多太耀眼的光線和巨大的音響聲音,不適合這麼小的孩子。而她的朋友認為就是要帶孩子多見識。我們看到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上,求好心切,只要自己覺得好的,都想讓孩子擁有或者去感受,卻忘記了想一想,問一問,這些好東西適不適合現階段的孩子。
幼兒最適合過的生活是有節奏的,有規律的生活。一天中最重要的節奏就是夜晚的睡眠和白天的清醒。有經驗的媽媽發現,孩子白天的狀態好不好直接與前一天晚上睡眠好不好有關。其實每個人的一天都是從晚上開始的,夜晚的睡眠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白天的狀態。因為睡眠當中,白天接受的各種知覺,都會轉化進入體內所有的器官組織,協助成長發育和修復。比如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骨骼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也只有在熟睡的時候,身體才得以休息和成長,並恢復足夠的生命力,供第二天使用。
有節奏的生活首先在教孩子怎麼去睡覺,養成終生受益的睡眠習慣。受益終生的睡眠習慣就是中國的那句古話「早睡早起身體好」。對於幼兒來說真正的「早睡」是晚上六點半到八點之間入睡。對於成人來說「早睡」是晚上九點到十點之間入睡。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肝臟需要我們早睡使他能夠發揮正常的功能。早睡才能夠讓肝臟修復組織,恢復活力。健康的肝臟可以給我們勇氣,就像統兵的將軍一樣,遇事果斷,充滿行動力。老是讓孩子晚睡,肝臟虛弱,孩子容易變得軟弱無力,畏畏縮縮膽小怕事。而且早睡有助於孩子發展智力和思考力。
對於1歲半到2歲的孩子來說,一天要睡足14小時,3到5歲的孩子一天要睡足12小時。在我的經驗中,在孩子3歲以後我寧願孩子白天不睡,晚上7點鐘左右入睡,早上7點鐘起床,睡一個完整的足足的晚上。因為孩子如果下午睡覺,而且睡的時間超過2小時,就很難讓他在7點鐘入睡,通常要折騰到10點鐘才睡得著。
可是,我們通常難以讓孩子早睡。除了白天睡太多,晚睡睡不著這個原因之外。可能是父母下班回家已經晚上六七點鐘,吃完晚飯已經八九點鐘,等到上床睡覺已經十點以後了。可能是照顧孩子的人沒有把一天的時候節奏安排得當。也有可能是晚歸的父母珍惜親子時光,延後了孩子的就寢時間。或者是因為孩子看到家裡的大人不睡覺,就捨不得去睡覺,於是養成和大人一樣晚睡的習慣。
晚睡的後果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在一本台灣醫師寫的書《病是教養出來的》中提到,晚睡讓孩子長不高。在一項對台灣小學三年級學生進行的身高體重調查中發現,小學生的平均身高一年比一年矮。這和孩子睡眠不足有很大關係。睡眠不足就表示醒著的時間太長,對身體而言是一種過度刺激,會使生長激素減少分泌,讓孩子長不高。晚睡還會讓孩子性早熟。晚睡還會傷害到心臟。
看來,讓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是父母為孩子健康提供的最寶貴的基礎。現代社會的父母得用很多心血來幫助孩子形成早睡早起的睡眠習慣。
有節奏的,有規律的生活還意味著孩子的每天活動要簡單,穩定,否則很難重複,形成規律。具體來說就是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一日三餐也按時吃,上下午的點心時間也固定。當這些時間定下來以後,其他的時間就自然而然的固定下來,或者唱歌,或者畫畫,或者戶外活動,或者聽故事,或者一起做事。一天有一天的節奏,一周有一周的節奏,一個月有一個月的節奏,就這樣孩子慢慢的,健健康康的長大了。
讓父母帶領孩子過這樣的生活,對父母來說是個挑戰。因為在這個移動互聯的時代,時間變得碎片化,身體和心緒隨時都有可能處於移動狀態,還不時的聯接在這張龐大的互聯網上。為了孩子的健康,也為了自己的健康,父母們需要有一種覺知,在這個大時代下過更有品質的生活。
如果我們問,在成長環境上,現在的孩子和過去的孩子有什麼不同?父母們很快速的就可以列出一長串的不同。比如:面臨的選擇太多;照顧的人很多;信息太多;「愛」太多;食物太多;電子產品太多;聲光污染太多;被安排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