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从施泰纳的真实人生审视我的人智学道路

追寻施泰纳的步履,看见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一言一行敲打着我所发出的回音,和我自己的意识心所发出的声响同等嘹亮,我想,这些回音需要被更多的意识心听见。

本文由“人智学教育基金会”授权刊发,严禁转载

撰文者:萧语谦
文字编辑:陈脩平
原载链接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

配图左上角,施泰纳写着In mir ist Gott – Ich bin in Gott(神存在于我之内、我存在于神之中)

对我来说鲁道夫‧施泰纳(1861-1925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神秘学者,他以一种非常诚恳的态度,针对当时社会的精神状况及文化问题,给予各式各样具有前瞻性的回答。对我来说,他最伟大的地方并不只是对现代问题提供具体的看法而已,对于一些我们常人根本不会去思考的事物、现象、状态,以及自古以来既有学问都无法整合的本质问题、死后生命、轮回转世、灵界等级、灵魂与生命的关系、恶的本质等等……这些遥不可及、虚无飘渺的主题,他都能信手拈来,将这些问题带进我们的意识里。不只是神秘学的部分,阅读他留给后世的著作时,有时我会觉得他和帕拉塞尔苏斯或是歌德一般,简直就是位大自然法则的精通者;有时又如同史威登堡,是一位看得到不可见世界的灵视者;更多时候,他像是裴斯泰洛齐或是福禄贝尔,是个站在时代前端的教育革命家,不管哪一个面向的他都是无与伦比巨大的存在,在他伟大的身影之前,我总看到自己如微尘般渺小。

华格纳曾经在某个座谈会中针对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提出批判,但随即又突然站起来在会议室中边走边嘲笑着自己说:“我竟然批评起叔本华,我简直就是个笨蛋!”而我,从一开始就以一种怀疑及审视的态度来研究施泰纳,结果却在这过程中看到卑微的自己。“施泰纳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了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开始走上学习的道路。从他幼年到四十岁为止,也就是从一位神秘学者的养成、准备期开始,试图认识他的全像轮廓,不只是伟大的灵性层面,我也试着寻找关于他的人间性格、喜怒哀乐等心情,在每个人都同样有的欢欣、苦恼及悲伤中,施泰纳究竟隐藏了多少伟大的精神涵养在他的生命里。

施泰纳在三十一岁那年填了一份有趣的问卷调査表,十九世纪末很流行利用问卷调查研究各行各业中特别出色的人物个性,施泰纳也在1892年2月8日回答了这样的问卷,在其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他的率直个性。我将施泰纳的回答和当时也填了问卷的马克思做比较:

  问卷项目 马克思 施泰纳
你喜欢的座右铭 对所有一切保持怀疑 代替神成为自由的人
你喜欢的人间特征 率直
你喜欢的男性特征 强壮有力 充满能量
你喜欢的女性特征 弱不经风 美丽
你喜欢的生存之道 勇往直前 深思熟虑及追求爱
你所认为的幸福是 不停地战斗 深思熟虑及追求爱
你认为最棒的工作是 只要是全心全意投入
不管什么工作都是最棒的
你想如谁般的存在 发狂前的尼采
最想居住在哪里 在哪里都可以
最想活在哪一个时代 可以随心所欲的年代
你所认为的不幸是 屈从 什么都不能做的状态
你性格上的主要特征 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最喜欢的作家 德尼‧狄德罗 尼采、黑格尔、爱德华·冯·哈特曼
你最喜欢的诗人 莎士比亚、歌德、艾斯库罗斯
你最喜欢的画家、雕刻家 Rauch 、米开朗基罗
你最喜欢的作曲家 贝多芬
你最喜欢的颜色和花 红色、月桂 紫色、秋水仙
你最喜欢的历史上的人物 斯巴达克斯、开普勒 亚提拉、拿破仑大帝
你最喜欢的(历史上)的女性 俄罗斯的凯萨琳二世
你最喜欢的文艺上的人物 普罗米修斯
你最喜欢的名字 Rola、Jenny Radegunde
(注:Radegunde是当时施泰纳恋人的名字。)
你无法忍受的历史人物 懦弱的人
你可以容忍的缺点 轻率 只要是我能理解的原因,不管什么缺点都可以忍受
你最讨厌的性质 谄媚 一丝不苟
会让你反感的事物 Martin Farquhar Tupper
你的嗜好 搜寻木材
你最可怕的事物 中规中矩、一板一眼
你喜欢的食物 热狗、香肠
你喜欢的饮料 蒟蒻、黑咖啡
你的气质 善变
你喜欢的格言 只要是和人类有关的事物,必定也和自己有关

 

虽然马克思及施泰纳并没有回答每一个项目,但是整体看来还是能观察出,唯物主义的马克斯和神秘学者的施泰纳之间基本的共通点,那就是两人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和这世界有关的所有事物,不管是马克思喜欢的格言“只要是和人类有关的事物,必定也和自己有关”,还是施泰纳选择的座右铭“代替神成为自由的人”,都凸显出这种特质,尤其是施泰纳的回答方式,更是显示出他波西米亚的性格,尼采、贝多芬、亚提拉、拿破仑一世或是普罗米修斯,这些人物的性格特质以及对于秩序与既成体制的反抗,都和年轻的施泰纳当时的生存之道相互重叠。

1879-1880年,十八、九岁的施泰纳和药草商人Felix Koguzki相识,Felix熟悉自然界和人类个体的神秘交互关系,让当时被时间与空间关系困惑住的施泰纳,首次体验到星芒体的存在,然而这些经验对于施泰纳来说也不过是获得了时间流向的认识而已,在这之后施泰纳一直抱着一个深刻的疑问:“该如何看待唯物论?以及它对现代社会在认知上所造成的障碍呢?”直到三十六岁,施泰纳自身体会到基督经验之前,一位住在维也纳的神秘导师回答他:“从近代自然科学的内部开始研究。”施泰纳于是正式掌握到参入灵界的钥匙。可以说,从十八岁遇见Felix Koguzki开始,施泰纳都只是在体验着灵界的生活,直到三十六岁之后他才开始了神秘学的内修“冥想”,并且认为这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92年,三十一岁的施泰纳完成了学位论文《真理与科学》,这是他的认识论当中最基础的著作,1894年出版了《自由的哲学》,1895年以尼采研究者第一人之姿,推出了《尼采——反时代的斗士》,1897年出版《歌德的世界观》,可视为施泰纳在歌德研究方面集大成之作。到此为止施泰纳的自我认识论的工作终于宣告完成,并正式走入超感官的世界。从这份问卷可以看出四十岁前的施泰纳拥有多采多姿的生活和随心所欲的个性,这些一如邻家友人般的性格特点下,孕育着的却是划时代的灵性巨人,从他年轻时的轨迹,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施泰纳在“灵性、道德、意识、自由”的神秘学主张。

施泰纳是个非常有趣的人物,当他在论述一件事情时他会专心到无法看见其他的事物,当他在论述思考时,会让听者与读者以为感情是不重要的一环,当他在论述感情时,却又让人认为思考可有可无,论述日耳曼民族时会将他们写成这个世界最了不起的民族,论述歌德时会让人觉得康德、黑格尔或是谢林都好像是他看不上眼的平常人,而这世界上只有歌德一位思想家存在,这种风格常常导致许多人对施泰纳的误解。因为当他集中注意力时,完全顾不到其他事物的存在,也可以说,当他专心致志在一件事物上时,是完全进入到那样事物的核心,这就是他在多次演讲里不断强调“进入到事物最深处”的特点。

施泰纳晚年对于自己喜欢的想法曾以巴枯宁举了个例子,俄国思想家、革命家、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在《国家与神》一书中提到——没有神。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神存在于我们之中的话,那么我们将不会拥有自由精神,如此一来,身为人类的尊严也将一扫而尽。神不会希望发生这种事,所以神是不存在的!神的存在是一种自我矛盾。——抱持着这样想法的巴枯宁,在四十岁过后步入神秘学的领域。

这份问卷调査距离现在一百多年,现今追随施泰纳思想的人们,如果只是坚持“禁止”主义,例如:人智学者不能喝酒、不应看电视、不会穿化学纤维的衣物、除了自然食品之外其他的都不能吃、或是不使用喇叭来听音乐等等的否定思想,连最基本的感觉自由都放弃,只追求形而上的灵性升华,这样的人们最后会问“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学习人智学的呢?”这是个终极却又不必要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来说,人们在怎么样的环境生活、吃什么样的食物对于本质来说一点妨碍也没有,只要在清楚意识下、追随内在直觉而抉择,能够担当自己的选择所产生的结果,并且不管做什么都乐观以对,从内在发出寻求真实生活的强烈意愿,这才是施泰纳的生存之道,这样的生存方式绝对不是用来批判或强制他人的。施泰纳认为,珍惜这种自由的生存方式,才是处于意识心时代的现代社会生存之道,而施泰纳的一生就是不断地以真实的语言对着我们这些意识心的主人说话。

“意识心”是施泰纳思想的基础概念之一,那是一种心魂的力量或状态,随顺自我内在油然而生、沛然莫之能御的愿望,并且努力地实践那个愿望的心意,便是“意识心”。那绝对不是配合外在的环境或回应社会的要求,想要肯定自我价値的欲求。意识心,也就是施泰纳回应内在想望的过程,那个内在是“可以自我觉知、认识自身意识的自我(‘吾’)”,他在这样的回应里开始遇见神秘学。现今是所谓巨大转换期的末法时代,许多人无法安住在既成的宗教或是社会体制里,他们抱着苦恼的心情寻道、不停地追求更高超的经验,面对这样的“意识心”群体,施泰纳的后半生以彻底无私的奉献,支持着和他拥有同样灵魂的人们。

追寻施泰纳的步履,看见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一言一行敲打着我所发出的回音,和我自己的意识心所发出的声响同等嘹亮,我想,这些回音需要被更多的意识心听见。

参考资料:

  • 鲁道夫‧施泰纳全集《书信I GA 38》 《书信II GA39》 《我的生涯 GA28》《1908年『鲁道夫 施泰纳 全集大纲』GA42》
  • 岩上淑子翻译的《马克思的女儿》

作者简介

萧语谦:旅居北海道的台湾人,从事BD农业,热爱研习人智学著作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