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適於教育和公眾閱讀的《黑暗傳》,我以為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是清晰的主題脈絡,不至於雲山霧罩,難以靠近;第二是鮮活的故事描述,尤其是那 些能夠展現英雄形象和民族魂魄的細節,要有極強的畫面感,而不是含糊而過;依此來看,目前所能看到的版本都不太合適。彩蝶整理版會緊緊抓住這兩個需要來不 斷的補充和完善,以提供給有心之人。
圖文投遞:彩蝶計劃(官網)
經過數周的艱辛工作,一個以「適於教育和公眾閱讀」的《黑暗傳》整理版公之於眾了!該版本內容通過微店發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購買,並預留郵箱地址,而且只需購買一次,就可以永久獲得更新版本!
自從第一個版本發布以後,收到了一些老師的反饋和建議,我一一記錄,並在2.0版本中做了修訂,該版本的變動主要如下六處:
修改日誌:
- 修改先天章節「內藏五烏接三光」為「內藏五鳥接三光」;
- 修改歌引部分「孔子傳下六本歌」,因《黑暗傳》內容與儒家觀念不合,故不可能是孔子傳書,在其他版本的歌引中有孔子刪詩書,丟棄先天詩文的描述,應比較合理,共增加十一行。
- 更換封面(介紹見版權頁)、為便於列印,正文內容改為單頁兩欄顯示。
增補日誌:
- 「先天」章節增加關於五鳥的註解;
- 「歌引」章節增加「起初年間歌出世」等十行;
- 「治世」章節結尾處增加六行;
作為漢民族的創世史詩,推薦給每一個讀者朋友們!更多介紹,請閱讀修訂整理者所寫的後記文章:
那些閃爍著光芒的民族魂魄
《黑暗傳》就像是一部具有魔力的書,一旦愛上她,就無法自拔,越陷越深,這是我三周來的真實感受。我就像是一個孩子,站在滾滾的大河邊,看著翻滾的浪花和漩渦,越看越覺得深邃,越看越覺得奇妙,那種勢不可擋的力量,一陣陣的衝擊著岸邊的我。
我反覆的看每一個原始版本、每一個整理版本(胡崇峻、吳承清、陳人麟三位前輩)以及諸位老先生的評述文章,以幫助自己理清整個《黑暗傳》的脈絡、故事、情節,若不如此,是斷然不敢說要來做整理工作的。
終於完成了一個暫時還可以接受的版本,可以呈現給早已經在等待的朋友們,而我也可以抽離出來,回到生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那些還在心頭盤旋的困惑也已經列到了`修訂日誌`上面,期待能接觸到更多資料,以做補充。
等到快要完工的時候,我才在網路上尋找胡崇峻、吳承清、陳人麟、劉守華幾位老先生的資料以及照片,得益於他們的工作,我才可以看到宏偉瑰麗的《黑暗傳》,才可以讀懂他,才可以有膽量要做一點工作,所以,我應該認識他們。在《黑暗傳》裡面,拜師似乎都是很容易的事情,當然這種容易的前提是機緣使然,我想雖然並未謀面,這些老先生已經是我的老師了。
前些天在吳蓓老師家,大陸以及台灣的幾位華德福老師通過微信語音交流《黑暗傳》的教學經驗,很是精彩。也是在那時,我才知道胡崇峻先生已經在今年的6月4日駕鶴西去,一陣驚愕。為此史詩,畢其一生之力,我以為這與《黑暗傳》里那些閃爍著光芒的民族魂魄並無二致。而陳人麟先生今年也已經76歲了,劉守華教授81歲了,吳承清先生71歲了……正是他們的努力,讓曾經的微光,得以持續閃爍、閃耀!讓後來的我們,還可以尋找到這個民族「最早的血脈和記憶」。
在長篇小說《靈山》之中,面對《黑暗傳》的失傳,高行健發出了痛徹心扉的控訴:「還哪裡去找對靈魂的敬畏?哪裡還能再找到這應該端坐靜穆乃至於匐伏傾聽的歌?該崇敬的不去崇敬,只崇拜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一個靈魂空虛荒涼的民族!一個喪失了靈魂的民族!」——多麼的熱切,卻又是多麼的無奈,只有讀懂的人才能理解。
但是,或許我們可以不那麼悲觀,因為這僅僅片段的文本就已經開始撞擊著我的心——我將珍惜這珍寶,讓他滌盪我的血液,並希望將這份熱情傳遞給另一個人——哪怕只有很少的人在這珍視的行列,就是點亮的微光,就是嬌嫩的希望。雖然全本的《黑暗傳》至今未能尋到,但是在冥冥之中,我卻感覺到他並未失傳,只是藏在茫茫神農架大山之中的某一個角落,總有一天,可以找到,重現光芒……
此時此刻,在我心裡產生了兩個奇異的想法,也一併分享:
首先,我竟並不在意所謂學術界的那些奇談怪論,儘管他們並不以為《黑暗傳》是史詩(最後只是折衷稱為神話歷史敘事長詩),甚至不能代表漢族,這也只是他們的觀點,我所在乎的絕不是僵化陳腐的理論框架,而是《黑暗傳》本身帶給我的是什麼?我的心靈的迴響是什麼?所有的價值都在文本和歌唱的聲音里,也只是在這裡。
其次,諸位前輩所憂心的《黑暗傳》傳承之困,諸如歌師減少、演唱機會減少……我也以為完全可以換個思路來講,對於《黑暗傳》,我們是否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部分來看?第一是」在神農架的《黑暗傳》」,在神農架及其周邊的流傳地區,《黑暗傳》是喪歌、是演唱、是大山裡的聲音回蕩,所以若沒有歌師,沒有演唱,沒有了生存發展所依賴的社會基礎,自然是傳承危急。但是跟許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困境一樣,現實社會的劇變是無力阻擋的,是客觀的,我們也不可能一廂情願的使其回到從前。所能做的是「保育」和「活化」——繼續的搜集和整理、支持歌師的傳承、營造良性的社會環境……第二是「整個漢民族的《黑暗傳》」,我們從神農架走出來,站在整個民族的視角來看,如何讓《黑暗傳》真正的能夠走近每一個人、靠近每一顆心,被閱讀和學習,成為滋養民族魂魄的源泉?這應該也是一種傳承。
如果說「在神農架的《黑暗傳》」發展日漸微弱,如同越流越窄的溪流,總怕有一天就斷了;那麼「整個漢民族的《黑暗傳》」則變成了如同從「三江源」(神農架是源頭)咆哮而下的巨流,在遠方有億萬乾涸的靈魂等待被滋潤,如能夠推動讓這股水流朝此方向奔去,當不負「漢民族的創世史詩」這一名號。
當然,離開了神農架的《黑暗傳》,故事不變,形式卻要變化,作為喪歌來演唱自然是不再。文本作為核心,或是誦讀、或是唱誦或是其他藝術形式、或者是進入到孩子們的課堂里,成為神話、意識發展、創世等課題的學習內容,透過學習,滋潤現在及未來的孩子們,流入他們的血液,支撐他們的脊樑……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美事。
值得高興的是,在華語地區的華德福學校中,《黑暗傳》的學習早已經開始,所呈現出來的教學效果也卻如以上所言,讓人驚喜。不少的老師,也在閱讀和學習《黑暗傳》,以尋找適合的方式帶入課堂,當然這中間也遇到不少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彩蝶整理版`的一個原因。
作為適於教育和公眾閱讀的《黑暗傳》,我以為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是清晰的主題脈絡,不至於雲山霧罩,難以靠近;第二是鮮活的故事描述,尤其是那些能夠展現英雄形象和民族魂魄的細節,要有極強的畫面感,而不是含糊而過;依此來看,目前所能看到的版本都不太合適。彩蝶整理版會緊緊抓住這兩個需要來不斷的補充和完善,以提供給有心之人。
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由於資料的匱乏,很多細節尚待增補,會在以後的版本里一一呈現,敬請期待,也歡迎大家給予反饋。
昨天還看到一則很有趣的「舊聞」,2008年的時候,有一部叫做《復活的三葉蟲》的電影,其中有《黑暗傳》的片段做插曲,本想邀請胡崇峻先生演唱,但那時候他已經失明,就找了另外一位專業歌手,結果這位歌手進了錄音棚卻不敢唱,因為他聽到了關於《黑暗傳》「魔咒」的一些議論,懼怕《黑暗傳》對胡崇峻的「魔咒」有一天也落在自己身上。然後導演就打電話給胡崇峻先生,跟歌手溝通。胡先生給這位歌手講了自己的故事,並耐心勸解,力證《黑暗傳》的所謂「魔咒」只是對全篇掌握或通篇詠唱的人而言,而電影的插曲只需要唱出其中的一個小章節,完全夠不成「魔咒」的要素,該名歌手才點頭同意完成了插曲的演唱。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禁感覺到胡先生的幽默,不過也竟不自覺的摸了摸眼睛。那就寫到此處吧,下一個版本見!
名下於彩蝶小院
2016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