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特殊教育与主流普通教育一样,仍过于偏重认知取向,变成一种补救教学,忽略了儿少与成人整体生命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尊严与需求。人智学疗愈社区与学校或可作为他山之石。
编者注:本文作者为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华德福中心主任,非常感谢他的分享。更多(Hohepa)疗愈社区信息,请浏览其网站。
作者:成虹飞
撰文:2016年8月30日
这些年来接触华德福教育,体会到它的美好与深刻,希望有更多的孩子与家庭能够得到它的益处,尤其是社经条件较弱或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今年(2016)暑假,经由汉斯穆德(Hans Mulder)老师引荐,有幸走访了纽西兰北岛南边Hawke’s Bay的荷须帕(Hohepa)疗愈社区。我想拜访这个社区,是为了了解他们如何落实人智学的疗愈教育(curative education)与社会治疗(social therapy)。台湾的特殊教育与主流普通教育一样,仍过于偏重认知取向,变成一种补救教学,忽略了儿少与成人整体生命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尊严与需求。人智学疗愈社区与学校或可作为他山之石。
我在七月13日抵达Hawke’s Bay,在台湾正是夏日炎炎,到了纽西兰却是冷风飕飕的冬季。接待我的人名叫圣地牙哥(Santiago),原本来自阿根廷,在此已工作近二十年,是居所服务(residential services)的经理(manager),负责接收与照顾具特殊需求的儿少与成人,让他们拥有健全的社区与居家生活。
荷须帕社区分成两个区块,一个是位于克莱(Clive)的成人社区与工坊,另一个是位于派拉提(Piorati)的儿少社区及华德福特教学校。我在这两个地方都分别停留了四、五天。在克莱拜访了特殊需求成人居住的家屋,还有他们白天工作的工作站,包含了木工、蜡烛、编织、BD农场,还有语言、音乐、艺术和护理治疗的空间,以及几户高需求(high-needs)成人居住的家屋;在派拉提则参观了华德福特教学校,还有特殊孩子们居住的好几栋家屋。在这十天左右的参访当中,我观察到这个疗愈社区与学校的运作,有几个特色。
首先,我需要先承认,自己是带着一个先入为主的成见,来到荷须帕。因为三年前曾经到过英格兰一所坎培尔(Camphill)社区当过一个月志工,心中对于疗愈社区已经有了某种固定的图像。好比说,志工们叫做同工(co-workers),特殊需求的住民叫做村民(villagers),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组成一户一户的家庭,每户家庭里还有家爸家妈(house father/mother)主持家务。我们一起生活与工作,如同一家人般紧密地结合。没有人是领薪水的,每个人的工作都被视为同等价值,每个人的生活所需也都由社区提供。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隔绝的村子里,过着单纯平静的生活。各种科技电子产品是很少使用的。整个社区事务由各个家爸家妈们组成的委员会来协商共治,除了少数办公室的职员,并没有领薪水的专任经理人员。然而,这个社区并非全然独立自主的,因为必须仰赖政府的社福经费,因此越来越受到各种法律规范与标准作业程序的约束。
然而当我来到荷须帕,原来的疗愈社区图像就马上破功了。这一个奠基于人智学疗愈教育的社区,可说已经大大脱离了传统的坎培尔社区模式。首先,除了少部分的志工,这个社区的所有人员都是领薪水的,包含各部门专业经理人,以及在各个家屋里工作的员工(staff)。已经没有所谓无给职的同工,家爸与家妈的角色也被家务经理(house manager)取代。所有的工作者都不和接受服务的大人或孩子住在同一栋屋子里,而是采上下班制。原本由家爸家妈、同工与特殊孩子或大人合组家庭的紧密生命连结关系,转化成了专业助人的服务关系,而且是透明可受外界检视甚至稽核的专业工作。工作者的生活与工作之间,有着一道清楚的界限。这个号称人智学为本的疗愈社区,因为百分之百的经费由政府部门提供,已经义无反顾地选择走向体制化。
这样还能算人智学疗愈社区吗?我不敢妄下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下的坎培尔社区了。甚至有位社区的经理人说,坎培尔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假如这是真的,那荷须帕是个怎样的社区呢?
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开放性。圣地牙哥几乎带我走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每座建筑,甚至每个房间,不但提供我详细专业的口头说明与图示,还让我与不同处境的工作者接触交谈。而我接触到的每个人几乎都相当友善,愿意分享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甚至分享一些高挑战的困难经验。我感受到这里的长期工作者有意识地、有信心地对我这外来者开放他们自己,让他们的专业工作尽可能被外界理解。原本我对疗愈社区作为一种内向的隐蔽隔绝的社区印象,也因此打破。相反地,我发现这是一个外向的选择对公共开放的理念社区。
我相信,当一个社群选择了开放,它就同时需要开启对话的机制,要能灵敏反映真实的处境需要,更要能包容多元差异。这样的选择的意义在于整个社区运作仰赖公部门的资源,也因此必须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社会也应该因为支持这样的理念社区而受益,让整体社会生活更加健全。就连我这位远从千里而来的拜访者,也因为这个社区的开放性而受益,让我对于疗愈社区在不同地区创新发展的可能性,更具信心。
荷须帕给我的另一深刻印象是,它似乎并没有因为走向体制化而导致非人性化,倒是爱与关怀的氛围处处可见,透显于工作者细腻专业的处置照顾与投入,也反映在不时出现在住民脸上的笑容。我待的时间不够久,不能妄下判断,然而在一些群体的聚会互动以及个别的治疗活动中,我明显感受到一种友善、温暖而动人的能量。比如在周日早上的礼拜仪式后,大家不分你我欢乐地唱着歌跳着舞的景象,还有我看见不同的治疗师如何温柔地按摩着病人硬骨的关节,以及用无所求的美妙歌声疗愈着自闭者的心魂时,他们脸上幸福而宁静的表情。
然而,荷须帕走向体制化,仍让我不禁好奇,人智学的中心思想要如何体现。我遇到一些工作者,对人智学了解很有限,却是有能力去爱去关怀的人,而且愿意作这一份低薪高压的工作。然而,这也是份高贵而让生命发光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看到具有人智学素养的关键工作者,以各自的专业角色,投入于社区不同岗位的志业中,协同扮演着社区守护天使。同时,整个社区生活的软硬体设计,包含各个工坊、疗愈方式、华德福特殊学校、BD有机农场以及各种文化的活动与仪式,在在都是扎根于人智学的体系,照顾生命整体的发展。
纵然如此,荷须帕尊重每个个体的信仰选择。你不需要是人智学的追随者才能成为社区的一分子。多元性是荷须帕自豪的特色。人智学是埋在社区生活底层的根基,而不是表面的教条,使得荷须帕能够成为一个保护个体选择自由的成长环境。最后,也是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是荷须帕原则上是“零拒绝”的社区与学校,只要有名额,它接受高需求、甚至受创伤的孩子,不分贫富背景。这也是它为何选择妥协,走进体制,拿公家资源,以利众生的主要动机吧!